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雨水的形成与太阴作用机理

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更新

本期内容第四讲

e1b9941760e529617a8fc5361e8c74a.png

继续看这个天地的水循环图

这图务必要弄懂

尤其是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上,哪是下

心中不要糊涂

还有水在哪儿

这些东西吧,是因为没有扩展

如果自己不思考

稍一扩展就要糊涂了

这究竟有多复杂呢

河图,洛书

八卦

莫不是因之而有

莫不是因之而解

那里是简单的医学呢

真要讲到八卦,水火的循环,乾坤天地的转化

神鬼莫测之机

还不晓得要糊涂成什么样子

所以,多思考

不要认为我讲了,就想明白了

我们讲过乾坤,讲过天地,讲过水火

但真到这个模型里面,发现讲到水,还是一无所知

本质上就是没有回归自然

少阴的机理,其实很简单

就是要蒸腾向上

也必然向上

这就是趋势问题

是趋势保证了的

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买涨

万不至于恐慌,弄错了方向

但凡少阴不升

人们就思维混乱

但欲寐了

在选方用药上面

不要关注到脉微细,甚至在亡阳,将死的各种表现

病情千变万化

怎么可能全部预测到呢

但只要是少阴病

骨瘦如柴,舌干口燥

统统都要辛热加利水

辛热的东西,则趋势会向上

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饮食过程中,人们总结出来的规律

比如吃辣椒,吃生姜

很多人会辣得头部冒汗

而且都是从头部开始的

这一现象不仅让古人们沉思

这难道不是说明,他们拥有少阴蒸腾的能力吗?

显然,与寒热无关

如果认为这是热,要清热,那是寒,要温寒,就根本搞不好了

因为古典总在讲趋势问题

你却在纠结怎么中和现象

古人都是洞察自然的

就一个然学,一个洞学

就够人一辈子参悟了

结果呢,庸医在治然

上医靠洞天

治然的人,不是在救火,就是在救火的路上

稍有空时间,还要吹牛逼

这症状要吃什么,那症状必须怎么办

一笑而过就行

不要和痴人讲道理

明白少阴是上升的趋势

是蒸腾的

非常重要

我们由此来研究太阴

太阴则属于天

是必须要下降的

如果去升太阴

那是要死人的

因此,要记死了

太阴只可能下降

太阴下降为雨

内经就总结为:天气下为雨

那如果太阴病了

显然只有一种问题

就是太阴不降了

这就奇了怪了

太阴怎么就不降了呢

我们回到自然

即然太阴不降就是天不下雨了

那就好说

我们研究雨水就行了

在自然界,常见的雨水

有四种

第一种就是锋面雨

锋面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大陆的冷空气相遇

海洋的暖湿气流,就是少阴的蒸腾而来的气

少阴蒸腾,形成的气,现代科学的叫法,完全可以叫暖湿气流

这暖湿气流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高度不够

由地心到太空,是越来越冷的过程

但这暖湿气流呢,明显的高度太低

于是飘啊飘啊飘

结果遇到了冷空气

冷空气的相对暖湿气流来说,比重要大得多

因此二者相遇的时候

这冷空气会下沉

冷空气一下沉

暖湿气流就被抬升了

暖湿气流被抬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终于到了极寒的地方

凝结成功

形成雨滴

然后就化为雨水,滋润万物了。

这就是季节性明显的锋面雨

如果延伸,就到了十二地支

不过我们不去延伸这个

我们研究的是,这暖湿气流为什么高度不够呢

只能说热能还是有点少

热再大点

气也就上升了

因此,如果少阴的热度再大一些

暖湿气流会直接旋转上升到所需要的高度

从而在海洋之上,就凝结为雨了

这就是台风雨

如果是江河湖泊呢

热度足够的时候,暖湿气流也会直接到所需要的高度

凝结为雨

不过名称不一样了

这叫对流雨

显然,对流雨和台风雨的机理一样

就是要有极热

尤其是对流雨

这是夏季炎热天气最常见的雨水

老百姓叫他为雷阵雨

但如果就是温度不够呢

暖湿气流的高度太不到直接冷凝的高度

就要到处飘

如果没有遇到冷空气

就一直飘

至到他遇到高大的山脉

山脉的阻挡

热空气终于被迫抬升了

这相当于地下的空间突然不够了

被山占领了

热空气抬升到所需要的高度,化而为雨

就形成了地形雨

通过这四种雨的形成

我们知道一个要点

就是少阴热水形成暖湿气流之气

有且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是太阴的层面

遇到冷凝,才会下雨

因此,下不下雨,不是少阴说了能算的

还得看太阴能不能冷得厉害一些

太阴越冷,则所需要的高度越低

这道理明白吧?

实际上,就是冷的位置低了

但一般情况下,太阴会有相对固定的高度

直接达到太阴,就直接下雨

达不到太阴的高度,就不下雨

不下雨,则只有二个因素能让他们下

一个就是地形

一个是冷空气

为什么热度就不够了呢?

这当然不能怪少阴

这是自然的一种常态

早春晚秋

就是这样的气温

这是一种生态问题

想一想就知道,这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如果都是直接达到高度,直接下雨

那海上蒸腾,又下到海里

只有几个有海洋,湖泊的地方,能下雨了

大量的陆地,将无雨可用

因此,控制住暖湿气流的高度,让他满世界的飘

就能满世界得到雨水

比如一个地方,干旱了

地方都已经干旱了,显然水也没有法蒸腾了

没法蒸腾,你再怎么加热,也形不成台风雨和对流雨,是不?

那最终是怎么来的雨呢?

就是这个低级别的暖湿气流飘过来的

因此,这个温度低,是有意义的现象

他实际上是表明了少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温度点

而是一个温度象限

比如从37度到38度

上限可以到38度

下限可以到37度

这样上限解释上限的问题

下限解决下限的问题

则全身流布,就健康成长了

如果将少阴理解为绝对的点

就无法理解这种低级别的暖湿气流也是常态

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回到身体

继续研究暖湿气流

这地形因素,是天生的

是生物的固有的结构

没法改变

实际上就是汗腺相对发达的部位

首当其冲的,就是腋窝

这腋窝,就是中医的极泉穴

是最大的汗腺

如同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如同最大的泉水在涌出汗水

一年四季就不缺水的地方

其实就是手心,足心

尤其是足心

涌泉

如同泉水不断的涌出

多爱出汗啊

这都属于地形雨

没法改变

如果要改变,只有割了他们

如同把山脉给毁了算了

如果极热呢

比如台风雨和对流雨?

这极热的情况,只能短时间解决问题

但其实是有大问题的

如果要得到极热

就只能通过机能产热

而热的本质,就是分子的运动

你只要动,就会产生

因此,对流雨是什么?

就是你们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汗出如雨的状态

农民伯伯种地,也常常汗出如雨

或者极热的天气,也是汗出如暴雨

这都是极热了

当然,所有的甾体类退烧药

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等等

现有的一切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都是这个作用机理

简单粗暴的加热,形成台风雨

这能不能解决干旱地方呢?

显然,这是不可能解决的

那雨的地方完全不对

那余下的问题,就只有冷度不够了

这冷空气没有飘过来

没有与热空气相遇

真麻烦

这就是太阴病了

但实际上,真要解决退烧的问题,并不是太阴的事情

虽然太阴是冷的

但太阴只是地形因素

大多在阴面

比如什么腋窝啊之类的

还有脸上啊,胸腹啊

大腿内侧啊

手臂内侧啊

真要冷的部位,出问题的部位,则大多在阳面

所谓阳面,就是更暴露的地方

比如背部啊,脖子啊

等等地方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头部

我们姑且先弄一个名词糊弄一下

将这些需要下雨,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

比如背部,头部等等,称名为太阳

太阳寒水

这只是一个概念

先不用急

那太阴呢

太阴在阴面

太阴不下的问题

其实就是暖湿气流没有交给太阴

然后无法到达太阳

看到问题了吗?

问题就在于,如果少阴直接冲到太阴的顶端,就会成为台风雨或者对流雨这样的暴雨形态

解决不了问题

但如果少阴交给太阴较低的部位,飘荡到太阳

也就是所需要地方

然后再下

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显然,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少阴和太阴都要在低限里面

然后才能到处飘

那问题又来了

他怎么知道哪里有冷空气呢

怎么知道飘到哪里下雨最合适呢?

这你不用担心

因为这个冷的部位,刚好就是生病的部位

所有的感冒或者疾病之初,就是受到外面寒冷的影响

造成了局部的循环不良

循环不良不就是冷了嘛

全身游荡的暖湿气流,遇到这样的冷的地方

就自然形成锋面雨了

这是真正的寒温大作战

并最终以暖气流的取胜,下雨而结速

我们回顾这样一个过程

会发现,疾病之初,人们常常不爱进食了

我靠,不是生病了要吃饭才有抵抗力吗?

这是因为身体知道,这时候如果再吃饭,万一这饭真的有高能呢

那就会形成暴雨

但暴雨解决不了身体当下的问题

所以,身体就会拒食

不仅拒食,还会拒水

不让太凉

按正常的流程

能够养人,去病,延年的

应该是低烈度的暖湿气流

而不应该是台风雨或者对流雨

他们是救急不救贫

低烈度的暖湿气流,能到达全身任何地方的,才是救贫的

有了这个常识

我们来看太阴为什么会病

实际上,太阴病只有二种可能

一种是太阴的冷度不够

太阴太热了

这是因为太阴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他不太可能低于环境温度

因此,就造成了一个局限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呢

太阴就热了

热的话,那就要少阴需要更高的高度,才能冷凝

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

这就是太少悖论了

什么叫太少悖论

就是少阴缺少温度的时候,暖湿气流上升不够,无法下雨

但这时候,你通过烤火,晒太阳等物理手段,来增加温度

结果太阴的温度升高

少阴增加的温度,永远达不到太阴冷凝的高度

因此,想通过烤火,晒太阳,来让老年人健康起来

其实是永远达不到的

老年人还是会越来越衰弱

这太少悖论是无解的

显然,要增加能量,增加温度,还得另想办法

但无论如何,一般来说,少阴需要到达太阴的下限,飘荡起来才行

现在达不到下限

这就完全出问题了

形成了病态

我们先看一下经典里面说的症状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这一句话,属于经典名句

说的就是太阴病的症状

如果太阴为病了,不能下降

太阴是一定要下降的

现在太阴不降,暖湿气流没有达到胸部

就会出现腹满,想吐

尤其是不爱吃东西

吃不下东西

而且拉肚子

并且比较厉害

但有的呢,会有腹痛

这种腹痛呢,就是象要拉肚子的感觉

若,好象的意思

看起来错综复杂

但有一个必然,必需的症状:

必胸下结硬

他必然出现在胸下有痞满不通的感觉

实际上就是堵在那儿了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表现

就知道,太阴为病是什么意思了

太阴的病,实际上就是饮食不行了

饮食不行,热度就不够

暖湿热度不够

就无法下降

因此形成这些病态

这种办法吧,解决问题只有二种

一种就是想办法增加热量

让堵在胸下的暖湿气流,再上升一些,达到胸部就可以飘荡了

另一种办法,把太阴弄得太冷

太阴再降一些

就中和了

总之这冷暖相遇,才能解决问题

可是,这太阴病是怎么造成的呢?




  • 第三讲 少阴的调节机制与中医的疾病认知
  • 第五讲 太阴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