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第八讲 求道之路

我们开始新一期的列子讲座

列子前四篇的内容,是非常有安排的

第一篇讲的是普通人,应该如何思考,才能入道

第二篇,黄帝篇,讲的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第三篇,就是破掉妄相,普通人,如何看透世界,看透人生

第四篇,就是显现真相,人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活成什么样,去向哪里

做一个交待

我们上一期讲到了黄帝篇

在黄帝篇开篇里面

就讲了权贵富足的人们,不要放下权贵富足

而要用心去寻找快乐,寻找解脱

不是放下了钱财,就是得道

这是错误的

也讲到,穷人不要想到等自己有钱了,衣食足了就去学道

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妄想

有一千了想一万

有一亿了想十亿

贫穷来自心态

而非物质

因此,得出一个结论

人要学道,就是在当下的环境,当下的自己去学习

也就是心安顺变

只有安住当下了,就从自身出发了,那道就在眼前

无论什么阶段,都是自己应该相处的阶段

安住当下

恒顺变化

并由此,引出了列子学道的故事

不外乎就是自己重新的审视自己的知见

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达到极限的时候,思维终于明了

这就叫智慧

也叫明心见性

因为要安于环境

所以,就不要随境迁心

在任何环境下,心都能保持安静

镇静

后来淮南子将这一道理发扬光大

认为人生是浊世

就比如一杯混浊的水

要他混浊,只需要晃荡几下

而要他澄清

则需要长时间的静置

于是,列子就提出了纯气之守的概念

如何做到安心呢

我们只需要知道,人类的追求,并不是物质

而是物质给自己带来的愉快感觉

人真正的追求,永远是自己的心觉

物质,本来只是一个感觉的媒介

但结果人们往往被物质牵引

而忘记了自己追求的本身,其实就是快乐的人生而已

即是如此,人的快乐应该就在当下

放下一切,去观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去掉其中的焦虑,烦恼

安于当下自己的处境

接受一切变化

无论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

为了论证这一点

列子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谁改造了这个社会?

谁让社会变得越来越适应人的生存?

他得到一个结论

并不是这些浮躁,妄想,追逐名利的人在改变社会

在拥有智慧

恰恰相反

是那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能长时间从事自己本业的人

能不断一门深入的人

能专注的人

是这些能静下心来研究自己擅长领域的人

是他们改变了社会

而普通人的欲望,就是想不劳而获

不静心,而取得他们相同的成就

这是做不到的妄念执著

我们来看原文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列子有一天闲得没事

又与伯昏无人相遇了

列子就给伯昏无人表演射箭

让他看看自己多么牛叉

只见列子轻易的拉开了弓

这还不算

竟然还在自己的肘上放了一杯水

然后箭射了出去

水纹丝不动

不仅水不动

前面的箭刚射出去,后面的箭又拉满了弓

一支接一支

这时候的列子,看起来就象一个射箭的机器人

内心毫无波澜

牛叉的很

但伯昏无人看了,感觉这很是一般

他对列子说道:

你这个射箭吧,只不过是在自己准备好的射箭环境里面去射箭而已

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

真实的战场,真实的生活,那环境是千变万化的

你还能这样射箭吗?

一个长时间在稳定环境中产生的思想行为,有什么用呢?

如果你登到高山之上,站在很危险的石头上面,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看看到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你还能射得好吗?

列子是死鸭子嘴硬

伯昏无人见了,就拉着列子,来到一个很高的山上

真的登上了一块石头

这石头就在悬崖边上

边上是峭壁

下面是深渊

一个脚放在上面,还有十分之二的足没地方放

需要垂在悬崖上

这宽度,也就大概十几公分了

伯昏无人拉着列子在这上面前进

让他好表演射箭

结果发现

此时的列子

已经爬在地上了

全身的汗,已经流湿到了足跟

这是寸步难行

和很多人到玻璃桥上的表现差不多

更别说射箭了

于是,伯昏无人就教育列子说

真正高明的人

是应该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心安的人

无论上到高处,能看到天上的景象了

还是下到极限,如同到了黄泉

无论你是身处高位,富贵加身

还是你身处卑微贫贱

都应该是神气不变

从容不迫

安然处世

但你看看你现在这个鬼样子

吓得全身打抖,眼睛都不敢睁

你啊你啊

就只是一个舞台上的小丑罢了

只有在优良的舞台上,表演出自己的技能,以为有什么了不起

而不能面对无穷变化的生活处境

你这样的射箭本领有什么用呢?

如同一个奥运会的射击冠军一样

那根本上不了战场的

这样一段话说了下来

就是要讲明白一个道理

人只有仔细的审视自己当下的环境,安定下来,不再浮躁了

才会真正的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无上的道

无上的道,就是突破了思维的局限

但是,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列子接下来,先从最简单的方法讲起

他说了一个故事

说是晋国有一个人

他叫范子华

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

这范子华,特别喜欢养一些有名气的人士

那时候,养士是一种风气

大家一比,就是看谁家的士人多

这范子华非常了不起

全国没有不服他的

因为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爱

所以他虽然不做官,但身份地位,比做到三卿的高官还要高

他看上的东西,人物,晋国人们马上就争相去抢

加官进爵

而他不喜欢的事物,人呢

晋国人马上也会去除掉,扔掉,废弃掉

每天在他家里面的人,比上朝的人要多得多

这范子华吧,就是一个化城

也就是人们眼中的名利富贵

实际上呢,范子华这人,天天让下面的人,相互攻击

一边说对方是俄粉

一边就说对方是美粉

让国家的人们,智鄙互相攻击

强弱相互欺侮

当然,什么人权啊,人们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啊

这些都是扯淡

虽然百姓就在他眼前受到了伤害

他也不会介意

因为他终日就是以此为乐

看到大家相互攻伐,这多好玩啊

因为经常玩弄权术

时间久了

晋国这个国家的人们,也都变成了欺侮穷人,看不上穷人

攀比富贵

争相进入范府

进入范府就是考公务员了

国家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没有信任基础的风气

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既而狎侮 欺诒,攩扌必挨抌,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于戏笑。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

范子华的门客里面,有二个人,一个叫禾生,一个子伯

是他门客里面的二个上客

这二个人有一次出远门

结果到了荒效野领,发现错过住宿了

没五星级宾馆了

这怎么办呢?

就到处寻找

找到一个农夫家里

这农夫的名字,叫商丘开

谐音梗

也就是尚求财,想求财的意思

到了半夜,禾生,子伯二个人不知不觉,就扯到了范子华的权势富贵上面来

说自己的老板太厉害了

在晋国,范子华是一人专政啊

想让谁活就让谁活

想让谁死就让谁死

看哪个不顺眼,纵然他富可敌国,一查他的税,也让他一夜变贫

老老实实

看谁顺眼,纵然他贫困,一无是处,大字不识一个

也能让他三代高位

富可敌国

就问你服不服

想求财这人,为什么叫想求财呢

就是因为他饥寒交迫

太穷了

他躲在这二个人的窗户外面,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信以为真

终于决定,我也要出人头地

我也要考公务员

于是,他借来粮食,挑着担子就出发

从此一心不移的,坚定的考公

准备去范子华那儿,投靠在他的门下

一路艰辛,因为信仰

想求财成功上岸

来到了范子华的地盘

这才发现

这里面的人啊,个个都是世族

穿着高贵的衣服

开着不要油钱的豪华公务车

一天天的,只需要到处找乐子,寻开心的。

这把想求财这人给激动的

感觉自己马上就成龙成凤了

飘了

而这些人一看,哦,新考来了这样一个穷小子啊

那得按规矩来啊

潜规矩他啊

什么苦活,重活,累活都让他来做

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没事就让他请客

谁让这商丘开先生,看起来就是一个年老力弱,没有后台的人呢

一眼的劳碌相

也没件好衣服

不欺负他欺负谁呢

还好,那个时候三妻四妾,要多少有多少

估计列子如果是当代人物,写到商丘开的时候,会把他设计成女人

还得接受各种额外的潜规则

这些人无所不为

但想求财先生,那是真的信仰

他坚定的相信,要紧紧的团结在以范子华为中心的晋国权贵周围 

因此,从来没有任何的不高兴

他认为,这都是范子华一党,对自己的忠诚考验

这样时间一久

想求财没有不忿之心

而范子华的朋党,竟然没有新鲜感了

发现再怎么捉弄他,他也不生气

玩的人竟然没撤了

就决定玩一把大的

这一天,他们和商丘开一起,来到一个很高的台子上面

他们就说道:

如果有人能从这上面,跳下去,就能得到百金的赏赐

大家都说这是真的

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骨几>骨于<石为>。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 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子华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绵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 敢问其道。"

商丘开一听

哦哟

范党的考验又来了

马上就跳了下去

形如飞鸟

落在地上

竟然毫发未伤

范党一看,认为这是商丘开的命大

偶然达到

没什么奇怪的

便又指着河流弯曲的地方

那种极深极凶险的河段

说道:

这里面,有宝珠啊

下去就能得到

商丘开听了,也马上就跳了进去

这一次,过了很久

商丘开才出来

果然得到了一个宝珠

我靠,这都什么人啊

众人这才感觉到非常惊奇

范子华见了,马上竖立他为榜样

让他天天吃肉天天穿锦衣

进入了上等人的生活

又过了没多久

范氏家里着了大火

范子华就说到

要是有人能进去,取出里面的锦段

取得越多,我的奖赏就越厚

这是急了

国外势力来放了一把火

正好烧在了范子华藏钱的地方

那时候,布匹就是硬通货

资本

商丘开听了

马上就冲进火海

面不改色

等他从火里面出来

竟然脸上没有烟尘

身上没有烧伤

范党一看

这哪是人啊

认为这是得道的神仙

于是,就都纷纷向商丘开表示深深的谦意

说:

我们确实不知道您是这样有本事的人

因为不知,才各种欺负你

才各种欺骗你

你啊,就大人不记小人过

你把我们当作一群蠢猪

你也可以把我们当作一群聋子

还可以把我们当作一群瞎子

别怪罪我们

你教一教我们,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商丘开听了,我他妈的,一直把你们的话当真,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

一直为了完成你们的任务,任劳任怨

你们原来只是把我当傻子玩弄啊

还是你们世袭制的玩物

这一下子,清醒过来了

一个信徒,开始了不信

这是极其悲哀的

商丘开于是非常感叹

他说出了自己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神话般事迹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 列子第七讲 悟道的过程与原理
  • 列子第九讲 重外者拙内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