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庄子的齐物论
看庄子为什么认为所有的物,其实都是一样的
那背后的同一,又是什么样呢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所有的物
真的存在吗?
他无非就是你眼中的他
所有的物,也无非就是你的认为
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
如果自己是物这样的表象,你会发现,什么都不知道
不外乎一堆器官
尸体就是这样
显然,这是需要知见的
一念自是
下个定义
思维一动
竟然就全部知道了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那只是说明了一个道理
所有你认为的他物
不过是你自以为是的观点和认为
而你所有的认为和观点
其实都是他物的影响,本来就不是真实的
观点因物而生
物又因观点而存
这其中,只是在妄生知见而已
彼是方生之说也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彼是的说法,就是要告诉你一个方生的道理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显然,这个道理
就是
当一个事物此处产生,必然他处灭亡
我们以塑料制成一次性水杯为例
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认为
什么时候是塑料,什么时候成了水杯?
这都是瞎定义
你以为而已
但人一旦以为这是一次性水杯了
水杯生的时候
塑料颗粒已经死了
你认为婴儿出生了
这婴儿的出生,其实是母腹胎儿的概念死了
你以为你是成年人了
其实是你的少年,童年死了
你以为你能回到过去,回忆一下过往的美好时光
弄个同学聚会
其实是当下的你又死了
此方出生,生有所原,原必死矣
如果是这样
我们认为的不好的事物
疾病,死亡
显然是未见到根本
我们以为是人病了
其实是微生物健康了
我们以为是人死了
其实是无数的自然生灵出生了
一切的死,也意味着生
此方的死,必然是他方的生
此方行得通的可以
到了他方,其实就是行不通的不可以
今天你因为打牌赢了钱
或许明天就因为打牌破产了
此方明明就是行不通的事情
但换个地方或方法
又行得通了
你以为国家清廉
但可能送礼还解决了问题
你以为送礼能解决问题
又发现被坑了
细细思考其中的原因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不外乎就是一切的对,其实是因为错而产生的
一切的错,其实后面都有一个对在坚持
是非本就是一体
只不过你非要坚持这是对或者坚持这是错的而已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所以,圣人并陷于二维之中,反而能通达天地了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自己的见和自己见的物,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构造
比如这榫卯结构
一个木头是见
一个木头是物
但众生所见
却是一个构造的桌子腿
当成了一个整体了
就算有大智慧的人
来详细分析
也不过是世间智慧
将此取名为榫卯而已
他们是一体吗?
他们不是一体吗?
他们没有对方存在吗?
不是因为榫卯,这两个木头会被弄成当下的形状吗?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榫卯呢
是木头吗?
是人吗?
是见吗?
是物吗?
都不是
这就是一个因缘聚合
本来无一真
缺少其中任何因素
都是不存在的
少了人,少了木头的那一根,少了用途,少了知识,少了工具
少了这,少了哪
这榫卯都不存在了
但世间就是看不明白这个道理
认为榫卯如此真实
这其实如同三龙叫女人为大婶一样
究竟这事,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实是无量因缘
往昔各自的习气
往昔各自的认为
在一场美好的相遇中
种下恶的种子
其中有恶吗?
显然不存在
其中有善吗?
显然也不存在
有的,只是徒增烦恼而已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细细想来
那也是一个是非的认知
这也是一个是非的认知
有什么又不是你心中的认为呢
有什么又不是是非呢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那我们不仅就要思考
难道真的有你,有你的观点吗?
难道没有你,没有你的观点吗?
物与见,难道真的存在吗?
显然,如果离开彼是,离开这一切对立的
那必然就是最后的唯一
这才是不二法门
也是万物一样的地方
他就可以称为道枢了
这就是道的中心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如果能抛开一切二维的思维
守住这个一
这个道枢
那么就能掌握这个轮回循环的中心
也就可以通达无穷了
是的
这个道枢是无穷的
无边的
他们是一而非一
只是称名为一罢了
还不如叫道枢的好
显然
一切的是
都在这无穷里面
一切的非
也是这无穷的一面
道枢就是这个无穷啊
因此说
与其争辩对错是非
那是走错了路
从一开始起心就错了
不如追求明理明道明心
唯有通达明了
才是正解
一件事情,对了,错了,你都输了,都在无明中。
赢了又能如何
输了又能如何?
难道在无明中度过一生不得开悟吗?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有一些圣人,曾经告诉人们
我们所说的一切话,就如同指路的手指
你不要看我们,不要看我们的书
不要研究我们的思想
而要顺着这手指指的方向
去看自然
去看真理
去求真求实
手指不是圣人要指的事物
但我认为这样去告诉后人
不如用非指比喻
你看我没有指的地方
那是不是无穷?
我没有说的话
那是不是无穷?
我这没有指的地方和道理
就是我要指给你们的无穷啊
就是我要指给你们的那个道枢
那个称名为一的一啊。
所以,我庄子认为,古圣贤的用指月之指来比喻我给你指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你顺着我的方向去找正确的路
这是不妙的
后人将不会因此而开悟
我认为
你要顺着我没指的地方
去寻找无穷的现象背后的本质
这才是我给后人指的不需要指的路
我指的,一定是错的
你只要顺着我指的,我说的
一点赞
一认同
这事已经无明了
你已经在是非了
所以不应该这样比喻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当初
那名家的公孙龙子
告诉世人真相
说白马并不是马
从而提出来一个伟大的解放思想
马本身就不是马
只是人们认为的马
但实际上呢
只落得个后人的误解
认为是诡辩
因此,这比喻也是不容易让世人开悟的
我认为,公孙龙子当初就应该这样去比喻
可能后世还能遇上一二个开悟智慧的人
你看到这世上的一切不是马以外的事物了吗?
看到了吧?
经如花鸟虫鱼,山石草木
他们统统都可以称为假马
这道理多好
让人马上明白了,真假本是自我的分别心
而非自然所有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天地啊
不外乎就是一个认知
这万物啊
不外乎就是一个马的见解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可以就是可以
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就是因为这样的是非观点
这思维一动啊
万物就成了
显然
这形成的万物,并不是物
而是一个现象
人们是将一部分现象称名为物了
于无穷变化中,取一小段变化,称名为此,称名为彼
号称为物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人们试图区分
这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
但实际上现象背后还有现象
又希望找到不是现象的本质
但创造的数理化这些文化
又已经脱离了现象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所有的物,都有他固定相似的现象
所有的物,都有他固定相以的认为
人们就长住粗心
把这些当作知识了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但细细想象
哪个物不是现象呢
哪个物不是人类自己的认为呢?
故为是举莛(tíng)与楹(yíng),厉与西施,恢恑(guǐ)憰(jué)怪,道通为一。
所以
我给你们举例
这小草和栋梁的树木
这丑陋的大婶和美丽的小姐姐
这些正人君子和牛鬼蛇神
他们其实都是一样的
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而且会无穷的变化下去
那你在执著什么呢
他们背后的道理,就是通达无碍的一
也就是无穷了。
但世人不这样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他非得分别
这一念分别心
万物就成了
各各不同
美丑各异
这一成吧
道就毁了
天天就骂人踢人被骂被踢
无有穷尽了
杠上了
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嗔心和无明吗
这难道不是圣人说的是非心吗?
别毁了自己的心情
记住,自己是寻找快乐的
不是寻找烦恼的
自己是寻找幸福的
不是寻找痛苦的
自己应该是无畏的
为什么畏于一个名词了呢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所以
只有物没有成和毁的时候
这才通达了本质上的一
离一切二维
而入不二法门
才知道快乐才是初心
别渐行渐远了
唯有通达者,也才知道这样通达的守一
大家都会说
你这是没有用
你这是平庸
你这是没有上进心
但却不知道,这平庸正是人生大用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只有离开了争强斗胜之心
去回到快乐的根本上
才知道无视一切即是看清一切
看清一切自然无视一切
小丑永远在跳上跳下
圣人永远在闭目养神
各不相干
那就让小丑在圣人身上跳上跳下吧
这样小丑有了施展小丑技能的地方
圣人有了修练圣人境地的地方
各安其所,合二为一
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
为什么圣人要去拍小丑
结果小丑也痛苦
圣人也成了垃圾
何必呢
如果你能通达这样的道理
可以说,你真的有所有收获了
适得而几矣
这中间,就是一个适度问题
看你的心量有多大
度量有多大
能不能达于无穷大道
如此而已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如果你能知道这个道理
真的达到了这个境界
你必然看不到一切现象
也不为一切现象所左右动心
这就是道
你劳心费神的去追求一个守一
这就离道了
不知道这一切,本就是一样的
有守心则无道心
这世间人劳累神明而行事
可以称为朝三
何谓"朝三"?狙(jǔ)公③赋芧(xù),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什么叫朝三呢
所谓的朝三
就是说,有一个养猴子的人,养了一群猴子
就天天给这些猴子糖吃
和猴子们说
我早上给你们三棵糖,晚上给四棵糖吧
猴子们大怒
急红了眼
这养猴子的人就说到
那我早上给你们四棵吧
晚上再给三颗糖
猴子们非常高兴
这太爽了
骗子都是这样
先要大量投入,然后再骗
但世人乐此不疲
如果想让世人先付出努力
先付出
然后再收获
那怕后面是收获金山银山
他们也是不容易相信的
交学费努力学习的时候,大家都不努力,宁愿在大学里混日子。
但到社会上
免费领鸡蛋,领不锈钢脸盆,拉人头赚拼夕夕的钱
却乐此不疲
这些都是别人设计好的养猴子之术
但猴子们就是高兴
养的乐意养,被养的乐意被这样养
这就是自然
名与实,并没有减少什么,但人的心情喜怒,却左右了自己的行为,也是因为不知道守一的原因
所以,圣人都知道,是就是非,非就是是,能调和是非,守住自己的初心,明白这世界永远在守恒
他们可以称为二行
什么叫二行
他们即通达无碍的行于这个世间
又通达无碍的行于自己的天道
入世与出世,已经通达无二了
连世的概念都没有了
还出什么出呢
又出到哪里去呢
还入什么入呢
不是本来就在其中么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古代最高明的人
物从来就没有产生过
物也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都只有物象此起伏彼
这些人的智慧,已经很高了
达到此世界的尽头
不可能再超越他们了
如果再超越他们的智慧
就真的上天了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次一等的智者呢
他们就认为物还是存在的
但物并不是固定的
再其次的一些人,就只是智者了
他们认为物是存在的
也是固定的
萝卜就是萝卜
但是
他们并不认为有是非存在
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他们包容世界
这只是简单的活得智慧而已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但明显的
这世上的人,只所以不得解脱
因为他们都在争个输赢
争个对错
肯定自己,否定他人
是非之心出现,这道就已经亏损了
这道一亏损
就产生了爱恨情仇
相爱相恨,都是失道的人
但他们还可能有德
他们还能光明正大的行为
如果缺德了,就背后下手了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果真有成与亏吗?
果真没有成与亏吗?
只要一问有或者没有
众生又迷惑了
因为有与没有都是世间二维
又落在思维上了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有成与亏,这就好比昭氏去弹琴
别人做了,现象发生了
你说这弹得好,这弹得不好
完全是你的心在妄动
无成与亏
就好比这昭氏不弹了
这不弹了,你也安静了
人心就是这样,随着现象发生而生
随着现象的消失而灭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