第二节,小乘大乘之辨

 
 金刚经是为大乘的人说的,是为最上乘的人说的,不是一般的人,就能看得懂,读得懂。要想看懂他,读懂他,就要先知道自己是大乘还是小乘,如果你是小乘,你还需要改小向大。什么是大乘和小乘呢?这是佛教对天下人的一种分法,即将天下的人,分为二类,即小乘和大乘。比如我们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一样。
 
  大乘与小乘的分法,其理论根据就是人身是大法器。佛教将世界分为三类,一类为有情众生的世界,即思维,意识等。一类为器世界,即用来盛装法的器具,比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大脑等等。还有一类就是国土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佛所追求的世界,当然,这是比喻。
 
  从这种分法上可以看出,人,其实不是一个法器,里面装了很多的思维,意识等等法则。即然人身是法器,自然就有大小之分,大法器就能装更多的法,所以称为大乘,小法器只能装很少的法,所以称为小乘。乘,就是盛装,装载的意思。
 
  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乘根器的人呢?什么样的人,又是小乘根器的人呢?其实,分法很简单,如果你能打破砂锅问到底,总想是主动的去追求知识,总是理智的思考问题,总是不断的探讨本源,比如生命从哪里来?世界往何处去?总是爱问为什么?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大乘根器的人。一句话,你有主动的求知欲,你就能容纳更多的法,知道更多的真相,你,就是佛家所说的大乘。
 
  而小乘根器的人,就不同了,想不明白,马上放下不想了,遇到事情,总是依照常识去判断,没有上进心,没有求知欲。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人,经过填鸭式的教育,或者狼父鹰妈们的教育,也会有知识,但终归是被动的,他们如果不改正态度,就永远会是小乘。
 
  小乘的知识,来源于二点,一个是听说来的,所以叫声闻。另一种是被业所逼,没办法,缘份将自己逼到了这个地步,不学习没有出路了,比如学个手艺,混口饭吃。这类人叫缘觉。即因缘而有觉。
 
  明白了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如果你又恰好是主动求知的人,那你就适合去读诵金刚经。他能增加你的无量无数无边福德,让你得到想要的知识甚至一切。
 
  总而言之,乘,指的是乘装的法,不应该是乘装的人。
 
  有一种解释,认为大乘就是造一个大船,让很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得渡,小乘就是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是一小船,只能容一人。
 
  我并想去辩驳这种观点的错误,也不想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我相信道理,相信人心。
 
  我只想说,如果真有人,真有得道高僧,造得了这样一只大船,能够让大家一起得渡,我也就不用学了,爬上他的船,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人当自度,莫等佛度,莫等师度,莫等人度。把法乘改成人乘,这是永远无法读懂金刚经的。
 
  把法乘改为人乘,这是佛学上的一件悲惨之事,让世界上的小乘人物,有了一个虚幻的期待,以为真有这样一个佛,会将自己载到彼岸。其实,人乘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有谁,觉得自己可以度众生,那这个人肯定是魔,而不佛,不是法,不是僧。如果有信佛的人,坚定的认为,乘指的是人乘,是度人,失却理智,独留迷信,当知道自己已经是小乘了,已经容不下新法了。也就更不适合诵读金刚经了。
 
  我知道,大小乘在现在中国的佛教界中,已经深入人心,已经被尽乎所有人理解为了大车与小车,用来载众生的意思。即然大家的识阴如此炽盛,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大家理性的看待:
 
  第一,我所说的大乘与小乘,说是水缸与杯子的区别,其实也就是大车与小车的区别,只不过比喻不同罢了。基本上就是一个载体,大的载体能装更多的东西,小的载体只能装很少的东西。这一点,我与现世观点是没有任何差异的,所以不要用鹿车,牛车,羊车来议论,相同的观点不必要说,我能理解,你也能理解。
 
  第二,我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我认为这个大乘与小乘,用来是装法的,现实的观点是用来装众生的,这才是区别的要点。大家要理性的看待这个区别之处,不要谈空论玄,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说空性,论实相,以为这样可以破除装法的说法,却不知道也同时破除了装众生的说法。即有所乘,必是未达彼岸,未达如来,引用开悟者的话,来解释众生里的大乘与小乘,是没有实义的,也是违背逻辑的。大乘与小乘只是在世间法里有,而不会出现在如来实境之中。所以,不要脱离了他的适用范畴。
 
  第三,我不希望与大产生诤论,这样根本无益于修行。直接的回答问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需回避,这样才能增长智慧。所以大家要理解说法的语境,不要我与你讲道理,你给我讲空性,我给你讲空性,你给我讲如来实相,我给你讲如来实相,你给我讲道理。这样循环,徒劳无功。一定要注意,我与现在观点的区别只在于装什么的问题,如果引到了思想,引到了空性,引到了实相,引到了证悟上,那么无论装什么都是错的,装众生也是错的,根本没有的大乘与小乘,怎么去谈论呢?
 
  大乘与小乘是装众生的,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解答:认为大乘与小乘是装众生,度人与度已的区别,乘就是车的意思,也有的说是船的意思,无论是车是船,这车或者这船在哪儿?
 
  如果在外面,度别的众生,陷入放生,救人,捐钱等中间,以为这就是佛法,这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众生有众生的因缘,根本不会因你而得度,你只能帮助他们,增加自己的的福德罢了。众生都要努力,都要自度,精进,才是众生需要做的。更有甚者,放狗放猫也就罢了,还有放食人鱼的,放毒蛇的,放鳄鱼的,等等,如果他们咬着了人或者其它动物,你们真的一点业力都没有吗?我的观点非常明确,佛教是讲智慧的,智慧只能自己努力,不能别人赠予,度众生本身就是对金刚经的误解。
 
  如果所指的度众生的车,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心,那么度的还是你自己,与众生又有什么关联呢?如果一定要混淆视听,说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度自己就是度众生,这是对佛法的断章取义,如果一定要这样说,那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度自己就是度众生,度众生不是度自己,度自己不是度众生。这是因为佛讲中道,讲正道的原因。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只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不取对自己无利的部分,那不是对佛法的违背吗?
 
简单问题:车在哪儿?船在哪儿?
 
如果这车与船,没有地方,那就是龟毛兔角了,所以即有所乘,必有乘处。

  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你心中装了众生,你则是著相,说明大乘与小乘是装众生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你的心中没有装众生,同样证明了大乘与小乘是装众生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车也好,船也好,缸也好,杯也好,指的就是这学佛的人。指的就是根器。

  佛教常用来说,大乘根器,小乘根器。不要在大乘根器里去装小乘的法,如果大乘只是简单的行善放生积德,小乘指的是因果报庆轮回,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可以换成:不要对行善放生积德的人讲因果报应轮回?这道理能说通吗?

  根器,指的是器世界,虽然自己的的身体也是由众生所组成,但是大家推广到世界之中,认为佛法就是放点生,救别人,佛法是要做这一些,但佛法并不止于这一些。

  否认了大小乘是根器的问题,又否认了根器是指自己的问题,结果于外面的世界旋转真元,不能回归,真心不得,何来证悟?

  一般在道理在讲不通时,为了固执与自我,就会讲实证,讲开悟,尽管这些讲实证,讲开悟的人自己也没有实证,没有开悟,这不过是一块遮羞布罢了,佛法是讲圆通的,即能理上服人,也能实践所证,方才圆满,而这中间,又以实证最为第一,最为上,最为妙。但实证并不是借口,既然讲道理比实证还差一些,别人或者外道更有理由相信: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更好的?

  看看六祖,人家实证之后,就能解说一切经典,于事于理,无不与佛法相互应证,讲不通道理就说实证,没学会加法就学方程的人,是没有这样的人的。
 
金刚经为大乘法,如大海。
 
  而小乘不思进取,自得满足。总以为佛法不过如此,我已深达实相。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疑问。如同小舟,从来只驶行于湖泊,小河,忽入大海,怎么能不惊,不怖,不畏呢?
 
  有些人,读金刚经,虽然没有出现惊,怖,畏的情况,这是因为似懂而未懂,不过是自以为懂了罢。一遇到讲解金刚经的法会,遇到不一样的见解,顿时风起而惊。甚至于不敢看一切金刚经的注解。
 
  五祖传六祖金刚法门,夜半三更而授法,不是不想佛法流布,而是小乘之人,听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大乘与小乘的根本区别如下:
 
  A,大乘与小乘指法。大乘为大乘法,小乘为小乘法。
 
评:正解。
 
  A1:大乘法指的是度众生,小乘法指的是度自己。如同大船和小船的区别。
批:大乘与小乘,都只能度自己,不能度众生。众生当自度,莫等佛度,莫等他度。
 
  A2:大乘法是根本法,指世界之本,明心见性,直指本源。小乘法是方便法,为第二义谛,不究竟,不根本,为随缘度法。
  评:正解。
 
  B,大乘与小乘指根器。
 
  评:正确。
  B1,评定大小乘根器的理由是发心。发心度众生,度别人的是大乘。发心度自己的人是小乘。
批:发心度别人也要自己开悟得道之后,是即得利益者,才度得了别人。若是无明,则容易进入别人杀猪你扯猪脚来帮助别人的事情。
 
  B2,评定大小乘根器的理由是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为大乘,可以听究竟法。没有求知欲的为小乘,可以听小乘法。
  评:正确。

  • 第一节,十五品经义浅释
  • 第二十章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