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前,一直都是金本位
货币的背后,都有黄金作支撑
当然,这是美元
其他一些国家也发行货币
背后实际上是没有等价物的
然而
1971年,这一体系终于结束了
货币正式与黄金脱钩
从此,黄金这些贵金属,归于了奢侈品类
而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信用货币开始在这世界上游荡
从此,经济战成为世界最为主要的战争方式
任何时候,都可以见到经济战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发生
硝烟弥漫
一夜之间,国破家亡,几乎都在上演
显然,很多国家或者人们,并没有习惯这种情况
要保全自己的劳动价值
就需要认清经济战
而要实现经济战
第一步,就需要国家印刷出来的货币
人们会去使用
这一问题看起来比较平常
难道用钱不是天经地义吗?
实际上,还真不是
富人用他们的珠玉字画贵金属
平民用他们的五谷杂粮酱油茶
彼此之间是完全可以进行交换的
你们会在一些农村,还看到有人拖着一些东西
换粮食啦
换这换那的
所以,必须让人们学会用钱
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课题
想一想,如果张三生产一个A,李四生产一个B,他们直接交换使用了
这与自产自销有什么区别?
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了
虽然你幸福了
但国家不幸福了
这是不能算入GDP的
没有钱的参与,国家就从无法交易中收取费用
只有用钱,钱本身才有成本和利润
才能使经济上的剥削成为可能
那国家是用了什么手段,使人们开始用钱的呢?
我们来看一个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
就能明白了
在《管子》这本书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请以令使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者,不得不以彤弓石璧。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
天子许之曰:"诺。"号令于天下。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五谷文采布泉输齐以收石璧。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之谋也。
其实不用看原文
但看原文有助于给别人讲的时候,显得有根有据
我们来说一下这个故事
话说,有一天,齐桓公对管子说:
我想去周天子,但是发现自己没什么礼物啊
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想做个事情,但钱不够啊。
你有什么办法没有呢?
管子就开始出主意了
你先在城里面比较隐憋的地方
去建上三层的围墙
然后呢,安检工作要做好,进去要通过九重门
做好这些保密工作之后
你把那些会做玉器的人,给招进去
然后让他们把随处可见的石头,当作玉石一样,刻成圆壁
一尺见方的,要做上万个
八寸的做八千个
七寸的做七千个
还要做珪四千个
瑗也做五百个
不久,这些做玉石的人,就完成了工作。
由于保密性很好
没有人知道这里面做了什么
这时候,管子就去见周天子
告诉周天子说:
我们的君主,齐桓公,他特别想率领诸侯来朝见先王的宗庙,参观周朝的王室
您现在下一个命令,让天下的诸侯都来朝见先王的宗庙。但是请您写一个条件
那就是参观周室的人,都需要带红色的弓和石壁。
如果没有这二样东西,就不能参观周室了
天子答应了
给诸侯下了命令
于是,天下的诸侯,纷纷拉着他们本国的黄金,珠玉,谷物,布匹等等,来到齐国
以换取齐国的石壁
这些石壁本质上,没什么大用,而流向了天下的诸侯
天下的财物呢,则流向了齐国
由此,齐国八年都不需要收税了
可见这一计谋的成功
这就是有名的阴里之谋了
经济战都是阴谋家
说的不是要做的
做的不是摆在桌面上说的
告诉你的,都是说在为你着想为你好
实际上的,就是剥你的皮,刮你的肉,骨头还需要熬成什么汤
在阴里之谋里面
我们就能看到权利究竟是如何获利的
首先,齐国要拥有绝对的实力
如果不是长期的治理,齐国已经军武天下了
这一事件是不可能成功的
天子不会听你的下达命令
诸侯也不会去朝见天子,参观什么周室
只所以去参观周室
说到底,还是怕失礼了,被齐国揍
因此,军武,或者说暴力的国家机构,才能实现这样的计划
其实,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
那时候,没有什么防伪技术
你能做,我也能做
就需要我做了,你不知道,等你需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做了。
如果提前泄漏了自己拥有的物品
这事情就算是失败了
在现代货币里面
将保密工作交给了防伪
大量的防伪技术,才能保证货币的独一无二
同时,要打击作伪的人
才能使货币的使用成为可能。
再其次,就是真正的环节了
做好第一和第二的准备工作后
一定要在国家的大事里面,只允许使用这一物品
或者说货币
如果没有这一物品
你将无法完成暴力政权交给你必须完成的工作
面临的问题,轻则一无所有,重则刑罚亡身
在这种不得不使用的国家意志面前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贱卖自己的物品
有什么卖什么
还换取货币
显然,让你贱卖自己的资产
才是真正的目的
当然
在管子要求别人,必须使用石壁的时候
还同时要求别人带上红色的弓
这红色的弓是做什么用的呢
他其实并没有用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分心术
属于心理技巧
同时要求你提供二个或几个事物
但其中只有一个,是你没有的
余下的是你已经拥有的
这就给人下套了
那一个自己没有的
只能贱卖资产才能换取
又还不得不换
但是你会想的是:
我已经准备齐了红色弓
只差石壁了
只差二个字
就让你欲罢不能了
本来你很反对这样强迫
由全部的强迫,变成你的只差
心理上竟然没有抗拒了
如果只差石壁了
不去换点石壁,那不是亏大了?
这一方法,现在普遍在各种商战,企业画饼中出现
在营销里面也常见
已经有了这样那样了
只差一点点了
还是做吧
最出名的,当然是某个电商平台
拼夕夕的砍一刀
无数的良家妇女,从此变成了疯婆子
抛开这个心理误导的商战
我们就会发现
货币参与交易的本身
是货币有你不得不便用的场景
也就是货币本身是具有高价值的
在货币使用的场景里面,货币是唯一
而在此时,没有货币,面临的灾难是严重的
走遍世界
你们会发现,所有国家,都设定了货币唯一的应用场景
比如税收等等
我就只收钱
什么黄金啊,字画啊,米面油啊
统统不收
他们价值再高,我也不要
我只要货币
你看了一眼高大的公检法
算了吧,我还是把我的这些实用物品,和你的货币做个交易吧
可是
国家说,我不换
你拿着这些物资,干着急
怎么办呢
去银行贷钱
将抵押物给银行
银行就乘此机会,加收利息
贱估你的资产
这样下来的结果
你会发现,你用超过票面价值的货币(因为你付了利息),只按票面价值支付了应用场景
你已经亏损了
人为了贪利
就会想,即然如此,我在交易中,也只收货币吧
这样还不用付银行的利息
收一百,支一百
于是,货币就在政权的诱导下,大量的流通起来了
各行各业,都收货币
人也就稀里糊涂的习惯了货币的存在,并且认为货币的交易是理所当然的
但实际上,这是政权的强迫
通过这个流通的原因
我们又能发现二个规律
一个是:消费主导了生产
你拥有物资,并不是王者
而是能消费的人,决定了这物资的价格
这就使得农民,厂家等等,在商人面前的议价能力减弱
尤其是农民
近乎是贱卖劳动力
所以,在经济学里面,应该是消费是上游
资源是下游
这完全与常人的意识相反
人总想控制一些物资
实际上毫无作用
只有财团,资本家的垄断才有意义
除开垄断,你拥有的物资,就会在有效期不断减少,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不得不贱卖
而货币和奢侈品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贮藏性
货币尤其是极品
奢侈品贮藏,还是有管理成本的
货币贮藏,管理成本就很低
甚至于是增值贮藏
另一个规律就是
我们喜欢钱,其实是被迫的
或者说就是被诱导的
这只是习惯成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别人都要钱
自己就莫名其妙的到处找钱了
他的应用场景实在太多了
这本质上是无奈
也是自我的心理暗示
从此,以为自己喜欢钱了
这是因为人们根本不了解自己
很多人,斩钉截铁的说,自己爱钱
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
人其实并不爱钱
人在有了钱之后
就想花出去
购买物品
购物的诱惑才是真的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
在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数万年以前
人类就学会了私用化物品和收藏物品
只有这样,才能度过难关
因此,人类刻在骨子里面的,是将物品的私有化和收藏起来
这才是通病
但到现代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时候
物质已经不再匮乏了
甚至开始过剩
尽管这样,人类还是记得自己的过去
所以,一有了钱,就想购物
拥有他
收藏他
花掉钱
所以,这是爱钱吗?
这真的是爱钱吗?
显然不是
扔掉钱,花掉钱,贮藏物,让物品变成私有
这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尽管你从来没有直视过
而花钱购物这一行为
他的本质,就是返祖
返祖现象的出现
就有二个条件
第一个就是没有真正的认清货币本身
货币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资产
他有必不可用的唯一场景
如果你没有钱,在这些场景里面,你将难以过去
难过的关,就会让你马上变得一无所有
任何资产,在想短时间内出手的时候,都只有一个办法,贱卖
王健林想短时间出手文旅产业
也只能打骨折
碧桂园想要回收资金,房子,车位,也只能贱卖
甚至车位二万一个
门面五千一平
因此,不要以为钱没有价值
钱本身就具有真实的价值
你必须随时要有应急资金存在
俄罗斯的经济如此恶化
也不敢动用自己的雨伞资金
这是因为普京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退路
如果这笔钱都用了
事情再不结束
就真没有回头路了
是的
任何国家都需要一定量的贮备
尤其是外汇贮备
才能在国际上继续存在
否则,一旦没有了外汇
就会发现,所有的资产,都不值钱了
贱卖资产,是贫困的主因
而逼着人贱卖资产,这是资本家和上层建筑总在思考的问题
国家尚且如此
个人的理财观点,是不是有缺失呢?
钱本身就是特权商品
减少返祖的物欲
有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乱花钱,总会有一天,万劫不复
更不要相信那些让你提前消费,贷款消费的说法
贷款,提前,这是富人的法宝
是经营的法宝
并不是平民的消费法
平民如果用这些方式去生存
去消费
这都属于为国捐躯了
虽然你很伟大
但实则没有人可怜你的以后的焦虑
当然
最自在的人
永远是不在乎钱,也不在乎物的人
卓然独立
有也罢,无也罢
一生很快过就了
过自己能过的日子
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福分
安于本分
乐在当下
如果有未来,记得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
这样的人生,才会懂得什么是清净无为
补充:
第二是自己的知见层次
人的知见层次,就是你在什么水平下开始用钱
有人在一千二千的时候,就忍不住要购物了
这是因为他认知的物品价值区间在这个层次
有的人在一万二万,就忍不住要购物了
还有的人在十万百万忍不住了
这叫载量
当钱超过人的载量的时候
人会感觉狂燥
而不是幸福
他总想,我要把钱花在哪儿呢?
我要去买什么呢
最终,如果不能保持理性
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就归零了
甚至成为了负数
有没有在十万二十万的时候,一定想买个车的冲动?
有没有在几十万,百万的时候,一定想全部拿来买房的冲动?
一定要理性
理性的消费,很重要
这真是载量问题
人总在某一个金钱段里面,想花光自己的全部财产
完成一个自己的物质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