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交易中的利害关系

昨天讲到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商品

并且在很多的应用场景里面,是必须的

最为重要的,还是后面有国家暴力的支持

如果不使用他,将非常危险

所以,货币是作为特权商品,就成为了必需品

本质上,任何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货币也就是物中的一种

而且是最重要的必需品

和米面油,水,空气一样

我们今天来看二个例子

一个是富人之间是如何交易,并从中获利的

一个是国家和富人,是如何让平民变得一无所有,并日夜加班,更加勤劳的。

先来看第一个

原文

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篡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

这里面只有二个名词要解释一下

一个是纂组

也就是赤色的绶带

用来表示非常精美的织锦

另一个是纯

纯,是一种计量单位

相当于一段布的意思

然后就无障碍了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故事

齐桓公说:怎么才能赚到天下的财物呢?

这人口气不小,一开口,就是想赚成顶级富豪

管子说回答说:

过去吧,桀在位的时候

当时养的女乐就有三万人

早上他们排练的早操和跳舞的音乐呢

过了三条大街都还能听到。

这些给皇帝取乐的女人,肯定要穿最好的刺绣衣服和裙子吧

因此呢,伊尹就出主意了

让他们国家一无所有的一些穷女人

去做这个刺绣

再加上漂亮精美的绶带

这东西简值太好了

一段布就能得到百钟的粟

桀国吧,是天子之国

他并没有什么还要做点什么的打算

因为没有天下之忧

所以,只沉迷于自己的爱好之中

给女人的装饰就很好

所以,伊尹能够从那儿得到丰厚的利润,并且象流水一样流向自己。

如果你也这样做的话,这就是来天下之财。

在里面,已经显现了现代商业的根本模型

第一,找穷人做工

越穷的越好

这样支付的工资才廉价

第二,一定要与权贵和富人打交道

只有他们才有大量的钱财

如果你夺走了他们的钱财

他们就会去搜刮自己的老百姓

最终源源不断的利润被人夺走

第三,这一切成功的关键只有四个字:

投其所好

但凡不懂投其所好四个字的人

不可能做大生意

也做不到大生意

哄开心了,关系到位了,一切好说

第四

如果你和权贵打交道做生意

而不是简单的富豪

你一定要将赚得的财产转移

比如伊尹就能将商朝赚来的钱财,转移回国

但凡你的财产在他的地盘内

那根本不是你的财产

一旦对方没有了,或者明白过来了

可以很轻易很方便的安个罪名

你所赚有的一切,还包括你的人,都会灰飞烟灭。

这也就是伴君如伴虎

要掌握度

第五

你做的产品,一定要是奢侈品

事要办得漂亮

不要寄希望与人情

首先,你要是会办事的人

能够最后让权贵满意,这才能源源不断的生财

财也,才能之当获也。

这就又回到了自身的价值上

无数的人,都败在自身没有价值,而去强求钻营

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一切财富,都自交易中来

无富不商

交易即然有赚钱的,自然也有亏钱的

在富人的意识里面

他们潜意识会将商品分二类处理

一类就是上面这样特别专业做的特别专业的商品

或者叫奢侈品

或者叫金牌服务

其他等等

在这一类上面,因为你是投了富人所好

所以,富人一般是不会讲价的

就是买个满意

一掷千金。

自己高兴就行了

如果是奢侈品,则常常带有能较长时间贮藏的特性

在一段时间之后,还可能有升值的空间

爱好,欣赏,赚钱,送礼

奢侈品的四大功能

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象征

富人的第二类交易

就是与平民交易了

交易普通商品

这时候就不一样了

我们又来看一个例子

看看权贵是如何坑到穷人然后让穷人叫好的

桓公曰:"皮、干、筋、角之征甚重。重籍于民而贵市之皮、干、筋、角,非为国之数也。"管子对曰:"请以令高杠柴池,使东西不相睹,南北不相见。"桓公曰:"诺。"行事期年,而皮、干、筋、角之征去分,民之籍去分。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杠池平之时,夫妻服簟,轻至百里,今高杠柴池,东西南北不相睹,天酸然雨,十人之力不能上;广泽遇雨,十人之力不可得而恃。夫舍牛马之力所无因。牛马绝罢,而相继死其所者相望,皮、干、筋、角徒予人而莫之取。牛马之贾必坐长而百倍。天下闻之,必离其牛马而归齐若流。故高杠柴池,所以致天下之牛马而损民之籍也,《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这个故事也简单

我们来说一说

齐桓公这个呢,有一天,他对管子说道:

我们国家打仗,经常要用到牛马的皮骨筋角这些东西

而这些东西呢,都是找老百姓征收上来的

但所用比较多

百姓的税赋就比较重

可我还缺少

再继续征吧

已经很少了

市场上卖这些东西的商人呢

就会提高皮骨筋角的价值

翻了数十倍

这样下去,我收不上来税

百姓怨天载道

商人也找不到皮骨筋角

只能涨价

我感觉治理国家,不应该是这样的方法

这结果三方都不满意啊。

于是,管子又出主意了

这城里面的人,吃穿用度,都是从城外拉进来的

种田在郊外

砍柴在郊外

而他们出城的话

就要经过护城河

柴池

这是必经之路

你只需要将这上面的桥增高

增高到东边看不到西边,西边看不到东边

南边看不到北边,北边看不到南边

然后

过了一年

这齐桓公突然发现,皮骨筋角,收得很多了

去征收的时候,百姓还带送的

为什么这些老百姓突然就交得起税了呢?

而且这税赋在平民看来,还很轻了啊

不当一回事了

要多少有多少

纳闷的齐桓公就召来管子

你给我解释解释

把桥建高,怎么就和收税扯上关系了

这风牛马不相及啊

管子就告诉他:

你以前出城收割粮食,拉进柴火之类的

那是高速路

平坦得很

一对夫妻,背着竹席子,一天能走百里多路

但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增高了桥的高度

就是增加了难度

但凡下点小雨

十个壮汉推着一车货,都极难推上去

如果雨再大一点

路滑一点

那这十个壮汉累死也推不上去

再多的壮汉推车旁边又站不下

他们自己就会想办法

用牛马去拉车

牛马当然可以拉上去

但同样要拼命

这样下来

牛马就累病了

过不了多久,牛马就会接连的死去

死得多了

牛马身上的皮骨筋角这些东西,也就不值钱了

甚至到了送人都没有人要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你征收百姓不要的东西

有什么困难呢?

累死了平民的牛马

平民就不得不去购买新的牛马

这样市场上的牛马就大涨价

甚至翻了百倍之多

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人听了,千里迢迢的都把牛马赶到齐国来交易

就形成了市场

别看牛马的价格高

但商人有得赚啊

这些赶牛马过来卖的人,要吃要喝要睡,还能增加旅游收入

GDP是一天一个样啊

这就是《道若秘》这本书里面讲的

你去从事生产,远不如操纵交易,形成市场赚钱

在这个增加GDP的主意中

我们来看一下三方的收益情况

国家无益是最获利的

他轻松的完成了税收工作,并且让城市繁荣起来。

商人呢

也是获利的

不仅有利,而且有暴利

唯一的损失方,就是平民

他们活着的牛马才值钱

但累死了,就不值钱了

死掉的牛马只能贱卖

而边角料,皮骨筋角,更是到了送人的地步

牛马死掉之后呢,他们又需要高价从市场上买回来

在这一卖一买之中

平民大量的劳力,物力已经消耗一空

即然这样,那平民为什么不反抗呢

不罢工呢

很简单

平民卖柴卖粮的本身,是有利润的

也就是他们的收入没有减少

虽然损失很大,但收入没有减少

他就想不到这问题出在哪儿

平民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了

加班

即然按以前一天一次的方法养不活自己了

那就一天二次吧

或者日夜不休息总成了吧?

平民没有明白,他的问题,实际上是交易的损失问题

而想通过加大收入来解决

就只能更加辛苦,甚至996成为富报

才能勉强的活下去

所以,罢工是不可能的

但凡他们停一天不做事

银行的还贷短信就来了

自然就默默的去拉车了

尽管如此

平民还应该感谢国家

国家减轻了他们的税收

只收他们不要的皮骨筋角了

而不是收他们的柴税,粮税

他应该要高唱,厉害了,我的国

他们也要感谢商人

尽管商人高价赚取了利润

但他们雪中送炭

千里迢迢的从他国弄来物资

让平民有牛马可以使用

这是他们应该感谢的

如果不是商人

他们将没有牛马

没有牛马

他们将没有收入

他们就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用的啊

由此可见,平民一定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勤劳

而平民一定会认为这世界真好

所有的人,很善良

他们都在积极的解决我的问题

为了我的生存,国家,商人操碎了心

他们对我太好了

那平民能不能解决这问题呢

答案当然是不能

如果他能解决这问题,国家还会制造其他的困难

让他们继续拼命的劳动

经济的基本作用力,只有二个

一个是人力,一个是物力

总不能富人去劳动吧?

总不能当官的去劳动吧?

作为基本力的人力和物力

只能平民去做

因此,一切的GDP增长,必然意味着某些地方人民更加的辛苦

那美欧呢?

一样的

只不过通过全球化

让其他贫困国家的人,廉价劳动而已

所以,怎么样让人艰辛

才是让人勤劳的根本办法

万不能让人躺平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无论是富还是贫,都是在交易中发生的

交易才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对象

谈到交易,就要讲到交易意愿

比如平民在交易中,他就是被迫交易的

因此,他是非常极迫的想成交

交易意愿反应了交易的目的和迫切度

当穷人为了解决困难,非常迫切成交的时候

议价权就很弱了

失去了议价权

也意味着不得不承担损失

如果我们和第一个例子综合起来看的话

如果赚取富人的钱,一定是投其所好

如果赚取穷人的钱,则一定是趁其所难

在一个被迫出售或者购卖产品的时候

就是狂宰的时候

比如生病了

这个可以宰到膝盖

别人也得吃药

当然,这世上大部分的问题,其实都是人为制造的问题

只有会制造问题的人,才会制造机会

制造了机会,就容易获利

不要相信什么天灾啊之类的

认为是时运不好,牛马生病死了

其实是累死的

天作孽,尤可活

上天是有好生之德的

明白大部分问题,都是人制造的问题,也就想通了

明白了交易意愿,也就从容了

不要贱卖自己的资产

如果有可能的话

这就是原则性的东西

显然

我们要总结富人和穷人的根本交易区别

这也是一些经济学家经常讲的内容

但很多人不以为然,不理解

那就是富人的交易顺序是:货币-物-货币

而穷人的交易顺序是:物-货币-物

这看起来没有二样啊

都是以物易物,货币也是物

而且都是卖买关系

但是,他们的起点不一样

富人是从钱开始的

富人拥有钱

他去买物,考虑的就是利润问题

这赚不赚钱

感觉有利可图,才会购物

他不会缺一般生活用品

在面对一般生活必需的时候,富人和穷人是无差别的被宰的

可是富人除此之外,还有余钱

穷人则没有余钱了

所以,富人再购其他的物,就是看有没有利润了

当富人用钱购买了相应赚钱的物

然后就是想办法出售

没有利润是不太可能出手的

宁可乱在手里

这需要他们等得起,亏得起。

可见,富人的货币-物-货币这一公式,其实就是做生意

富人是因为生意,因为交易才富的

那穷人呢

物-货币-物

他出售自己的物品,才能换回货币

为什么要换回货币呢?

因为他还需要其他他不能生产的物

要急急忙忙的等着用钱去购买呢

所以,换取的货币,他会被迫花出去

在没收到钱之前

他就在想用途了

我想去买什么,来改善什么

因为如此紧迫

穷人在以物换货币的过程中,就会贱卖自己的资产

而在以货币购物的过程中

又会高价购买

这样一来二去

到临死,都没有什么钱

为此,也有一些经济学家给平民支招

最出名的招

就是延迟消费

但凡你想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养成拖一拖的习惯

要不明天去吧?

要不后天去吧?

你在尽可能的延迟消费中

就养成了不乱花钱消费的习惯

同时,很多不必要消费的冲动消费也就不存在了

尤其重要的是,钱在你手里停留的时间也延长了

无论是谁,其实都不可能真正的拥有财富

所谓的拥有财富

就是财富在人手里面的停留时间的长短

财富在人手里面停留的时间越长,这人就越有钱

停留的时间短

就容易出问题

到最后,离开这个世间

一切都归还于天地

和自己毫不相干

即然如此,让钱在自己身上多留一会儿

你就会有额外的收益

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利息

一分,二分

对于平民来说,这都是了不起的进步


  • 第四讲 货币本身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第六讲 去无用之费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