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复兴之殃

    周武王之后,周成王继位,是以周公辅政。自此国家走向强盛,周成王之后,周康王继位,由于礼乐,宗法,封建在朝庭中的深入人心,周朝四十年不用刑错,史称“成康之治”。

    国内安定,兵强民富。周康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奴隶,安定西部边陲,还发生了一场大的战争,去攻伐西北的鬼方,杀敌四千多人,俘虏人们一万三千多人。武功显著。

    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开始有周公辅政,周公之后,还有召公等老一辈有能力的人,国力强盛,还看不出危险。到了周康王逝世之后,周昭王继位,老臣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任长不任贤,血亲大于智慧的毛病就显现出来。

    周昭王就不是一个贤明的主。同时,周朝的礼乐对于血亲关系的人来说,是行之有效的,但若大的中华,还有很多的异姓民族,比如楚国,夷族,戎狄等等。他们并不服从所谓的礼法。到春秋时期,西秦东齐南楚,都不是周朝人。可见一斑。你与他讲礼法,他与你讲拳头。你没有拳头,就意味着国家的危险。

    周昭王就想靠拳头说法,于是南征荆楚,结果在汉水上,全军覆没,淹死了。这是很奇怪的事情,除了苍天大地,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周昭王给周朝带来了军力的衰败。他死之后,他的儿子周穆王继位。

    周穆王又是一个爱好游历的主,《穆天子传》就是描述他游记的文章。据说,他命令造父给自己驾车,造父的驾御技术特别好。在穆天子周游西方的时候,徐国强大,率夷伐周。周穆王在造父驾车的情况下,日行千里,联楚伐徐。因为造父驾车的功劳,而将他封到赵城,成为了赵氏的祖先。

    周穆王在造父驾车的情况下,选八匹好马,一路流行,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据说见到了西王母。在瑶池饮酒和乐。也不知道西王母是谁,反正后来就成了中国神话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为上帝的正妃,王母娘娘。

    在周穆王西行游历的过程中,还遇到一位神奇的工程师,叫偃师。他的工程,当然要比现代的工程制造要高明的多。他制作了一个机械人。与真人完全一样,能歌善舞,让旁观者无不称奇,周穆王于是让自己的宠姬也一起观看,这个木偶人竟然还能冲穆王的宏姬抛媚眼,于是周穆王认为这个人根本不是什么机械木偶,就是一个真人扮演的。要杀掉偃师。偃师当场拆开,发现这个机械人只是由皮革,木头,胶漆,各种染料组成的物体。周穆王走近了仔细观看,发现五脏六腑,四肢骨肉,毛发关节,全部齐全,只不过都是假的。将木偶的各部分组装起来,木偶又能活动了。拿走木偶的心,木偶就不能说话。可见这关键之处,在于木偶的心。这就是典故,偃师造人,唯难于心的来历。

    周穆王这样大量的游历,长时间的不理朝政,国家财政,农业各方面又出现了衰弱。使周昭王本就虚弱的朝政,雪上加霜。

    周昭王丧失了军队,周穆王又让国库空虚。周穆王逝世后,他的儿子周公王继位,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对一些有功之臣,还是进行分封,王畿重地,在不断分封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小,自身的收入又严重减少了。

    周共王之后,周懿王继位,戎族兴起,对西边侵袭不断,在他继位的第一年,就出现了天再旦的异象,也就是天亮了二次。现在的人们已经知道,这是早上日食所造成的结果,并由此推理出这一年应该是899年4月21日5点48分钟。当时陕西华县的郑国人都能看到。

    周懿王继位之后,生性软弱的他,被迫迁都槐里,即现在的陕西兴平市。不几年,周懿王逝世了。周懿王的弟弟夺了政权,即周孝王。周孝王想重振惜日的周室的雄风,为了振兴军力,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重金召募养马的人,一个叫非子的人特别会养马,就应征而来,一年时间,马就翻了一倍,周孝王非常高兴,便封他一块土地,做了一个附庸于别国的小国,这就是秦国之祖。

    周孝王没有看到军队的振兴,就病死了。于是,周国的人又将本就应该继位的周懿王儿子姬燮扶上了正位,即周夷王。周夷王听信纪侯之言,烹杀了齐哀公。这使得东边最大的国度,姜太公之地与之结下了梁子。

    国运衰弱,却又还逼不得已,兴师伐罪,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想让诸侯朝见。

    周夷王之后,他的儿子周厉王继位。

    周厉王姓姬,名胡。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但他却走了一条与商纣王相似的路。

    他针对国家财政衰弱的情况,起用了荣夷公,即荣国的第六任国君。荣夷公给周厉王献计,将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这是史上第一次将物产划为国家财产,对后世影响是非常大的。荣夷公却因此落了个“好利”的坏名。即太喜欢钱财的人。芮良夫就劝谏厉王,认为这些土地财物为天地所有,不能专利,认为这样国家衰微,会很危险。在当时周朝的情况下,芮良夫可谓真知酌见,当时礼乐兴起,治国大纲在于循规蹈矩,变革必然召至灾厄。而到了后来,因家大乱,人心求变之时,则此专利之法大行,而铜,铁,食盐等等尽归国有,却国富民强。这就是所谓的时哉,运哉。

    厉公通过荣夷公改变财政情况。同时又任命虢公长父在南方作战。振兴军威,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给三个儿子封王的楚国熊渠,也不寒而栗,取消了称王。可见厉王之威。

    厉公的改革,侵害了周公的礼法,使朝庭权贵的利益得到了损害,人们议论纷纷,为了保证改革的果实,周厉王任用了卫国的巫者,来监视人们的说话,对于指责变法的人,就将之杀掉。这种性格是典型的刚愎自用,自认为正确,而不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这一点来说,周厉王死后,给安上一个暴的名称,也不能算是冤枉。

    太过刚强的人,容易夭折。太过自大的人,容易失策。

    公元前841年庚申年,周朝贵族以百姓之名,发动暴乱,围住宫庭,周厉王出逃到彘,即山西霍县。这一年,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的记年。周厉公出逃后,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共同辅政,史称“共和”。这一年也就是共和一年。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癸酉年,厉王在霍山逝世。周宣王继位。共和结束。


  • 第十五章 姬旦治国
  • 第十七章 骄横弃义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