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到世间万象

在今天

我们将展开宏大的思想,让大家看明白前面几天究竟在说什么

要做什么

还是非常关键的一天

在阴阳学家这儿,无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最为重要的

这种往返的运动

造成了世界的一切现象

而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有现象

在这现象之前呢?

没有转动的时候呢?

就是一混沌之气

这一团混沌之气

无天无地

这时候

他开始往返而不止息的自转和公转

往返的运动,就如同渡船

因此,取一个名称,叫盘

image.png

比如划船

在一定的轨迹里面,去了又来,来了又去

而自转是由西向东转的

公转是自南向北转的

自转由西向东运动的时候,要经过南和北

公转由南向北运动的时候,要经过东和西

他们是有交集的

但又有显然的不同

也给这种运动取一个名字

叫古

image.png

一个球,东西南北两种运动方法

由于地球有了盘古

气就开始分层

得到温热的清轻向上

化而为气

称名为天

离开温热的,重浊向下,化而为形

称名为地

因此,天地说的就是上下

显然

天地在盘古之前是没有的

是盘古之后才有

只有在有了天地之后,才有万物化现的可能

这就产生了两种有意思的思想

你不动,就啥也不是,啥也没有

你动了,就产生了一切的现象

所以,儒家劝人要努力奋斗

去创造一切

而佛家却劝你,别瞎忙活了

你创造的一切都是幻花雪月的现象

无有一真

不如不动

不过,我们不需要去研究他们之间的打架问题

我们只是说,在未动之前,是没有天地的

没有天地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

当然不是

内外还是有的

乾坤还是在的

这是初始的状态

还没有开机的状态

image.png

也就是这样的先天图

但是

一到有了自转和公转

开天辟地

如同胎儿降临世间

在动荡之中

就有了变化

image.png

就变成了后天八卦的样子

这就是现象了

显然

这种内外的变化

是由于规律性的运动造成的

为了显得高大上

得取个专用名词

这才好忽悠

往返的运动,叫盘

现在不能叫盘了,毕竟要体现专业行

叫周

周而复始

这样好听多了

但周就是盘,盘就是周

盘里面有舟

周里面还是舟

但取名有决窍啊

盘最后成了道具了

老师教学生

随便拿个碗出来

哦,地球开始就是这个样子,不断的转啊转啊

怎么?

不知道?

你看做陶瓷啊

就是不断的转啊转啊

就转出来了一个现象

这玩意成了道具,成了神话。

但周却写进了书中

万古留传

干脆点,一个是口语,一个是书面语

对于自转和公转

也不能用古字

这比较老土

也取个专用名词

日月谓之易

现在好听多了

盘古就是周易,周易就是盘古

就是地球没事瞎转悠

转就转吧,还二种转法

这不是将人绕糊涂么?

image.png

阴阳家一看

这易字比较好

确实揭露了本质

就是太阳历和太阴历

那行吧

我也弄二个名词

分别称为阳和阴

也吊一下

阴阳这二个字

也经历了变革

在盘古流行的时候

阴阳的写法尽似于日月

当然,日月作为万物的旗帜

会在旁边画上

以区别日月本身

但后来

周易流行的时代

文字也发生了改变

用了人体的结构

近取诸身了

这一节,就是杨东荣那天好象回忆起来的内容

我们就不重复了

继续研究天地

现在,我们来看天地

天地其实是自转和公转综合作用的结果

温热化气向上就是天

也就是说,这东西向的阳,还可以一分为二,即温热的白昼和寒凉的夜晚

温度是最为主要的

而这南北向的阴,也可以一分为二

冬至到夏至之间就是越来越热

夏至到冬至之间就是越来越冷

温度还是最为主要的

二者叠加在一起

阳中的温热与阴中的温热,并称为天

阳中的寒凉与阴中的寒凉并称为地

显然,一年四季之中

前半年是越来越热,白昼越来越长的

因此,一年之中,前半年就是天

主管他的气,叫司天之气

司就是主管的意思

而后半年呢,是越来越冷,黑夜越来越长

因此,一之年中,后半年就是地

主管后半年的气

就叫在泉

泉就是地下的意思

前半年升,后半年降

天热,地寒

天气,地形

天在前,地在后

天是光明的

地是昏暗的

天地已经具有明显的仪表仪容

称名为二仪

这二仪怎么来的呢?

当然是太极,就是盘古开始的时候

不断的运动造成的

太极,就是一个名词

用来表示运动之初

由没有运动到开始运动的极点

极点有没有,没有答案

阴阳家也不关心这个

阴阳家所关心的就是一团混沌的太极,产生了二仪

这是阴阳的作用

或者说是公转和自转的作用

前半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春和夏

后半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秋和冬

这太了不起了

春夏秋冬这样明显

可以取名为四象

其本质,就是阴阳造成了四气

寒,热,温,凉

寒热温凉四气的出现,影响深远

从此深深的左右着中国的医学

成为药物学的基本理论

不过

古人是有局限的

他只是着眼于自己可见的事物和现象

认为两仪产生了四象

这也是阴阳的作用

他们不知道的是

地球在广大了

很多地方,只有二季

雨季和热季

有些地方,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他们都只到二仪

就行了

但中国的古人,太想掌握世界了

因此,认为两仪产生了四象

这已经局限到部分国家了

但接下来

他们更进一步的发展

认为四季也有初有中

这样就形成了八极

也就是两分两至和四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这四立即四隅

相当于四个柱子

image.png

在后天八卦中

艮就是立春了

坤就是立秋了

巽就是立夏了

乾就是立冬了

在四个角上

而两分两至

春分就是震

秋分就是兑

夏至就是离

冬至就是坎

这就是有名的四象生八卦

什么叫卦呢?

卦就是古人测天影的工具

象形字

image.png

这样子的样子

八卦就是八种阴影

众生虚妄不真

不过现象妄为实有

也就是说万物,其实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子

本无自形,却自以为真

不过,我们要的,就是找这个卦象

卦所揭示的现象

这叫四象产生了八卦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都是自转和公转的作用

自转为阳

公转为阴

故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将这种现象

认为是公转的太阳和自转的太阴相互影响而成

也就是卦象与卦图综合的结果

所以,又将公转的和自转的卦放在一起

形成复卦

公转的先来,放在下面

自转的后来居上

当然,说法要文雅

不能象老百姓,太阳东升西落,没了。

文雅的说词是: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帝就是太阳

太阳从震出来,到巽就厉害了

而万物影响最明显的时候,是中午的离

最后到坤的时候,就开始落山了

所以文雅的人,说话个个都好听

但易经不是我们扯的主题

我们要扯的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不需要这些复杂的世间万象

他需要的是身体的象

对人的影响

宝命全形论: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在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里面说道

天在上在前,地在下在后

天覆地载

万物就在里面出现了

这里面,我们研究的对象,就是人

人是最为珍贵的

这叫人道

如果扯到六道,就没有医学了

扯到他世界,就一切没有必要了

因此,要注意的自己的研究对象

内经研究的是人

那人是怎么来的呢?

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他受到寒热温凉的左右

又因为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

而有不同的样子

一个人穿着羽绒服

烤着火

猜猜看

这人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当然是冬天了

为什么夏天也有这样的人呢?

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冬天的样子

所以,身体会自救

他就表现得和冬天的行为一样

这太美妙了

通过看一个行为,在正常人中出现在四季或者寒热温凉的那一个阶段,从而判断这个人身体的内环境在什么样的状态

见外而知内

成为中医伟大的创举

这样子,中医就来劲了

他们感觉这气太伟大了

就去研究气象

在一年四季,一阴阳之道里面

发现了气有六大表现

虽然他们本质是同一个气

但表现不同

这就形成了六种气候

即风,寒,暑,湿,燥,火



  • 公私难分明到二十四节气
  • 两仪四象在命理和医理上的应用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