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太阴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我们又开始今天的内容更新

本期内容第五讲

1ba1161a38c0a8fb18906296d21271d.png

继续看图

常看常新

这图,就是一个水,分为了三个状态

标志的就是一个自然现象

万不要迷失于名词之中

其中,冷凝,固化的状态,给取一个名词,称名为太阴

也并不是一定要讲太阴

你直接用云,用冰,用冷凝水等等也行

用太阴,只是因为张仲景用了三阴

如此而已

昨天讲到,太阴的疾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并且解释了,必胸下结硬

最主要的辅助证状,是食不下

也就是不想吃东西

三阴之病

主要是抓主症

少阴的但欲寐

也就是意识障碍

包括嗜睡都是

有人一感冒就头昏脑胀

想睡觉

这就是少阴有问题了

务必要清楚这些主证的意义

其他的病理表现,常常是千变万化的

什么咳嗽啊,拉肚子啊,腹痛啊

发烧啊

头痛啊

统统不要为其他症状迷惑

这就如同西医,只要检查出是什么细菌,什么药敏感就行

然后千奇百怪的症状,什么这儿发炎,那儿发炎

一会儿又痛了,一会儿又痒了

统统不迷失于道

这种主症的形成,其实就是病机的要素形成的

那是什么造成了太阴的异常,或者说太阴病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太阴的伤寒病因

要明白太阴的病因,就得明白机理

而这个机理,有且只有二个可能

一个是太阴不冷

或者说太阴过热

这是降不下来的

另一个,则是暖气不够

暖湿气流上升度不够,给堵在胸下了。

不存在其他任何病机的可能性

所有的伤害,最终只有造成这二个现象的出现,才会出现太阴病

说到暖气不够

也就是暖湿气流上升,达不到所需要的高度

是不是很熟悉呢?

但这种熟悉,是似是而非的

因为有一个重要问题

少阴病的病机,好象也是暖湿气流不够

因为无法上行到所需要的高度,而出现了发蔫

即但欲寐的症状

现在太阴病又出现了暖气不够的情况

但却只是堵在胸中

这二种机理究竟有什么差异呢?

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就又得拥有一个生活中的常识

火力是有大有小的

大火叫武火

小火叫文火

在常态下,少阴也是一个温度象限

最低不能低于多少

最高不能高于多少

如果温度超标,太高了

就会饮水,增重,从而长大

如果温度没有低于下限

则形成低高度的暖湿气流

并随风而飘

如果再低于下限,少阴病作

就会出现发蔫的情况

但如果少阴很正常

能够绝对的蒸腾

供热减少呢

这就很麻烦

当所供养的温度太低

但低于这个温度,则人体就不能保证恒常生态

于是,少阴得想办法

这就出现了增长时间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身体在吸收热能的过程中,比如用煤气烧火,但煤气不足了的状态

这时候,为了保证菜还能炒熟

唯一的办法,就是时间加长

大火二分钟搞定的事情

小火,就得十分钟

但所有加热的方法,路径都是正常的

炒菜也还在进行

但通过长时间的小火,来蒸腾的暖湿气流

就会一直在慢慢的堆积在胸中

至到达到一定的量

在未达到这个量之前,都是胸下结硬

更重要的是

这一锅菜的营养会破坏

而且很难吃

明白了太阴病所说的暖气不够,积于胸下的原理,是因为供热的系统出了问题

就好理解了

原来,这就是炉灶坏了

实际上,就是消化吸收障碍了

但少阴的蒸腾作用还是好的

比如炉火烧了一壶水

现在炉子坏了

水还要这么多

只能时间加长

多烧一会儿

太阴病的病理就是这么来的

那为什么少阴不减少水了呢?

少阴把壶里面的水排出一些,不是也能解决温度问题吗

这是因为,要用的水,已经无法再省了

需要这么热水,才能维持基本代谢

那为炉灶怎么就坏了呢?

原理只有二个

饮食和药物

在伤寒之后,饮食的护理非常重要

不想饮水不需要饮

不想吃东西不需要吃

如果强于水谷

就会伤寒这些炉灶

更重要的,还是药物影响

抗生素,退烧药的一代,二代等等

都必然会伤了这炉灶

这是造成腹满,想吐的原因所在

并形成肠胃的感染和失调

进而,出现慢性病变

各种胃炎,胃溃疡

甚至胃癌

等等

当然肠道损伤也必在其中

这些,都属于形体破坏了

也就有可以通过仪器检查出来了

为什么是形态破坏了呢

因为太阴,就是主形态的

很多认为吃棵片剂无所谓

有时候,就是这硬的一点点片剂

就能物理伤害

药物是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所以,伤寒里面出现的太阴病,都是由于饮食的问题和药物的问题造成的

一旦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想吐,不想吃东西的情况

务必要小心

再加上出现胃痛,腹痛

就很容易判断了

有没有发现,这其实和食物中毒,常见药物中毒的初始症状是相似的?

确实

偏性的不良饮食和毒物,和吃的那些中药,西药,是同一个原理

只不过伤害有大小缓急而已

那怎么治疗呢?

张仲景也想了办法

首先,这是太阴病

太阴是必需要下的

也只可能下降

因此,他使用了去掉这些影响因素,并用苦寒的办法来治疗

在运气学说里面,经常用到四气和五味

而不说具体药物

就是为了表明趋势

苦能泄之

寒能下之

寒就能够从由下而下降

这是一个常识

并不是用寒来治热

而是用寒来降下

治其不降之气

那都这样了,胸下痞硬了

张仲景有什么方子呢?

当然有

而且很多

我们选取非常有代表性的痞证五方

来给大家看一下张仲景的治疗思路

第一种,是不明原因的

患者也记不得,也想不起吃了什么

但就是出现了胸下痞硬

即然知道这是太阴病

就先试着治疗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药物非常简单

大黄,黄连,黄芩

很多后人一看,这么苦寒?

那不是更伤胃?

寒症的胃痛不是不能用?

这都是啥扯淡

谁让你分寒分温了?

见到痞证,不用辩其寒热

用的就是降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

水平就会永远提不高

比如最简单的茯苓这味药

本经里面用来治口干舌焦

按照后人的理论,这茯苓利湿的药,这水一排,不是更口干舌焦了吗?

但实际上,张仲景也会这样用

而且效果不错

因为不懂理,而拘于寒温的例子太多了

只有趋势而已。

要轻剂量,敢用药

其实从西医的角度出发

这也就是类似抗生素而已

管他是寒是热,只要是微生物感染就能用

寒热就是伪名题罢了

第二种情况

乱吃感冒药造成的

这时候,外面还有怕冷,汗出

但已经明显有了痞硬症状

附子泻心汤就行了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得用辛热的药,继续透湿热而上达体表。

感冒药,容易暴汗出而亡阳

也就是损失能量

这一方剂,对于感冒大发汗后,不想吃东西,想吐,感觉心下,也就是胃部象塞着什么东西的症状

效果极好

第三种情况

用了抗生素

或者攻下药

造成了肠胃损伤

当然也不一定

但总是呕吐,发热

痞满

用半夏泻心汤就行了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这个方剂需要特别留意

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在组成里面,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益气的药物

开始修补肠胃了

相当于后人讲的温中益气

苦寒加益气

甘补的

如果几年的胃病,能不能治好呢?

只能说,属于太阴病,就有效果

还是需要养护的

第四种情况

在感冒过程中

强性吃东西

食物损伤了肠胃

出现了消化不良

打很臭的隔

并且拉肚子如水样

肚子里面咕咕的响

也就是西医讲的肠鸣音增强

生姜泻心汤就能治疗

这个方剂,如有神助

几乎没有不见效的

对症用药,基本上一剂而愈

生姜、黄芩、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二钱;半夏、黄连、大枣(三枚)。

第五种情况

时间有点久了,痞硬不适

其他的杂症也不多了

相当于成了一个后遗症

当然,与误治误食也有关系

主要还是用抗生素的问题

或者攻下药的问题

这样单纯的太阴病

就有一个明显的病机

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那就是胃破坏了,产热不温不火的

少阴急死个人,也没有办法

只能以前二分钟的事情,现在加班加点,十分钟来完成

用甘草泻心汤就行了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各种肠胃慢性病的基础方

也就是已经伤害了,没有办法

总得补救

因此,太阴病,说到底还是胃中虚

客气上挠

客气,就是暖湿气流

那是不是所有的太阴病,服用这些方剂都能治好呢

当然不是

有很多药物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这只是尽可能的去修复功能而已

也就是尽可能恢复降下的功能

受制于无穷尽的食物和药物

不太可能都治愈

尤其是那些稀奇古怪的食物和药物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他们与普通食物并无二样

人所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和各种微生素,在常见食物中,都是存在的。

足可以保证健康

这些极其少见的东西

人体常常当异物或者另类来小心处理

因此,食物越怪,死的越快

不要寄希望于药物的万能

药物根本就不是万能的

十能救其一,已经不错了

人都是自己作死的

自己要作,药物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最好的,是尽量不要去招惹这些二黑五黄的煞

尤其是在疾病过程中

本来就是体虚,处于病态调理之中

但凡稍不注意饮食和药物

就必受其毒害

西医在上市的时候,都会经过极其严格的临床试验

大量的资金,花在研究和这些试验上面

但真到了临床

还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以前未见过的,未载于说明书的

因此,国家需要有一个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以随时更正药品说明书

严重的,还要立即下架,召回

为什么严格试验的药物,还会出现这些意外呢?

就在于身体极其智能和复杂

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面使用

很多远期反应,其实是无法预料的

回到太阴病

那张仲景究竟是不是穷举了一切太阴病呢?

当然没有

他仅仅是把他看到太阴病在伤寒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但实际上悲伤也能造成

人只要过度悲伤

就会出现吃不下东西,胸下堵塞的情况

显然,如果自我不能调理

这些方药也是可以治疗的

尤其重要的是

现代常见的抑郁症

这些方药也是有效果了

抑郁症有一些前沿的假说

说是微生物的致病说

但不管是哪一种

都要守住食不下,心下痞硬这个主症

至于是什么病,真不重要

但如果推而广之

在长疮这样的形体破损时

因为一切固化形体,都是水的凝固所成

也就是都属于太阴病

同样还是可以使用这些方药的

当然,西医的看法,就是这些药有杀菌消炎,促进康复的作用

但面对这些疑难杂症,出现了胸下痞硬,不想吃东西的食不下情况

判断属于太阴病了

要如何选方呢?

这不方剂一大堆吗?

也不用犯选择困难症

统统用甘草泻心汤

就OK了

现在回顾少阴和太阴

少阴是造火机制是好的,但温度未达到要求

而太阴则是造火机制出现了损伤

温度未达到要求

二者在智能化身体的选择下

就出现了二个明显的区别

少阴,主要是意识层面的问题

而太阴,则是物质层面的问题

按理说,经过调理,无惧寒热

而是调其趋势

这太阴与少阴

少阴的地气上而为云

太阴的天气下而为雨

云行雨施

应该都正常了吧?

风调雨顺了,难不成自然还有灾难?

还真有

这就是厥阴病


  • 第四讲 雨水的形成与太阴作用机理
  • 第六讲 厥阴病的机理,治法与常见方药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