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十八界本如来藏性
再说,阿难,什么叫十八界本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呢?
1. 眼色识界本如来藏性
阿难,如你所明的,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从因眼所生,以眼为界,还是因色产生,以色为界?
阿信,如果因为眼产生,即无色空,则没有可以分别的,纵然你有意识,又用在哪儿呢?你见到的又不是青,黄,赤,白这些颜色,完全没有表示,又从哪里划分界线呢?
如果因为色产生,空而没有色的时候,你的识应该没有了,怎么还能识别虚空的特性呢?如果色变化的时候,你能识别色相的变化,你的识没有变化,这个界线怎么划分呢?跟着变化的则界线变化,界线也就没有了,跟着不变的则永恒,即从色产生,应该不能识别虚空所在的地方。
如果兼有二种情况,是眼和色共同产生,合的时候有离,离的时候又有二合,这样体形杂乱无章,又怎么成为界线呢?
所以应该知道,眼色为缘,生眼识界,这三处都是没有的,则眼与色,还有色界这三者,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2. 耳声识界本如来藏性
阿难,又你知道的,耳声为缘,生于耳识,这个耳识是因耳产生,以耳为界,还是因声产生,以声为界?阿难,如果因为耳生,动静二相即不会出现在前,耳根也不能知觉,如果没有知觉,知尚没有成,识是什么形状呢?若取出耳闻,没有动静的原因,听觉是没有办法形成的,为什么耳形交杂各种色的触尘,称为识界?那这耳识界又从哪儿产生呢?
如果从声音产生,识界因为声而有,则不需要听。没有听则失去了声相的地方,声识从声产生,可以声音因为听而有声相,那听应该也有听的识,不听应当没有界线,听则和声音一样,识已经成了听,谁再知道听识呢?如果没有知觉,终究和草木一样。不应该声音,听觉互相混杂而有中间的界线,界如果没在中间,则内外相又从哪里形成呢?
所以应该知道,耳声为缘,生了耳识界,这三处都没有,则耳与声,以及声界三者,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3. 鼻香识界本如来藏性
阿难,又你应该明白,鼻香为缘,生了鼻识,这个识是因为鼻而产生,以鼻为界,还是因为香所产生,以香为界呢?
阿难,如果是因为鼻产生,则你的心中以什么为鼻呢?是取肉形的这有二个鼻孔的形状吗?还是认为嗅觉的这种动静的功能?
如果取嗅觉,那你心中又以什么为知觉呢?如果以肉为知觉,则肉之知觉本来触的不是鼻子。如果以空为知觉,则空自然知道了,肉应该没有感觉,这样应该虚空是你,你的身不是知觉,那么今天的你应该没有存在。如果以香为知觉,则知的是香,又何必于你闻见才知道呢?
如果香臭必是生于你的鼻子,则香臭二种流气不会产生,兰花和檀香二种香味也不会出来,你自己闻下鼻子是香是臭,臭则不是香,香则不是臭,如果香臭二者都能闻出来,则你一个人应该有二个鼻子,对我问话,应该有二个阿难那一个是你呢?如果鼻子是一个,香臭就不应该有二个,臭就是香,香就是臭,二者的特性都没有,这界线又在哪儿呢?
如果因香而生,识因为香而有,这就象眼睛能看见但不能看见眼睛一样,因为香有的原因,应该不知香,知道的话这就不是香所生了,不知的话这就不是识,香不有知觉,香界就不成立,识不能分别香,则这个界不是因为香而产生的,即然没有中间,不成内外,那嗅觉之性毕竟虚妄。
所以应该知道,鼻香是条件,产生了鼻识界,这三处都是没有的,鼻与香与香界这三者,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4. 舌味识界本如来藏性
阿难,你又明白的,舌味是条件,生了舌的意识,这个意识是因为舌而产生,以舌为界线,还是因为味所产生,以味为界线呢?
阿难,如果因为舌产生,则世间的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没有味,你自己尝舌头,是甜是苦?如果是舌性苦,谁来尝的舌?舌不能自尝,谁知道了这个知觉呢?舌性不是苦,味则不产生,又怎么叫做界线呢?
如果因为味产生,识自己就是味,这与舌根是一样的,应该不能自尝,怎么能识别这个味那个味呢?又一切的味不是一个物产生,味即然有很多,则识也应该有多个,识体如果是一个,则这个体必然会产生味,咸,淡,甘,辛和合俱生出诸般的变异之相,都同为一味了,应该没有办法分别,分别即然都没有,则不能称为识,怎么还称名为舌味识界呢?
不应该虚空产生了你的心识,舌味和合在一起,即在这中间并没有各自的特性,又怎么叫做产生了界线呢?
所以应该知道,舌味是条件,生了舌识界,这三处都没有,舌与味以及舌界这三者,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5. 身触识界本如来藏性
阿难,又你明白的,身触为缘,生了身识,这个识是因为身而产生,以身为界线,还是因为触产生,以触为界线?
阿难,如果因为身体产生,必然没有离合这二个感觉产生的条件,身体又怎么识别呢?如果因为触产生,必然没有你的身,那个又离开了身体而知道合与离的样子呢?
阿难,物没有触的知觉,身体知道有触的感觉,知道身体被触了,知道触的就是身子,即触不是身子,身体也不是触,身触这二相本来没有地方,合在身上则为身的自体之性,离开身则成为虚空之相,没有内外之分,中间又怎么产生了?没有中间,内外之性都是空无的,那你的识觉又从哪里立了界线呢?
所以应该知道,身触是条件,产生了身识界,这三处都没有,则身与触以及身界这三者,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6. 意法识界本如来藏性
阿难,你是知道的,意法为缘,生了意识,这个识是因为意所产生,以意为界,还是因为法所产生,以法为界?
阿难,如果是因为意产生,则你意中必然有所思想,发现你的意,如果没有前法,则意不能产生,离缘没有形,这识又怎么用呢?又你的识心与所有的思量兼了分别之性,这是相同还是不同?如果相同则都是意,怎么能叫说产生?如果不同,则应该没有识,如果没有识别,又怎么叫做产生了意?如果有所识别,怎么叫做识别意呢?这同与不同二者之性不能成立,这界线又在哪儿呢?
如果因为法所产生,世间诸法离不开五种前尘,你看景色的法以及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这此相状一一分明,用来对应于人的五根,并不是意所统摄的,你的意识如果一定要依于法而生,那你现在观看法法是什么形状呢?如果离开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离开这所有的相,终一无所有。生,则色空诸法全部都生,灭,则色空等法全部都灭。所因既然没有,因生而有意识,这是什么形状,相状如果没有,那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所以应该知道,意法是条件,产生了意识界,这三处都没有,则意与法以及意识界,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