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第二十五讲 生则全己,分则足己

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更新

列子第四期第四讲

继续顺着列子的思路往下寻理

列子举了一些很巨大的事物

也举了一些很细小的事物

试着去寻找这些不同事物背后的意义

显然,他认为他找到了

我们来看原文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 鸲鹆(qú)(yù)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在吴国和楚国的地方,生长一种树木

他的名字叫柚子树

这种树四季长青,不落叶

果实是红色的,但味道有点酸

他的果皮和果汁可以入药

用来治疗一些气机不畅的疾病

这就是有名的药物,陈皮

齐州那个地方的人,非常需要它

对他特别看重

但是,就是这种树,如果过了淮河北边

就会变成枳实

树木会发生变异

而鸲鹆这种鸟儿

从来不过济水

貉这种动物,也从不过汶水

过了汶水就会死亡

通过这些现象,就能发现,造成形体差异的原因,实际上是地理因素造成的

地理条件好,就长得大

地理条件差,就长得小

当然,列子的这三个举例,都是古人的盲区

实际上并不成立

柚子变不成枳实

八哥这样的鸟儿,到了再北方,也能生活

狗獾过了汶水,其实还能活

只不过少见罢了

但是,列子得出的答案却是极有道理

那就是形状的差异,是环境造成的

是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

因此,正确的举例,应该是海燕做窝的例子

如果只有一只海燕做窝,会做得很小,够用就行了

但如果有二只以上的海燕在做窝,就会相互攀比

然后,两个窝都会越做越大

农村的房子,就几个空巢老人在住,但都修得豪华

原因就是攀比

环境造成的影响

失去了独立性

辛苦打工几年,一个房子就盖没了

环境不断的变化,造成了形气的差异

透过这些表面现象

实际上,物背后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心性存在

这叫性钧己

也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只是为了自己

都只活在自己的识阴中

对于任何一个物质来说,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的,无可替代的

这叫无相易已

没有任何其他的相,可以取代自己

就算让苍蝇变成人,苍蝇也不愿意

他只希望拥有人拥有的物质,而不希望变成人的样子

穷人只想拥有富人的财富,但不想拥有富人的思想

富人只想拥有穷人的健康,但不想拥有穷人的运动

都只想找别人表面的现象

而内心深处,从没有想过做过改变

那怕是一丝丝,都没有

总结所有的物性

就是八个字

生皆全己,分则足己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是为了千方百计的保全自己

千万不要让别的事物改变了自己

害怕变化,害怕消失,害怕死亡

而对于心性来说

所有的物性的本分,也就是本能,都是为了满足自己

不要谈什么伟大,不要谈什么无私的爱

世上一切都是自私的

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已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

其实也不然

母亲爱的,是她心目中样子的孩子

但凡孩子与她想象的不一样

孩子可能就受到灭顶之灾

爱的,终归是自己的识见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就知道,一切的物,都是心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大的天地里面,就会有大人物

在小的天地里面,就会有小人物

但其心没有二样

不外乎就是为了保全自己,满足自己而已

没谁会去爱敌人

没谁会去把自己的钱财送给仇人

因此,我又怎么分别物的粗细,大小,长短呢?

又怎么分别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呢?

显然,天下的物,都是一样的

齐生齐死

完完全全的一样

所异者,不过是环境形色这些现象而已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太行山,王屋山,方圆有七百里

高达万仞

这二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但这北山上住着一个老头

毕竟笨

姑且叫他愚公

已经九十岁了

一开门,就是这二座大山

挡在了山北的路上

进出都要绕很远的路,极其不方便

于是,愚公就把自己一家人招来,一起谋划

他说道:

我与你们拿出全部的精力,来把这二座山给挖掉

 这样就能直接到达豫南,汉阴地区

你们认为可以吗?

大家都认为可以

但他的妻子表达了怀疑

他的妻子说道:

你一个九十岁的老头

以你的力气,连一个稍微壮年人的坟墓都挖不动

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更何况,这么多的土石方,准备放在哪儿呢?放在哪儿不是堆成新的山吗?

其他人就都说:

没事,我们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去

让这些土隐藏在北边

不会挡着别人的

于是,大家表决通过

愚公就带领着自己的子孙,能挑担子的几个人

砸石头,挖土壤

用箕运到渤海的海边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一件事情,惊动了愚公的二位邻居

其中一个邻居,京城氏的一个寡妇,有一个小孩子

刚刚换牙的年龄

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

跑过来,天天帮忙

寒暑交替,半年过去了

才能往返一次

而另一个邻居,叫智叟

一个有智慧的老头

他就笑着阻止愚公的愚蠢行为:

你们太笨了

以你的风烛残年的力气

还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一棵树

更何况是山上的土石呢?

愚公长叹,说道:

你的心太坚固了

坚固到完全无法点化的地步

比起我的那个寡妇遗子的邻居,差太远了

你也不想一想

我虽然死了,但我有儿子啊

我的儿子又生了孙子

孙子还有儿子

孩子又生孩子

孩子又生孙子

子子孙孙,无有穷尽

但这山却不能增加

为什么不能挑平他呢?

河弯里面的智叟无法回答

操蛇之神听了

害怕不已

就告诉了上帝

上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就下了一道圣旨

命令大力神夸蛾氏的二个儿子去背掉这二座大山

一座放在了朔方的东部

一座放在了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至到汉水的北边,道路就畅通无阻了

这故事其实不会成立

愚公是真的愚蠢

他想得很美

山不能增高,但自己的子孙不绝

但他没有想过

做这样的傻事,他的儿子能结到婚吗?

还有哪个女人来嫁给这一家呢?

就为了挖土?

没有媳妇,哪儿的子孙不绝呢?

但就是这样愚蠢的行为

最后竟然非常碰巧的,成功了

当然,这也是天帝的需要

天帝需要忠实的人们,要表扬诚信

就抓了这个典型

误打误撞,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因为固执的内心,反而成功了

这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不是说明了愚公的多么伟大,多么诚心

恰恰相反,说明了很多事情,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背后有看不见的神在主导

通过正常的思维,无法理解这些现象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列子举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谓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有一个人,叫夸父

夸父很牛逼

但他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和愚公一样,去做固执自我的事情

二者所不相同的地方在于

夸父年青力壮

愚公年老体衰

夸父只是想追太阳

愚公却想移二座山

这夸父追着日影而行

当他追到一个叫隅谷的地方

已经渴得不行了

就想喝水

是于,他走到黄河和渭河边上

结果,一口喝下去,这黄河和渭河的水喝干了

能想一想,这人有多大了吧

但他还没有止渴

又继续向北,准备去喝北海里面的水

结果还没有走到,半路上就渴死了

他丢弃的拐杖

尸体化成的液体浸润

生长出了茂密的树木

世人称为邓林

这邓林的面积,达到了数千里之多

夸父最终又没有成功

这一次,没有感动神仙

也没有谁来帮助他

可见,一切事物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有主宰的

这个主宰就是每个物的主人

也就是心性

如果离开了心神,空谈物理

根本形状颜色,大小长短来辩别

是非常荒谬的

更不能用成败的结果,来论证前因

愚公成功了,不表示他不是愚蠢的

夸父失败了,不表示他不理性

在他追日过程中,他渴了,就去饮水

这是合符常理的

河渭之水不足了

他并没有冒死再去向南逐日

而是折向北方

去北海找水喝

结果半路死了

处处都透出了理性

但他还是失败了

成败不是理性的关键

应该说,物有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的差别

但从心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差异

所有的物都是一样的

生则全己,分则足己

而从事情来说

所有众生的事情,都和移山,逐日一样,是非常无理性的

全都是自我的识阴

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结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显然,背后也有神的作用

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夏革曰:"然则亦有不待神灵而生,不待阴阳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杀戮而夭,不待将迎而寿,不待五谷而食,不待缯纩而衣,不待舟车而行。其道自然,非圣人之所通也。"

大禹对此总结道:

在这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的世界上

日月在天上照亮着大地

星辰在天上循环往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了四时的更替

更是有了太岁年的变化

这后面,都是神灵所生

但造成的物象,却是各不相同

有的寿命很短,有的寿命很长

只有圣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那就是万物一体一样一个心

夏革说道:

如果从形态的角度来格物,确实这样

由此就好象这个世界都是变化的现象,而一切变化现象的背后,是看不见的神灵在作用

但实际上,还有不需要神灵而存在的事物

不需要阴阳而有形的事物

不需要日月而能自明的事物

不需要杀戮就消失死亡的事物

不需要养生就能长寿的事物

不需要五谷而能活命的事物

不需要布匹而能保暖的事物

不需要舟车而能行走的事物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需要神灵的事物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们道法自然

是自己造孽自己收果

是自己造就了自己见到的一切现象

他们没有想过,所有的一切,其实本因就在自己的心神

而不是外界的神灵完全左右的

这一点,很多圣人都无法理解

圣人们只是要求人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想

却没有想过,人们的内心造成了他们当有的处境

不是外部神灵能够完全改变的

只有自己去努力,去修证

才能突破幻城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氵粪,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大禹在治水土的时候

迷了路

结果误打误撞的到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在北海北边的北边

不知道离齐州有几千万里了

这个国家叫终北

是一个没有国界线的国家

当然也可能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国界在哪儿

这里面没有风雨霜露这些气候的变化

也因此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的

那这儿的人们怎么生活呢?

原来,这地方四方都是平地

边上环绕着高山

在这个国家里面,有座很有名的山

山名叫壶领

就象一个大肚子的陶罐一样

上面有一个圆环形的口

这个口的名字叫滋穴

这里面就有水不断的涌出

这种水,叫神水

比兰草和花椒更香

比醪醴更甜

味道好得很

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 氵粪,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氵粪,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这涌出来的山,分成四道水流

流到山下

流经全国

没有不达到的地方

因为这种水的存在

土气祥和

没有瘟疫

人们的性格就非常温顺

对于物质生活

从来不争不抢

内心非常柔和,行动又非常谦虚

不骄奢

不妒忌

老幼都居住在一起

没有君臣的等级之分

男女也就是随便住在一起

想和谁过性生活,就随便过

不需要媒人

不需要聘礼

完完全全的和动物一样

他们依着水而居住

不需要耕种庄稼

反正也没有气候,不长庄稼

更不需要织布织衣

织了也没有人穿

到了百多岁的时候,就自然死去

不夭折,不疾病

因为这样完全的杂居,又没有计划生育

所以子孙不计其数

他们也有喜乐

但却没有衰老和痛苦忧伤

他们的喜乐,就是唱歌

因此,他们经常在一起唱歌

一天到晚,歌声就没有断过

如果饿了呢,就喝神水

力气和心性就马上恢复了

还不能喝太多

一喝多,就醉了

如果喝醉了,就要过十多天,才能醒过来

洗澡就用这神水来洗澡

肤色非常美好

凝脂芳泽

香气也要十多天才能淡化

这样一个完全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完全自由心性的生活方式

显然是不存在的

但内心可以达到这种平和的状态

如果心到了,生活也就到了

然而,为什么众生就由动物变成了人

由自然进化到了勾心斗角呢

人之所以不同

显然是另有其理

为了探讨人究竟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就需要从得失成败说起


  • 列子第二十四讲 不以形别而以智分
  • 列子第二十六讲 人生取舍靠轻重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