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卷二 显示见性不灭
【唯精唯一】经过第一卷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如来的所说的假心,就是我们的思维中的自己,这是由相引起的想世界,是依附于一切外缘而存在的,比如天寒了感觉到冷,天热了感觉到热,这种因为外境引起的思维,也会因为外境的消失而消失。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如来还指出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觉知万物,觉知生死的觉,以冷这一现象为例,这是一现象,有一个能觉知的冷,同时也有一个觉知冷的觉,觉知冷的觉是不冷的,觉得的这个冷是不觉的。这样从现象中得到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显,十分圆满的觉,他没有动静,却能觉知动静,一一明了。他没有明暗,却能觉知明暗,一一分明。他没有一切二为性,但却能觉知一切二为。
这个觉也就是主体的一,不具有一切的二为性,不为一切语言所描述,但却如此真实,谁可以去理解,去看看,如果你看到了这个东西,那是值得恭喜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早上儒家经典中,就对此提出了唯精唯一的说法,认为真我或者宇宙真相,就是唯一的,也是唯精的。这里的精就是完美,圆满的意思。也就是唯有完美,圆满的一,才是真实的。
道家也讲抱元守一,元就是根本,一同样指的这个没有任何二维性的真实的本体。可见,这个一,在中国文化层面上,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代科学的论文,都有论题,论点,论据,引用等等,因此都是充分完美的论证过程,可以让天下任何一个想学的人,去学习,去思考,去批驳。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宗教中,基本上都是只讲结果,比如练精还神,练神还虚之类的,或者象上面所说的唯精唯一,抱元守一等等,可以这么说,在现有的经典中,充分论证一的存在和到达一的方法的,只有这本楞严经。他的论证体系已经接近于现代科学的论文,这在经典中是非常罕见的。而这样的经典,他所说的一,也充分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人评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这时候,阿难以及在会的大众,听到佛的开示,感觉到非常舒服明了,想想自己从无始以来,都没有找到本来的心,从而虚妄的攀缘在外尘上,而将其分别的影事作为自己的心,现在终于明白了,这种感觉就如同没有乳喝的小孩突然遇见到自己慈爱的母亲一样,感恩的合掌向佛施礼。
然后阿难说道:我真希望如来你拿出自己身心的真与妄,虚与实,表现在面前的生灭和不生灭,这二种心的明性,以让对比观察啊。
这时候波斯匿王站起来也对佛说道:我当初还没有听佛佗教导的时候,见到主张一切众生都是制造出来的迦旃延以及主张一切都不是制造出来的毘罗胝子,他们在根本的属性,却说法一致:认为我们的身体死后,什么都没有了,说这就是涅槃。我虽然现在跟着佛佗,但心里还是很有疑惑,需要怎么样思考,才能证明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呢?我想在会里还有烦恼的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想听听这个道理。
佛告诉国王说:你现在身体还在这儿,我现在问你:你的这个身体,是象金刚一样永远存在而不朽坏呢?还是会死亡变坏?
世尊啊,我的这个身体最终会死亡变坏。
佛说到:国王,你现在并没有坏掉,你怎么知道他会坏掉呢?
世尊,我这个无常变坏的身体虽然现在暂时还没有变坏,但我对比以前,那是分分钟钟都在代谢,新生的新组织也不永恒,这就象火烧成灰一样,终归在渐渐的销殒,这种消亡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我能理解我的身体终归会象灰尘一样消失至尽。
佛说:正是这个道理。
大王,你现在的年龄已经快要衰老了,你现在的样子容貌,和你小孩子的时候相比,怎么样呢?
世尊啊。我当初是小孩的时候,肤腠滋润有光泽,等到长大了,血气充满身体,到现在这样的暮年,已经快老得走不动了,形色就枯槁憔悴,精神也是越来越差,头发白了,面部的皱纹一天天的多了起来,生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怎么能和血气方刚的时候相比哟。
佛说道:大王啊,你的形容不是没有原因就突然变坏的吧?
大王说道:世尊,这变化是难查觉的,不能突然感知到,是因为一年又一年,慢慢的变化成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这样呢?我二十岁的时候,还算年青,但那时候的样子已经和十岁不一样了,三十岁的时候,相比于二十岁又老了一些,现在已经六十二岁了,想想五十岁的时候,都感觉五十岁的时候比现在强壮得多,世尊,我虽然变老是看不见的,但这样的变死和坏死,其交替在十年之间还是非常明显的,但如果叫我微细的思考,我想这变化应该不是十年,二十年才变的,其实是每年都变化,再仔细想的话,这也不是每年突然的变化,而是每月的变化,当然也不是每月突然的变化,而应该是每天都在变化啊。这样沉思观察,那是刹那刹那之间,或者每个念念之间,都没有停过,所以我知道我这身体,最终会坏死腐烂得一无所有。
佛告诉大王说:你看到自己的变化没有停止,所以明白了自己会消失,也就是变化是你消失的原因,但你在身体消失的同时,你知道还有不灭的部分吗?
波斯匿王合掌对佛说道:这个我确实不知道。
佛说道:我现在告诉你那些没有生灭的特性。
大王,你是几岁的时候见过的恒河中的水呢?
国王回答说:我记得是三岁的时候,那年母亲带我去拜长生天的天庙,让长生天保佑。经过这条河流,那时候见到了这条恒河中的水。
佛佗问道:大王,就象你说的一样:二十岁的时候,人衰老于十岁,到了六十岁,这一月又一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那都是在改变之中。那你么三岁见到恒河的水的时候,到十三岁见到恒河中间的水,有什么变化没有呢?
大王回答说:这个好象和三岁的时候一样,到现在我六十二岁了,也感觉恒河的水还是哪个样子,好象没有变化。
佛说道:你现在哀叹自己头发白了,面部皱了,这说明了你的面部是比童年时皱了,那么你现在观察恒河的水,与你儿童时观察恒河的水,你看恒河水的这个观察,有没有老少之别呢?
大王回答说:这是没有的,世尊。
佛回答说:大王,你脸上虽然有了皱纹,但是你的观察的见性并没有随着变老变皱,这变皱的是变化,不皱的应该就是没有变化,变化才是生灭的原因,那不变的当然就没有生灭,怎么能说从中跟着你一起生死呢?而如同未伽黎那人一样,都说这身体死后什么都没有呢?
国王听说了这话,明白了死亡不过是放弃了一个生而趣向另一个生,与在座的大众一起都高兴起来,心情从未有过的愉悦。
(这一段的逻辑是这样的:只所以消失,生灭,那是因为变化的原因,因此,如果事物没有变化,则事物不存在生灭。人看事物的这个见觉,无论是任何时间,他都没有变化,而是见觉所见的事物有变化,因此河能可能有大有少,但见觉没有大小。人可以有眼无眼,但见不存在有无,有眼能见到明,无眼能见到暗。见觉与一切外缘没有关系,没有变化,所以也就不会着外境的生灭而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