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身体如此精密
无论是入口,还是出口,还是指挥
都是一套一套的
按理应该不存在多或者少的问题
但实际上,身体虽然精密
经不住精神的糟蹋
最终神志的病变,会造成气逆
气逆就是当生不生,当长不长,当收不收,当藏不藏
最后就会形成身体的疾病
而这些多或者少的问题
主要就是四个地方出了问题
一个是选择性吸收的装置坏了
这主要是指肝
当然各种输液都会造成
输液的目的,就是绕过肝的选择
科学的说法,就是避免了首过效应
药物没有经过肝的选择,同时也不被肝的破坏
直接入血,想弄死谁就弄死谁
比如输血与喝血
喝血无论如何也不会造成溶血性疾病
肝脏就直接破坏了
输血就不一定
配型一有误
直接挂掉的可能性都有
第二
是排泄性的装置坏了
这主要是指肾
除此二者之外
还有二种可能
一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细胞不断的索取
当细胞在那儿不断的喊要
身体只好不断的升高这些物质,以求给他最多的供应
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到细胞之间的通道坏了
通道阻塞
细胞所得甚少
就不断的喊饿
血液只能用高压,才能保证渗出这些物
给予细胞
比如血糖增高的糖尿病
就不一定是糖多了
而最大的可能,是糖少了
细胞得不到所需要的糖
就不断的刺激神经,让身体给他送材料
不然就罢工
身体没有办法
只好升高血糖
保证细胞有够用的糖
后面讲到药物的时候
大家就会发现
最理想的降糖药
其实是把血糖送达到细胞
这样细胞也满足了,血糖也降低了
阴阳就平衡了
而不是简单的把血糖压下去
让细胞饿死算了
第四个,就是指挥系统出了问题
由于这些物质都受到全身的调节
而全身在清醒的情况下,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只要情绪波动
都会造成这些物质的变化
比如情绪一激动,血压就升高
交感神经一兴奋
全身细胞都不要命了
这些情志的损伤,最为根本
也无药可医
但由此发现他们的指挥系统
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中断这个病机,就能达到目的
使这些异常的指标恢复到正常
在无法控制情绪的人那儿
不是不管不问,责备他们一通就算了
先用药物,安其身体
也是不错的选择
心的问题,从长计议
毕竟因缘一场
没必要能阻止而不阻止
这就是药物治未病的因缘所在
药物固然无法根治未病
治未病永远是病人自己
但药物能延缓未病变成真正的病
造成器官组织的伤害
不然呢
是吧
在现代医学中,是以分子细胞技术为生物基础理论的
离开了细胞,啥都不是
如果能精确细胞基因工程,也就涉及到了现代医学的前沿
而古典的中医,同样是以生化为基础的,生化是细胞的主题活动
显然,这二者是相符的,也是相统一的
如果有不同,那就是中医需要放在整个人体里面
作为一个整体去了解生化,而不是单独从某个或某类细胞去解释。
比如有些细胞,生化很正常,无限繁殖,但身体并不需要他们,这就形成了癌症
癌证不能说细胞的生化不行了,而是细胞的生化无限了。
但因为他不符合整体的要求
所以就是病态
因此,中医随时随地都要强调整体观
没有一个独立的局部存在
更不认可单一的细胞
他们都是统一协调的
人体就是一个统一体
至于这个统一体,是民主的,还是专政的,先不去考虑
先要认可整体的统一性
才会有中医的认知
但显然,西医并不认可
西医认为,必须精确到病灶
因此,你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西医总在强调疾病的部位
而且部位越来越细
比如说胃炎
胃炎又有了各种各样的
但无论怎么命名
部位是第一步
比如胃大弯发炎
胃底发炎
甚至精确到细胞都好
为什么呢?
方便追责
我们随时准备弄死这个地方
比如切除胃
只有越精确,才越能解决问题
中医对此是不认可的
如同社会上某些人犯了罪
西医直接把这些人杀了就行了
中医认为需要做的是改变他们成长的环境
什么父母教育啊
国家福利啊
等等
从而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而不着眼于个体
这二套方案并无高下之分
全看谁在用
不幸的是
在经济活动中,不可能遇到有道德有底线的大医
都为了赚钱,为了工资
凭什么要让道德绑架医生呢
医生可以喝风长大?
但是
如何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
又恰恰需要德性
这样就无解了
德性能治病但不能当饭吃
经济能当饭吃但必须放下德性
按照生化的主要特性,以细胞组织为中心,春脂,就是细胞感觉到了秋凉
不断的要求身体提供脂肪保护,脂肪是隔热的,防止热量丢失
在这种要求下,人就源源不断的吸收脂肪,贮藏脂肪,用来应付寒冷。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脂肪因为是防守性的物质,多见于弱小的时候,比如婴儿比较肥胖,称为婴儿肥。中年以后身子偏虚,也会发胖,称为发福。植物的种子需要保护,所以多含油脂。人也一样,如同春天,生发之时,最怕倒春寒,所以就需要脂肪来保护自己。
通过这个简单的解释,就知道,血脂高,实际上最有可能的因素是细胞弱化,需要血脂了。次要因素当然就是入口和出口破坏了。
分清主次就比较重要
入口和出口,常常是次要的
而生化常常是主要的
按这样的道理,我们也能解释嘌呤,嘌呤是进攻性的物质,当身体强健的时候,在人体生命活动,就产生了嘌呤,他实际上是氨基酸的代谢产物,而氨基酸实际上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最终又合成蛋白质,长成人体的肌肉组织。在蛋白质的分分合合中,身体变得强健。
所以需要进攻,凡是外来物,看不顺眼的,统统杀之而后快。
当然,这需要凭实力说话
嘌呤虽然是检测物,但与血糖,血脂不一样,他是代谢之后的产物,是细胞生化过程中的副产品
最终主要形成尿酸,排出体外。因此,嘌呤高,只是意味着细胞功能旺盛,活动频繁。
但同理,和入口,出口的是关系的。
而在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都含有嘌呤,比如动物的内脏,豆芽菜等,都是高嘌呤食物。
尤其是豆芽
最不容易发现
据说痛风患者很容易被豆芽中招
这些食物本身,也是含有旺盛生命力的,对人体有益
只是对于病人来说,这就成了无法承受之痛。
血糖和血脂一样,是身体的核心元素,严格来说,身体需要的就是能量,也就是碳水化合物
即血糖
他给人体提供了必须的能量,当血糖不足,人体就会启动糖异生,所谓的糖异生,就是将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来维持生命的需要。
但如果糖有多余的,身体也不会浪费,会将他以糖原的形式贮藏在肝脏里面,当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入血,供身体必需。
在四高症状中,最不容易理解的是高血压,但高血压常常是百病之原,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高血压,并知道怎么治疗他,才能举一反三,弄清楚内环境的失调。
高血压,看起来与其他高血脂,高血糖,高嘌呤不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后三者都是物质
血脂,血糖,嘌呤
但高血压却只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我相信无数的医学生,都在这个地方困惑过
不知道高血压的本质是什么
他和物质好象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血压只是一种测试方法
这是因方法取的名称
命名规律不一样了
也就是我们是这样发现的
所以保留这样的名称
实际上,如同水管里面的水压一样
反应的就是水的异常状态。
高血液的本质,就是水的代谢异常
由于血液的主要成份为水,约点血液的83%左右
因此,血压实际上就是水的代谢异常造成的。完全可以看作水的失平衡。
正是由于是水的代谢异常,治疗高血压的第一类药物
就是利尿剂
将水排出体外
这样就能减少血液对血管的压力
很多人误以高血压是长期的高血压造成的危害
其实不是
高血压最大的问题是波动
如果是稳定的高血压,只要他不波动
或者在接受的范畴内波动,都不会造成各种意外
但时大时小,血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如果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就受不了,好不容易在低的时候收缩
结果高压一来,破了
好不容易血管内壁的血栓长成功
但流速一变
脱落了
随着血液堵到其他地方,形成各种血栓性疾病
血压的大范围波动,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继续研究利尿剂
为什么利尿剂能利尿呢
这就要讲到肾的工作机理,当血液流到肾的时候
肾的筛选不是选坏的出去
没学过医学的人,这儿也容易糊涂
血液经过肾,坏的滤出去,好的留下来
这不就是工作原理吗?
但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
不是认为这个不好,就将他排出去
而是将好的选进来
你认为哪个是好的,就把他选进来就行了
所以,是选好的
什么叫将好的选进来呢?
那就是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时候,除了少量的几个大分子精华物质留下,其余的统统滤出去了
管他什么糖啊,水啊之类的
都统统的先出去
这滤出去的原尿流经肾小管,肾小管就在里面扒拉扒拉的捡需要的宝贝
水,无机盐,等各种营养物质,都分段捡取。
这一捡取的过程,称为重吸收。
正常人每天的原尿大约是180L,但经过重吸收之后,排出体外的量,大约只有1.5L,
这相当于重吸收了99%,只有1%的排出体外,葡萄糖也是在肾小球全部排出去后,在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可见重吸收有多么重要。
这样的工作机制
保证了不漏掉一个坏人
所有坏人都会被排出去
但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被再㗒收进来
因此,误伤的情况是时有发生
但这个不要紧
浪费一点,什么事没有
身体足够智能
完全有备用系统
当然肾小球的滤过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种物质叫肌酐,如果肾小球坏了,不能过滤了,就会堆积在血液里面无法排出,从而形成肾功能衰竭。
一般而言,人体的滤网坏了,不是东西随便乱排出去,而是各种炎症造成肿胀之类的情况,让滤孔变小甚至堵塞,比如下水道堵了一样,是垃圾排不出去,而不是精华排空了。
这个滤网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在我的感觉中,肾的工作就是反常识的
如何反常识呢?
这滤过的时候吧,滤网坏了
人容易想到那上面的东西都往下掉
但实际上不是,滤网坏了,是掉不出去了
当尿中有糖有蛋白的时候,我们以为是滤网坏了吧
其实不是
是重吸收没有把他们选上去
因此要理解这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作用原理
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量很大,所以,药物如果作用于这一部位
阻止肾小管的吸收
人就会大量的排出尿液,从而达到利尿的作用。
怎么阻止肾小管的重吸收呢,原来,人体的整个血容量都是靠肾小管调节的,要多要少,都是他说了算
他受到全身的整体调节,维持全身的平衡,但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之后
最后传递给肾小管必须执行的人,叫醛固酮受体。
这醛固酮受体就是一个乡长,权利不大,但事还挺多
都是实权
当醛固酮给他一下命令,
他就屁颠屁颠的把钠吸收进去,钠就是食盐的主要离子,这一吸进去,水就被动的吸进去,好维持等渗状态
同时把钾给扔了,以免吸收水分过多
明白了这个道理,西医就用一种叫螺内脂的药,将醛固酮受体给打晕
这个与胃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是不同的
奥美拉唑是弄死质子泵
不可逆的
虽然质子泵是人体重要的东西
但只要弄死他能解决问题,就行了
这个螺内脂呢
只是打晕了醛固酮受体
是可逆的
所以,要没事打几棒才行
醛固醇受体被打晕之后,就不能执行人体的命令,水也就排出去了
整个身体的调节机制就失效了
当然,钠也排了出去
而他想扔掉的钾,因为自己被打晕了,所以没办法再扔
钾就保住了
再后来发现,醛固酮受体最终重吸收水的机制,不外乎就是留钠排钾
让水被动吸收
那就好办了,还可以直接不让钠吸收就行了,这就是阿米洛利。
无论是阿米洛利还是螺内脂,都能保钾。
但如果作用于肾小管的近段,就会相反,留钠排钾,这就是呋塞米和氢氯噻嗪二类,实际上,利尿剂就是排钾还是保钾的问题。
不过,显然这利尿剂的设计是有缺陷的
血压之所以增高,主要原因是细胞需要
是细胞在那儿不段的乱喊乱叫,说缺营养,人体才整体调度的
现在想通过利尿的方法,减少血容量,身体答应么
还有,如果不断的喝水,这利尿又达到什么效果呢?
身体太智能了
一旦发现下面的开关没法指挥了
水液排出过多
就会命令人多喝水
结果呢
血压可能没降
副作用反而一大堆了
全给乱套了
利尿药作为降压第一类药
显然不能作为首选
找乡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需要找县长,找省长
那究竟谁是县长,谁是省长呢
他们能不能解决血压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