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继续看四逆
在学习四逆
也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的过程中
主要是四大类疾病
这四逆是违背的养生之道
其发病也在若干年之后
逆了春,病在夏
这些四季的概念,都是节律的意思
他们是中国古代的阴阳理论的延伸
阴阳本身就是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的东西
因此,这样节律性的概念
都不要当固定的名字来看
他们可以表示一天的变化
表示一年的变化
表示一生的变化
表示朝代的更替
全是同一套理论
我们看原文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是逆夏长之气的一段
逆春夏是伤肝,造成血脂异常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夏为寒变
就是心血管出了问题
脂肪破坏了心血管
如果逆夏气呢
夏气可以称名为蕃秀
是万物最为繁荣的时候
天地之气交接
万物开华结实,忙得不得了
这时候
就需要晚点睡,早点起
和夏天的昼夜规律保持一致
不要害怕热天
出点汗对身体是有很大好处
同时,不要为志去发怒烦恼
志向始终是人生的大问题
昨天闲聊的时候,也告诉大家,很多病是闲出来的
人为什么会闲呢?
说白了,就是没有志向
随波混日子
志不安宁
自然就魂神不定
他们最后一般只有三种结局
一种是游手好闲,做坏事去了
一种是让身体生病,找点内在的事情做做。
还有一种,基本上就是吃斋修行去了
找点事做
无数的疾病,是闲出来的
这一点,很多医生不知道
但凡他们一天吃不饱饭,还负点债,日子苦点,一天要搬砖
都不会生病
没有志向的问题,是需要医生重视的
在夏天里,大家都混得好
就不要妒忌发怒
免得伤了自己的志气
如果日子真的好,其实出去走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是养长之道
长,就包括长见识
学习也是养长之道
游历和学习是能治病的
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
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病
当然,这是将来发生的事情
这种病叫痎疟
什么叫痎疟?
痎就是结石,根痎疟的意思
疟,就是寒热往来,间断的意思
长结石,还时好时坏
经常发作
但又经常不用药好象好了
这是什么病呢?
就是尿酸增多的痛风
也就是现代医学讲的嘌呤高了
都是违背了养长之道
什么叫违背养长之道?
这其实就是夏天没事吃冰冻的,吹空调,坐久了
坐久而不动,这与夏季的开花结实显然违背了
如此好的天,不努力去奋发向上
错过了好的时代,难道要等战乱的时候再努力么?
盛世太平,不是让人躺平的
吹空调,吃冰冻更不用说
这夏季嘛,出点小汗是有益于健康的
现在汗不能出
那就形成了病根
估计就有人想到了汗蒸
但实际上,到了逆冬的时候
就会发现,汗蒸也有问题
这完全需要随着季节和人的节律来护理
不是简单的事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三个月,这可以称名为容平。天气已经转凉,但地气仍然较温热,需要早睡早起
闻鸡起舞,保持志气的安宁
到了身体变差,经济下行的时候
志向就不要太高远了
这时候需要定的目标要是可以实现的小目标
不能再象春夏一样
要注意保本的重要性
不然,经济下行,不良事件一发生,一锅给端了
人就会疲于奔命
陷入不得不委屈求全的境地
一定要注意内在的修养
莫贪莫恋
以缓和秋天的刑罚
这是养护秋收之道
如果违背了呢
太贪了呢?
也会生一种怪病
叫飧泄
内经一般有二种泄
一种是洞泄
这就是我们讲的痢疾,腹泄这样疾病
他们是病
和吃不吃东西没有多大关系
但飧泄不一样
飧泄就是你吃了,还得拉去出
吃得多,就拉得多
如同经济下行,你去赚最后一个铜板,虽然好象侥幸赢了很多
但这都不是事,只要养成了贪的习气
迟早会吐出去
身体也是一样
这时候贪执饮食
明明就受不了,但却贪执其中
最后,就是吃得多,就拉得多
喝得多,就尿得多
飧就是吃东西,吃晚餐的意思
下午饮食要少吃
也是从这儿来的
这就是糖尿病了
血糖异常
吃了个寂寞
吃得多吃得好
但都拉出去了
体重还在减轻
身体还在伤害
就纳闭了,这吃得有意思吗?
就是为了一点贪,去吃?
经常遇到这样的人
让他们少吃点
或者少吃肉食,多吃蔬菜
这比要他们的命还难
人生在世,不吃不喝,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话就是他们的人生的信条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里,是需要闭藏的
天寒地冻
这时候,就要保暖
一定要保好暖
不要伤害了阳气
早点睡,晚点起
最好太阳出来了再去活动
不要以为有志气了了不起
有志向是好事
但也要知道,志向如神龙
要潜则潜
当隐则隐
不是随时拿来炫耀的
此时的人,要知足长乐
一定要感觉到满意
今天收获还不错
这样呆一个冬天,修养自己也是很好的事情
聚三五个朋友,一起品茶聊天
度一个有意义的冬天或者晚年
这才是幸福的事情
不要去做汗蒸,泄了皮肤
这会伤害自己的元气
违背收藏之道
这就是养冬藏之道了
如果违背了冬藏之气
到了春天,也会生一种怪病
这种怪病叫痿厥
什么叫痿厥呢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不能走路了,偏瘫了
还有晕过去了
其实就是脑卒中了
脑血管意外
脑出血或者脑血栓了
这是现代医学的术语
所以,还是比较严重的
因此,违背冬藏之气,就形成了高血压
这是有大问题的
而中医最重视的就是阳气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之所以要将高血脂,高嘌呤,高血糖,高血压与春夏秋冬一一对应
这显然不是为了牵强附会
而是因为他们的病机所在
春夏秋冬的本质,就是生长化收藏
这是生命的根基所在,也是中医强调的内环境所在
那什么是内环境呢?
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是一张极简化的模拟图
他由两根血管(一根动脉,一根静脉)和组织细胞构成
实际上,血管本身也是细胞
他们是特殊的细胞
相当于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而组织细胞才是主体。
各种物质,要经过血液到组织间液再到细胞
经细胞使用代谢之后,再从另一面出到细胞间液,再进入静脉回收。
这其中至少要经过动脉细胞的内外壁,组织细胞的前后壁和静脉血管的内外壁这样六层结构。
细胞的表面基本上都是脂类的结构
而血液和组织间液基本上都是水
水和脂是不相溶的
这个脂,就是后面要提到的胆固醇
细胞膜的主要成份就是胆固醇弄的
他们之间就需要建立主动通道,使物质能够有选择的进出。
在这一个模型中,血液和组织间液就是中医所讲的内环境
也是中医调节的主要地方
如果以细胞为中心
就能看到这样五大部分
动脉血,组织前液,细胞,组织后液,静脉血
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医的五个阶段,即生,长,化,收,藏。
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无有尽头
整体人体,就如同一个大的细胞,也必然要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生长化收藏这样的代谢
社会和自然就是人的环境
家庭,社会,自然也人健康的根本影响要素
同时,人又是社会疾病的主体
社会无论什么样复杂的问题,都是人制造的
改变环境,让人变好,最后环境也好了
这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显然,内外环境,这是中医治病的源头所在,也是中医养生的源头所在。
而这一过程,是有明显的节律的
即有年代变化的大周期,童年是生,少年是长,壮年是化,墓年是收,老年是藏。
也有季节变化的中周期,春季是生,夏季是长,长夏是化,秋季是收,冬季是藏。
还有时辰变化的小周期,早上是生,早餐是长,白天是化,黄昏是收,夜晚是藏。
这三个周期就如同钟表的秒针,分针,时针,他们在哪一天停摆,生命就在那一天终止。而中医的干预,也是对这个周期的干预。
真正左右这些节律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
这个我们就不展开说了
总之,就是各种各样的激素配比
让你快乐的成长,让你想恋爱结婚,让你想吵架生娃,让你病,让你想死
复杂的要命
回到现代医学的高血脂,高嘌呤,高血糖,高血压这些内环境的问题
他们象病又不象病,
但却深深的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将他们与生长化收藏的内环境对应起来,就方便中医理解了。
作为内环境的标志物,他们都面临着进,用,贮,出四种问题
再说直白点,这就是一个守恒定律
他们必须进多少,出多少,如果进得多,排出的少,就形成了隐性疾病。
在运气学说中,这叫当退而不退
运气太过,当退而不退
显然,他们实际上就是代谢综合症。是人体代谢过程出现了问题。
如果是堆积性的问题,也就是代谢过程出了问题
那么,在去掉病因之后
其干预方法就不外乎促排泄的,防吸收的,加速转化或者对症处理的这样三种方法。别无其他。
中医也想不出新招,西医也想不出新招
这是受限于身体本能的。
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原来,在人体吸收的过程中,并不是无节制的随便乱吸收
比如一个人吃饭喝水
不是有多少就吃多少喝多少
实际上,人会有一个机制
让你感觉到饱了就会停止
后面想吃想喝,也吃不下喝不下了。
身体同样也有选择机制
并不是你吃多少就吸收多少
多余的同样会排出去
有毒的甚至会上吐下泻,不让他们在体内停留
而身体要完成这一功能
经过了外选,也就是人的主观判断,吃还是不吃
然后是内选,内选主要是二大部分
一部分是肠道,这是初级筛选
然后到肝脏
肝脏就是精选了
精选过后,才会达到心脏,输送全身组织。
身体的精密还不仅仅体现在吸收上
如果某种物质超过了范围,身体还会加速排泄
启动一切应急途径,来促进他们的排出,吐,泻,汗,尿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曾经有就有中医
称为攻下派
就用汗吐下三法
来治疗各种疾病
显然,这样的做法,是相信人体的入口正常
出口不正常
因此帮助人体出口
用汗,吐,下法
疾病没有这样简单
入口的问题呢?
这不就攻虚了么
还是要辩证为好
中医治病嘛
不外乎八法
汗,吐,下,和
这是出口的
汗,吐,下都是促排泄的
和是调节内环境平衡的
温,清,消,补
这是调节入口的
温通他
清掉多余的内热
帮助消化消积,缓消一切肿
或者干脆帮着吸收,补他
这些,都是针对内环境去的
一控吸收,一促排泄。显然,物质要想在体内堆积成灾,是比较困难的
不仅是比较困难,那是相当的困难
但就是这样精密的身体
也终于有精神的折腾下,给倒下了
不过,医学左右不了精神
这人要想赚钱,医生开什么药能治?
这人要想当官,医生开什么药能治?
医生只能在身体上做文章
所以,医生要考虑的是
在如此的保护机制情况下,又怎么会过量呢?
这一物质基础是怎么实现的呢?
找到这个病机
就能左右他了
病因不用找
找就是病人的心态出了问题
三观不正了
明知道不能吃肉还要吃
明知道需要休息还要工作
明知道不行还要去做
被逼的有之
贪欲的有之
都不是医生能左右的范畴
所以,医生只能针对病机去处理
中医辩证,就是辩的病机
机,就是关键要素的意思
如同手枪的板机一样
把这个中断了,就行了
这恰恰也是西医考虑的重点
西医现在对病因,也大部分交给社会学了
甚至是心理医生去了
也是针对关键性发病机制进行左右
比如免疫系统
比如感染
等等
医学的最终归缩,只是人们的幸福和健康而已
只要不断的研究,他们终将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