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这时候,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善男信女们,如果发了平等觉悟的心,他们应该怎么去为呢?应该怎么降伏自己的杂念呢?
 
  佛告诉须菩提说:善男信女们,如果想发现自己的平等觉悟之心,应该找到这样的心,我应该在心中灭度掉一切的众生,将心中的这一切众生灭度完。而不是要在现实中忘记这个,忘记那个,去灭度现实中的人。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为什么和菩萨的法是一样的呢?普通的善男信女可以做到吗?这是因为,要想修行菩萨道,须菩提,菩萨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就成不了菩萨。所以要发平等觉悟之心,只有走无为这一条路。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只有走无相无想这一条路呢?须菩提,因为只有心中没有法,才是真正的平等觉悟的本心。须菩提,你想想看,我当初在然灯佛那儿,有没有法得到了平等觉悟的本心?
 
  没有。世尊,以我解佛所说的法义,只有自己心中涅磐寂静才是平等觉心,不可能从其它地方得到,因为不能得到,所以佛于然灯佛那儿,是不可能有法让您得到平等觉悟的本心。
 
  平等觉悟的本心,只有显隐之别,而没有得失之说。
 
  因为只有显隐之别,所以无法从外而得,也无法从外而失。只有自己清净无为,才能知道,才能显现。才能实证。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佛说:是这样,是这样。实际上没有法,没有一切法相,诸相,才是如来实相中的平等觉悟的本心。须菩提,如果有法可以得到平等觉悟的本心,然灯佛直接就给我了,而不会给我授记,来世才能做佛,号释迦牟尼。因为只有实修的清静本心,才是平等觉悟的心,所以然灯佛才与我授记,这样说:你于来世,应该成为佛,名号是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为什么呢?如来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法,都是从本义,从了义中出来。
 
  了义就是如来实相。一切法,都是围绕这个如来实相而来。都在讲述这个本质,所以称为如来。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有人说:如来实相中得到了平等觉悟之心,须菩提,根本没有这样法,能够让佛得到这样的平等觉悟之心。清静本心,本从无为而显。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从如来实义出发,所显现的平等觉悟本心,是没有实,也没有虚的。是永恒的。从这一点来说,一切的法,其实都是从本质所衍生,都是佛法。
 
  这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完全一样的道理。因为他们都是从根本上出现的空花。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这里所说的一切法,是指的法的本义,所以是取名为一切法,是借鉴名相世界上的名称。
 
  不是指名相上的一切法都是佛法。名相上的一切法,还是有魔法,有邪法等等。不可推之广解到这个领域。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成就无为法,就比如人身长大一样,是不知不觉的。
 
  须菩提说:世尊,从如来境界来说,人身长大,就应该是人身长大的本质,象征法的显现。所以是称名为大的身体。
 
  人身长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人身是怎么长大的呢?是通过自己的想象长大的吗?当然不是。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吗?也不是。他是生活之后的自然状态。
 
  平等觉悟的心,也是这样,只有越来越清静,无相,就会自然出现平等觉悟之心,而不用考虑他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得到的,有来则有去,有得则有失,这些想法,都不能得到平等觉悟的本心。
 
  所以说,象人身长大一样的看待金刚法门,才是恰当的。不要问我从那里来,不要问我到那里去,只要考虑,我做了什么,我做了无吗?我还是做了有?做了无,就一定会达到。
 
  同样的道理,不要问我是空,还是不空,空不是本质,实也不是本质。
 
  有空有实,无空无实,都不过是性。根本不是本质,本质,只有实证。而不能以空相,实相,有相,无相,苦相,甘相等一切的性来了解。
 
  证得了空性,得到了如来吗?结果是没有。
 
  证得了实相,得到了如来吗?结果也是没有。
 
  实相离不开这些性,但实相不是这样性。实相也是这些性,实相也不是这些性。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须菩提,菩萨就是这样。如果菩萨这样想:我应该灭度掉一切的无量众生。这就根本不是菩萨。如果他以为自己是菩萨,那就是魔。只有无一切想,无一切相,才是菩萨滴。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为什么呢?须菩提,只有没有了有,才能称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一切的法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
 
  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想:我可以使佛土庄严。这就还不能称名为菩萨。为什么呢?从如来实相来说,庄严佛土,就是无庄严佛土,不过是名相世界称名为庄严佛土罢了。须菩提,如果菩萨了解达到了无我这一个法门,从如来实相上来说,这可以称名为真正的菩萨。
 
  经过十七品的辩证,使普通的善男信女知道,要达到如来实相,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清静自己的内心,使之无相无想。这与大菩萨的法门是一样的。
 
  佛并不主张凡夫的忍辱,但佛主张无生无想的法忍。
 
  佛对于凡夫,也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主张理智,只有理智的处理一切事情,依法依义的处理一切事情,无愧于心的处理一切事情,才是正常的作为。消极避世,肯定不行,红尘未了,就行菩提之路,那是不对的。也是难为的。
 
  莫要混乱了二个颠倒的世界。

  • 第二节,小乘大乘之辨
  • 第二十一章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