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运气学说第六讲
通过昨天的讲解,明白了泉字的意思
泉者,钱也
泉是地上河流的开端
是成形的开始
是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根
生气之所
也是流通,流布的意思
秦代以前的钱,叫泉布
懂了这个意思
就知道司天和在泉的意思了
司天,还是气的阶段
这是表达的气象
天覆盖于外
各种气流周而不息
并最终变成雨水下落到地上
在泉就是成形的阶段
由雨水汇聚在一起
形成山泉
成为河流的发端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也能知道
井泉水之所以能源源不断
还是因为天空之中,云腾雨施
若无雨水,终将枯竭
泉因为是一切有形的开端
因此,还有权利
实权等的象征
源源不断,并不是表示钱很多
重在经常够用,有用
一般公务员等等
井泉就比较重要
通过这些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天和地并不是孤立的
司天和在泉是有绝对联系的。
找到这个规律,我们就能精准的判断预后了
那司天和在泉是什么关系呢?
比如今天癸卯年
卯作为年支
按照卯酉阳明燥金的规则
也就是指2月至8月,实际上属于燥金所管
但1月至2月,8月至12月
却是在泉主管
司天和在泉并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
他们是完全并列的关系
如果一定要说谁更重要的,更牛逼,更厉害的话
那就是在泉
毕竟后来者居上
别看司天这名字高大上
在实际作用,远远不如在泉影响深刻
卯酉阳明燥金司天
则子午少阴君火在泉
燥在上,而火在下
与之相反,假如是子年或者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呢
则是卯酉阳明燥金在泉
二者反过就行了
子午卯酉,就是四正
又叫四仲月。
图中红色的部分,就是司天和在泉的关系图
一纵一横
纵的南北司天,则横的东西在泉
横的东西司天,则纵的南北在泉
这里面,要联系到十二地支,子午少阴君火,卯酉阳明燥金
主要是寻找规律和应期
从气候的角度出发
只要天气太过干燥,则必然形成热
天气温热,则必然继发干燥
这只是规律
那看到了天气干燥
比如大旱
知道气候会变化为热而落地
什么时候落地呢?
没关系,逢子逢午,就知道热了
大概就是这样
我们再看丑未太阴湿土司天
则辰戌太阳寒水在泉
同样的道理
如果辰戌太阳寒水司天
则丑未太阴湿土在泉
辰戌丑未,就是四墓,四库
他们形成的天地组合,名曰寒湿组合。
如果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呢
那就是巳亥厥阴风木在泉
相反,如果巳亥厥阴风木司天
则是寅申少阳相火在泉
他们称为四孟月
或者叫四长生
都是可以的
形成的是风暑组合
这六气构成了完整的世界
也构成了完整的生物体
任何一个物体,莫不是六气的配比问题
因此,古人将六气结界形成的世界,称为六合
一匡天下,扫清六合
表示统一了世界
这些上下的规律,是如此明显
让人明白了先后气候变化的规律
在标准图示中,就是标准的十字星
这些文化理论,其实就是为了应对自然的现象
自然有什么,文化就需要创立什么
现和象
现就是在泉,属阴,显现
象就是司天,属阳,气化
古人经常这样组词
把阴放在前面,阳放在后面
比如阴阳
脏腑
等等
总之,现和象,与形和象还不一样
形是已经成为形态了
现还只是在泉
现必然会成为形
只不过是我们掌握他成为什么形的预测而已
人一生下来
有象有现
有天有地
在往后的余生中
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去固化
最后消失,也是气化,回归到天地之中,继续循环
如环无端
万物莫不如此
我们可见的一切事物
古人都认为是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不过是事物在变化过程中,缓慢下来
一慢下来,能被看见,显现
就称名为有形
有了一个相应的形状
有了形状,人们再给他取个名称
就开启了世界之旅
看不清楚的,当然就是气象了
运气学说,就研究到气象和现象
而推理形象
认为事物都是必然要模仿这样的天地规律
即有天之空,而气象万千
又有泉之实,而形态万种
如果天少了,就变成了实心疙瘩
就不能形成动物
如果天多了,就变成了空幻无实
也就气化了
天多天少,是和地相对而言
这些都是基本的预测规律
只有器与空的比例恰当
才即有器之利,也有空之用
天之空,就是作用的
器之形,就是用来获利的
器中有空,空中有气,升有四动,升降出入
器利用了空,空利用了器
明白这些道理
我们现在就很好理解原文了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段经文
就是说明了,天地万物之本元,其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
而六合呢
也就是三阴三阳呢
则是文化之源
二者交替,即有文化,也有现象
有了这种司天和在泉的知识
我们还知道了一个规律
从来就不存在一年,就是一个气候
总是上半年和下半年是不相同的
因此,在命理上,很多时候,是需要切换的
二至八月,就可以按正常的年支计算
而在泉的时候
其实是要按另外的地支考虑的
不过,一般不用这么深度考虑
大概知道,比如今年,过了8月,实际上可以午来暗算。
就算知道了司天和在泉
还是有问题
上半年属于司天主管
也就是二月至八月都归司天主管
这只是一个大概
司天和在泉,都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不是一年就只有二个气候了
司天有司天的左青龙,右白虎
在泉有在泉的左青龙,右白虎
因此,纯气的司天和在泉,实际上只是三气和六气
三气是司天的
六气是在泉的
二气和四气呢,就是司天的左右
五气和一气呢,就是在泉的左右
这个图就能清晰的看到司天和在泉的渐变
正因为有了这些渐变
人们才能见微知著
预测于无形之象
随时通过天地之征兆
最后消失,也是气化,回归到天地之中,继续循环
如环无端
万物莫不如此
我们可见的一切事物
古人都认为是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不过是事物在变化过程中,缓慢下来
一慢下来,能被看见,显现
就称名为有形
有了一个相应的形状
有了形状,人们再给他取个名称
就开启了世界之旅
看不清楚的,当然就是气象了
运气学说,就研究到气象和现象
而推理形象
认为事物都是必然要模仿这样的天地规律
即有天之空,而气象万千
又有泉之实,而形态万种
如果天少了,就变成了实心疙瘩
就不能形成动物
如果天多了,就变成了空幻无实
也就气化了
天多天少,是和地相对而言
这些都是基本的预测规律
只有器与空的比例恰当
才即有器之利,也有空之用
天之空,就是作用的
器之形,就是用来获利的
器中有空,空中有气,升有四动,升降出入
器利用了空,空利用了器
明白这些道理
我们现在就很好理解原文了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段经文
就是说明了,天地万物之本元,其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
而六合呢
也就是三阴三阳呢
则是文化之源
二者交替,即有文化,也有现象
有了这种司天和在泉的知识
我们还知道了一个规律
从来就不存在一年,就是一个气候
总是上半年和下半年是不相同的
因此,在命理上,很多时候,是需要切换的
二至八月,就可以按正常的年支计算
而在泉的时候
其实是要按另外的地支考虑的
不过,一般不用这么深度考虑
大概知道,比如今年,过了8月,实际上可以午来暗算。
就算知道了司天和在泉
还是有问题
上半年属于司天主管
也就是二月至八月都归司天主管
这只是一个大概
司天和在泉,都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不是一年就只有二个气候了
司天有司天的左青龙,右白虎
在泉有在泉的左青龙,右白虎
因此,纯气的司天和在泉,实际上只是三气和六气
三气是司天的
六气是在泉的
二气和四气呢,就是司天的左右
五气和一气呢,就是在泉的左右
这个图就能清晰的看到司天和在泉的渐变
正因为有了这些渐变
人们才能见微知著
预测于无形之象
随时通过天地之征兆
而知晓春秋之大义
如果我们把卯年的主气和客气放在一起
就会形成卯年的主气客气综合图
就是图中的样子了
只要根据当年的月份
比如冬月,在图中找到冬月的位置
就知道主气是寒
客气是在泉的子午君火
相当于一个暖冬
显然,如果出生在今年的冬月,腊月
火并不是很迫切的需要
如果火势太大
甚至可以说不合时宜了
在司天在泉中,充满了自然物理
燥与火,形成四正
这是自然可见的现象
只要天气不断的温热,就必然万物越来越干燥
水分蒸发加速
相反,如果天气很干燥,万物也就会感觉到越来越热
越来越有上火的感觉
燥与火,就是常见的自然物理之一
寒湿也是一样
如果天气寒,水分不能蒸发,则必然形成湿
冬天里,洗了衣服就不容易干
如果太过潮湿呢,则容易感觉到寒冷
这是因为水分的蒸发,需要带走热量
燥干是四正
寒湿就是自然万物的大敌
也就是四墓库
万物之腐烂,终莫离于寒湿
在徐子平之前
也就是宋代及宋代以前
所有的命理学和命理师们
都将自己的学问,称名为䘵命法
䘵就是天干的意思
表示世间万物能取的总量
一个多了,必然别一个就少了
命就是地支的意思
万物莫不以气活着
得气则生,失气就丢命
禄命,就是干支在万物中的专业术语
而禄命法中,被记载入史书可证的例子中
但凡讲到入墓
都是一个重要的推理依据
往往判断生命的终结
或者命运的不幸
后世命理继承了入墓的问题
一般认为,走墓库运,就不太顺利
作为法则
早期的人们,坚定的相信,自己走墓库是绝对不好的
将墓库称为凶神
后世研究的人多了
通过大量的例子,发现墓库也没有那么凶
甚至还有很多在墓库里面发达了
从而认为墓库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甚至弃之不用
这一方面是古法失去了传承
从长生十二宫开始就推理错误了
但另一方面,命理也走向了狡辩
通过各种变通,即可能,又不可能
反正随意改变规则
而失去了命理学的价值
为什么墓库的时候,有无数的人,反而发达了呢
这让很多自学命理的人,确实想不通
其实在古典命理里面,墓库与长生是同一个位置
也就是辰戌丑未,和寅申巳亥,其实是同一个宫
基本上不分开论述
比如辰和巳,就是同一个宫
辰就是巳,巳就是辰
极难鉴别
而要明了物象
推理气数
才能正解生墓
一物之墓,必然是他物之生
他物之生,必然是有物入墓
交接之中,生死不过移主而已
寅申巳亥
也就是风与炎暑
流通与不流通
是生命之基
生气之所
动而虫生
如果开始是暑
暑就是不流通
郁闭太久
则必然形成爆炸
所有的爆炸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爆炸就是大风
炎炎夏日暑天
气温过高
也就是第三主气,少阳
必然形成台风
相反,如果先有风
而万物常常紧闭门窗
从而形成暑的在泉
风与暑
循环不息
万物就在这时开时闭之中
完成了新陈代谢
从而保持了生命的新鲜
生命从来不以久住为命
很多人都追求固化,久住
但医理里面,都是用新陈代谢来表达生命
能随时更换,才叫生命
不换了,哪有生?
早期,一些道家人士,走向神仙之法
形成神仙家这一门派
并创立外丹
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认为矿石金属是不腐败的
那人吃了这些矿石金属之气
也就会形成金刚不坏之身
这显然,从理论根源上就错误了
在历代之中,装神弄鬼,迷惑的人最多
外丹,终究不可能让人长生,成为神仙
最终走向了没落
留给世人的纪念,最常见的就是豆腐了。
天的阶段和地的阶段
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根本不一样的地方
在于动和静之别
天是需要动的
是生发的阶段
而地则是需要宁静的
需要休息的
这是天地根本的区别
古为了表达这个道理
用了二套术语来表达
一套显得非常高深莫测,用来装逼的
另一套显得非常浅显易懂,用来忽悠的。
可以看出来,古人还是非常用心的
那这二套表达天地的术语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