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曾经吧
有三个人
他们都是牛逼轰轰的人
一个是昭文,他善于弹琴
一个是师旷,他善于占卜风水
天天给人算命,陪富婆喝茶
还有一个呢,他就只有一张嘴
天天斗这个斗那个,牛得不了,绕得天晕地暗
从没有人辩论过他
这三个人呢
他们太牛了,所以一至到快死的时候
别人都在盛赞他们
弹琴的快死的时候仍然弹的很美
那占卜的快死的时候还有富婆给他喂茶
而那个诡辩乱绕自以为是的人呢
快死了嘴还硬得象钢铁
我们来看这样三个人,他们究竟是明了的通达呢
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
稍作分析
就知道,这其实是他们的兴趣爱好
一个就是喜欢弹琴,一个就是喜欢风水,一个就是喜欢争赢斗强
以他们的爱好,他们就不断的深入研究下去,想更加的明了自己的专业
这样在术数的领域越来越细心长留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明了
他们把这种不是明了的状态,称为明了
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实际上就陷入公孙龙子所说的坚白论了。
什么叫坚白论呢
就是说有一些公孙龙子去出喝茶
遇到了霜林,看见他手里有一块白色的玉石
就问他
这石头吧,坚硬只有手去摸才能感觉到
白色嘛
只能用眼睛去看才能感觉到
手和眼睛根本不是同一个事物啊
所以,这石头要么是硬的,要么是白的,但肯定不是又白又硬的
这太搞笑了
但实际上众生就是如此
众生都是陷入各自的感觉中,深以为然
学医的人,必然以医是最好的
学风水的人,必然告诉世人,风水左右了一切
大家各争其是
各争其论
谍谍不休
不外乎就是石头究竟是硬的,还是白的而已
如果你只看到石头,而没有摸过
必然只能说石头是白的
硬不硬,不知道
如果你只摸着这块石头
而没有去看
你只能说这石头是硬的
白不白,不知道
众生就是这样的
他们并不会全部去感知世界或事物现象
他们永远在片面的事情里面,形成肯定的答案
正如这三个古人一样
把自己的爱好
当作了明了
这怎么可能是明了呢
于是
他们就不断的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孩子
让孩子一定要这样做那样做
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
但实际上,他们三个人的孩子,都非常平庸
终身无成
一个爱好形成的感觉
如何传给后人?
这传的根本不是大道嘛
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
如果这也叫有成就的话
我这人吧,就是爱好什么都不做,那我是不是很有成就呢?
我就爱好一事无成的感觉,显然,在一事无成这个状态上,我是非常有成就的。
这不是瞎扯嘛
再丑的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的宝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
爱好不能当成就嘛
如果爱好和感觉不能当成就
那么我与物,这世间的一切,将不再有成就
谁的成就不是趣向爱好呢?
显然,成就就是一个伪概念
就是用来骗世人奴役的
成就并不是你要的
只是在别人的吹捧中,你找不着北而已
你要的是快乐
而且是长乐
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因此
用来圆满十方的解决一切疑惑
这才是圣人的希望与追求
而这个追求,显然是称名为追求,而实非追求非非追求
因上,他们实际上是无用不用的
而且都是在从日常小事中去体会
去通达致理
并不需要拜这神拜那神,装神弄鬼
只有这样在平凡平庸的日常中,领悟了生命的真相
这才能叫做:明心见性
明了的状态就是指这个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实相本来是未始有物
这根本不需要思维思想
本质就是这样
但如果我们用思维去分别
这一有语言,一有文字,一有思想,一有文化
就会发现问题严重了
这说的话究竟与实相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
你确实你说的名词都是有清楚的实指吗?
你确定你说的话,都是清晰的能还原到实相吗?
在这相同与不相同中
只有完全的相同
才能完全的与实相无异
显然,这是做不到的
在你思维妄念的那一刻,已经离开了实相
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
尽管这样
我还是给你说说吧
比如你一定以为有一个云的存在
那这云总有开始的时候吧?
云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云呢?
从水蒸气吗?
因此,要讨论云的话,就得从云还没有开始的水蒸气开始,才能说得清楚吧
但水蒸气又从哪里来呢?
水蒸气总有一个开始吧?
那还得从水蒸气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说到云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再说到云开始的时候
变化永远在变
这取象也就无有穷尽了
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云?
这不是开玩笑吗?
云只是一个现象
而且是无穷
无穷变化现象中,你就勿勿的往天上看一眼,说这是云
这根本就是搞笑来的嘛
还有人以为地球存在
认为在没有人的时候,地球就存在了
却不知道地球就是一个一直变化的现象
离开一切山石河流万物
地球本无所有
就是科学家,也没办法解释地球是什么
一个现象嘛
还在永远的探讨中
为什么在思维中产生了物象呢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所以,这变化嘛
有存在的阶段
也有不存在的阶段
还有没有存在之前的阶段
还有没有存在刚刚可能存在从而形成存在的阶段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所以说
这物嘛,未始有过
他一会儿有一会儿无穷变化
那你怎么就肯定了物的有是真的,而无的时候就不去研究呢
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你看我现在也说这些名词,说这些话
但你却不知道我所说的,真的是你理解的一个称谓吗?
难道我又什么都没有说过吗?
这言词是无法形容无穷实相的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shāng)子,而彭祖为夭。
那么人是如何思维的呢
思维其实不是通过认知实相本身来思维的
他是通过比较法来区别实相
这完全就是瞎扯蛋嘛
但人们还是认为自己很清楚很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天下很大吧?
你产生了一个大的概念
但实际实相根本没有大啊
你这个大,只不过与秋毫的末端进行了比较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哦,这毫毛的末端是小的,这天下是大的
从而认为自己一下子认识了二个事物
你问他,天下是什么啊?
天下是最大的
这不是胡扯嘛
人会把自我的比较胡扯,当作真理真相去以为
比如有人问,天是什么
说天是上
上就是一个比较词
拿思维的比较词来形容名词后面的实相
这根本就是糊涂致极
但人必以为甚是明了
因为他就是这样比较得出的结论
如果这也能形容得通
人就会诡辩不断
比如一个刚出生就死亡的孩子
我们可以说他太长寿了
这孩子寿命真长
为什么呢
因为有很多胎儿就被打掉了
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女孩,打了一个又一个
那出生才死的孩子,真的寿命很长啊。
再看那神话中,那个传说
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岁
世人都说这彭祖的寿命长
这是和他们自己死得早进行的比较嘛
如果和天地日月来比较
这彭祖的寿命,实在是昙花一现,太短了
显然,大脑这样的比较认知
是失真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你要仔细的想想
天地和你,其实是同时存在的
万物和你其实也是同时存在的
这道理必须弄明白
与你同生的天地和万物,与你同存
在你之前
天地不是这个天地,万物不是这些万物
在你之后,他们也不是他们
天地万物都是概论
他们是由一个一个的小现象组成的
你是其中的现象之一
显然,你作为天地万物一体的现象之一存在的时候
这有你在其中的天地万物的现象就是独一无二的
之前不是,之后也不是
他们都变化了
这就是名词与实相的区别
实际上变化永续
但名词却搞得好象静止一样
这完全是名不符实了
那你思维的问题,怎么能没有问题呢
现在
你与天地万物本就是一体了
都是无穷变化现象的组成部分
那还要说什么呢
根本不需要说啊
实事就是这样
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
即然已经合为一体了
总不能不说吧?
这一说吧,就产生了名词
这就是一生二了
这名词与实相之间就存在关系
他们究竟是什么啊
你是什么啊
西瓜是什么啊
就出现了无穷的判断
这个判断就是三了
显然,三就生了万物
显然,思维中的一产生名词的二
再到思辩的三
然后才有万物分别心
哪里会真的有物存在呢
未始有物
因心而有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从这思维中产生万物开始
就算是再精明的人,也不容易领悟真理了
而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是吧。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所以,从无到你给他思辩取名形成有
以至于到各种言语的三
都只是在自我绞乱思辩
更何况,你根本就是自己胡乱乱定义的嘛。
胡乱的看到一个现象,就取个名,以为存在这个物
这根本就配上不实相
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见识太短,自是自大而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也
实相的大道,从来没有停止
而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又从来没有固定的含义
于是,在这二者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界线
人们会总是想用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
但实际上,这从一开始就错了
思维不可能理解这无穷的世界
但你明了了无穷的世界,却能明了思维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我来告诉你这鸿沟在哪里
你要思维清楚
必然要有左有右,有表象有指义
还要有区别有不同
还要有竞有争,必须与别人的名词进行争论,才可能统一一个名词
这叫八德
这还只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思维局限
是不是与实相相去甚远呢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可见
在我们思维之外,圣人明达实相
根本不需要去说
因此存实相而不必要说
在思维之内
圣人会随便说说,但肯定不会去讨论什么,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啊,一目了然的事
懂就是懂了,明就是明了
不明不懂,你问一百年一千年,也还是不懂不明
比如大迦叶见佛佗讲法
还需要拈花一笑,这才明了
也怪不得这人只能做个尊者了
就这悟性
不行啊
于日常之中,通达无碍
才是佛佗及一切圣人的智慧的嘛
你就坐在鸡足山好好想个几万年吧
到了前辈们的行为上面
一些春秋经世先王的志向和行为
这是人们最容易效法的地方
人们常常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自己也去模仿
圣人会在这一点上,仔细的告诉你
你不要随表象流转
或者仔细的解释圣人随性如此随缘了度而有的行为,其无量劫的因缘是如何
但肯定不会和你去争个输赢
你硬要这样去做,那就去做吧
反正总会明了的,又不用急,急什么急
今生没明白还有来生嘛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所以说
有些需要区别
有些是不需要区别的
有些需要辩论以启后学
有些不需要辩论,根本启发不了后学
为什么这样呢
这是因为圣人有实相啊
他见着实相给人们说呢
但人们呢
他们没有实相
他们就是通过仔细的辩论,来让自己思维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
完全是在概念上的辩论
所以,辩论的人,其实没有见到实相,才有所谓的辩论
只是想争个名词的清楚罢了
或者争个人的输赢罢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所以,真正的大道,不需要思维的衡量,本自湛然
真正无上的辩论,是把事实摆在眼前,而不是告语言。
真正大仁,就是如同日月行天,不仁于某个事物
真正的高尚必然不是在口头上的赞扬
而真正的勇气,应该是无畏的
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当以为大道明了的时候,已经不是大道了
以需要言语解释的时候,已经不是实相了
当天天帮助这个帮助那个的时候,已经不是仁慈了
当天天廉洁自律的时候,已经无信了
有畏的大勇,常常是一事无成的原因
只有这五者圆融,才能通达任何方向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
所以,要止要歇
必得停下思维,去亲近自然
如果知道停下自己所不知的胡思乱想
这已经很好了
谁又知道这事实盛于雄辩,真相才是大道呢
如果能知道这一点
他们已经达于天府了,从此不再受物质现象的奴役了。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经常去学习而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经常思考思辩而不自以为是,去改错,去更新自己的观点。
经常明白自己是不知道事物的起源的
这样的人,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获得荣耀
但不能说是明心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所以,曾经美国问上帝
我准备打伊拉克,打阿富汗,封锁古巴
我已经是世界老大了
为什么我还不放心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上帝回答美国人说
这三个小国吧,他们本来就很穷很小没有什么存在感
你只所以放不下的原因
就如同当初天上有十个太阳,所有的万物都被普照
更何况,你的心啊比这十个太阳都还大
人心永远不知足
永远不会是懂得放下才是大道
拥有怎么可能释怀呢
那就只有继续战争下去了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啮缺跑去问王倪道
王倪王倪,你知道齐物论吗?
王倪眼睛都不对他看一下
我才不想知道呢。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啮缺又说道:你知道你很无知吗?连齐物论都不知道!!!
王倪继续睡他的觉说:我才不想知道呢
我干嘛要知道啊。
无知就无知呗
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
那啮缺又说道:
那就是你承认自己是二货一样无知啰?
王倪回答说
我根本不想知道是不是二货
尽管这样,我还是告诉你一些原因吧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你怎么知道我所谓的知道不是不知呢?
假如不知道说知道,你也不晓得啊。
你怎么知道我所谓的不知道就不是知道呢?
我可能齐物论比你更懂啊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我再问你
这人睡到潮湿的地上,就腰痛得要死
这泥鳅在潮湿的地上也会腰痛吗?
人在森林里面睡觉会吓得一夜无法入睡,猿猴难道也是这感觉吗?
你给我说说,他们那一个的感觉才是正知正觉呢?
那几个的感觉又是邪知邪见呢?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jí)蛆(jū)甘带,鸱(chí)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人们吃牲畜的肉,麋鹿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虫,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
你告诉我,这四者哪个的味觉才是正味正觉呢
那几个的感觉又不是正味正觉呢
猨猵狙(biān jū)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公猿爱母猴
公鹿爱母鹿
泥鳅与鱼同乐
无数的大美女啊
很多人宁可拿着孩子的生活费或者网贷点钱了,去直播间里面给她们打赏
但是,鸟一见到,就吓得高飞了,动物一见到,腿都快跑断了
那所谓的美,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美的呢
难道不是知见业障形成的吗?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因此,我这样去观察
所谓的仁义善恶
这才是是非开始的地方
人们在这时面混乱不清
我又怎么去和你们一样的辩论呢。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啮缺说道
按你这样说,你是不晓得好歹的人
难道你的祖师爷,你们宗教的创始者,也不晓得好歹了吗?
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hù)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王倪回答说
你说的这些圣人啊
他们就是大海的水烧干了,他们不知道热
就是所有的河流全部冻结成冰,他们不知道冷
地震让大地裂开
台风刮起了海啸
他们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半点都不惊讶
如果说他们有行为的话,他们不外乎就是观察万象的变化,骑乘时间之外,游于四海达不到的地方,一切生灭的幻象从来不改变他们
更何况人思维中的那点小利小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