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与虞仲的出走,为古公亶父解决了难题,在他逝世后,季历顺利的继承了王位。
而此时的商朝已经走过了武乙,到了太丁,也叫文丁。虽然国运衰弱,但还在想方设法的使别的民族衰弱,以防危及到商朝大厦。最毒辣的就是借刀杀人。他让周族去攻打戎族。
周族讲的是人和,很少与别人战争,凡是商族攻打的部落,周族都进行了拉拢,到了周武王时,三分天下,有二分的人仇恨商朝,而喜欢周朝,这也是周族能以弱小胜强敌的关键。
让周族去找戎族,无论哪一方胜,哪一方败,都对商朝有利。但周族的弱小,又不敢不听商王朝的命令。
季历先后经过了四次灭戎战争,即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俘虏了很多戎族的首领和部将。战争打赢了。但这种能征善战,对于商朝来说,绝不是好事情。当然,对于季历来说,也不是好事情。
太丁一方面对季历大佳奖赏,封为西伯。另一方却在季历来受赏的时候,将他囚禁了起来。没过多久,季历就死在了商都。除去了商朝的心腹大患。
季历死后,周族与商王朝发生了不共戴天之仇。继位的文王,历经图治,奋发图强,收拢人心,联络与商王朝有仇的各个部落。就在这时候,太丁也死了,太丁的儿子帝乙继位。
帝乙继位之后,东南的人方,也就是东夷族再度判乱,分身乏术的帝乙,只好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姬昌。以示和合。诗经称这场婚姻为“天作之合”。
姬昌对于攻打商朝本就没有把握,也正好顺水推舟,在和平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等到商纣王继位之后,商纣王文治武功,国力又强盛起来了。先是大搜于稷,稷即夏地。几年过后,又大搜于渭,这一次,文王没有幸免,被抓到羑里囚了起来。大搜,其实质就是战争。可见姬昌虽然在西边强大,战戎族如菜汤,但真正要与强商相比,那还是不堪一击的。因此文王不得不忍辱。
文王被囚于羑里的几年,他时时不忘记对商朝的仇恨,写了易经这本反抗朝庭的国书。
易经,就是以日历的形式,用代表一年三百八十四天的六十四卦,记录着反抗朝庭的方法,运用大量的造字,生僻字及隐语,使它表面上看起来,象一本深奥的日记,实际上,却暗藏着种种杀机。
一晃七年过去了,经过多方的努力,各种珍奇异宝的进贡,商纣王放回了西伯姬昌。或许他认为姬昌已经不足为惧。次年,姬昌带领诸侯前来入贡。
姬昌广交好友,常说的文王四友,就是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宣生。而太公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走到了历史的前沿。
太公望本叫吕尚,为炎帝之后,本为姜氏,这也是称为姜太公原因。到了炎帝的后人伯夷,为舜帝秩宗,佐大禹水,劳苦功高。被封到吕地。其后人以封地为姓,成了吕氏祖先。所以姜太公又叫吕尚。到了吕尚时,家道中落,陷入困境。
吕尚宰过牛,卖过酒,都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放弃学习,胸怀大志,研究治国之道。岁月磨灭了他的光阴,同时也让里面的智慧越来越闪耀。
最终,他观察到周族的强大,于是到渭河边去垂钩,这就是姜太公钩鱼,愿者上钩。好交朋友的周文王果然看上了他,交谈甚欢,认为是自己盼望已久的人,即太望的来历。
吕尚的到来,使周朝获胜的希望在为增加。因为他有一项特别的才能,这就是任人。
吕尚特别会用人,使人尽其材。这成了封神榜的灵感之源。他曾经说过三常:“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都是以举贤能之士为常态。
后人更有甚者,认为太公有很多的兵法,这当然是因为周朝以少胜多之后的附会之言。至了春秋时候,战争都还是你情我愿,有规有矩的,真正意义上的兵法出现,都是战国时期的事情,兵者,诡道也。在太公望时期,还有君子之德,不耻于诡道。
真正让周族赢得战争的,就是周族的人和政策,结交天下能交之人,但人再多,若不尽其才,也不可能取胜,吕尚的到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众多的人,又人用人唯贤而尽才的吕尚,是灭掉商朝的根本。
周文王与吕尚积极的准备灭商,沿渭水河东进,灭掉了崇国。崇国当时的国君就是崇侯虎,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商朝,文王被囚一事,与他就有相当大的关联,据说就是他告的密,说文王积善行德,诸侯皆向,不利于帝。
灭掉崇国之后,文王将国都迁到了沣水西岸,建都为丰。但过后不久,文王病终。
周文王共有十八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早夭。次子发。在周文王逝世后,发继位,即周武王。
周武王继位后,继续图强,迁都镐京,即现在的长安区。
周武王以吕尚为军师,让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带领着一大邦小弟国家,浩浩荡荡的去攻打商朝。到了孟津地区,得到商朝内情,不管是不是微子,箕子或者比干,总之,商族内部的人少不了干系。内情就是商王朝的主要兵力还在朝歌。
周武王在孟津看到商朝的军队,不敢迎战。以时机不成熟为藉口,退兵而回,这就是有名的“孟津观兵”。
商纣王也不是傻子,他知道了周武王的反心之后,马上杀了比干,微子逃跑,箕子不得不装疯卖傻,以防杀身之祸。在商纣王处理了内奸之后,随即出兵征讨东南方的夷族,东南方的夷族始终反复无常,这对于以商平原地区为都城的商朝来说,是心腹大患,必灭之而后快。夷族之疾,大于周族之疾。
孟津观兵二年后,商纣王的兵力在南方与夷族打成了胶著状态,并不象纣王想象的那样容易,解决了夷族就马上可以回来攻打周族。虽然大量的俘虏送到了朝歌,但南方太大,夷族且战且退,总不能尽除灭根,这样越打越远,战线越拉越长。这就是“纣克东夷而自陨其身”。
此时,周武王再度兴兵。带领着八国联军,都是与商朝有着血海深仇的国家,以及三千诸侯,气势汹汹而来,准备攻打已经无兵的商都朝歌。战争之前,进行占卜,箸草之占与龟甲之占,都是大凶。武王准备再度回兵。
吕尚将著草与龟甲踩踏于地,说他们“枯骨野草”,怎么能知道吉凶。果断的陈兵牧野,与商朝发生了决战。
在古代,很多神奇的占卜,能预知几年甚至数十年的事情,在古人的心目中,占卜是神圣的,但在战场上,时机稍纵即失,苦等商纣王南下之兵北回,则周王朝永无出头之日。战场之上,君命尚有所有授,何况神意?
由于吕尚的坚持,商朝仓促上阵,因为主力远在南方,只好用刚捕获的奴隶来充当士兵,虽然号称有十七万之多,但人心不齐。一开战,就出现了前徒倒戈的情况,大量的俘虏竟然帮助周武王攻打起商纣王来。兵败如山倒。商纣王无路可逃,只好自焚身亡。周族正式成为了华夏之王。
在周朝灭商的历史上,可以到人心的作用是很大的,讲人和,讲友谊,讲人心的国家,以弱小战胜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