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开始列子第六期第二讲
今天我们将探讨什么是如意宝的问题
佛家常说,人人皆有如意宝
但人人却都把宝珠放在口袋里面,从未见过
守宝珠而赤贫
那究竟什么才是称心如意的如意生活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杨朱假借管仲,对于生与死的讨论
以及什么是如意宝的问题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有一个叫晏平仲的人,想学养生
就问管仲
也就是管夷吾先生
管夷吾就回答他说:
其实,养生是非常简单的
你就是放纵自己,而不要去壅堵和淤塞
晏平仲非常好奇
那究竟应该怎么看你说的这个话呢?
管仲回答说:
你得这样去做
你耳朵想听什么,你就去听什么
不必要管什么,这不能听那不能听
你眼睛想看什么,就去看什么
鼻子想闻什么就去闻什么
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身体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不就是称心如意的养生吗?
管仲接来下,继续对人为什么要放肆进行了解释
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颤;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体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之所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凡此诸阏,废虐之主。
你得这样去想:
你如果想听什么,而不能去听,这是不是人的耳根被堵了?
这就叫淤聪了
人想看什么而不让看,本来就想看美色的
结果硬是被各种名望所束缚,而不敢去看
这就是眼根被堵了
叫淤明
人的鼻子想闻的,都是一些香气飘逸的兰花,花椒之类的香味
如果不让他闻
这就是鼻根被堵了
就叫淤颤
人的口吧,总是想说三道四,八卦一些没用的东西
你不让他说
这就是口根被堵了
最后就不会说话了
这叫淤智
人的身体吧,总是贪图一些美食厚味
舒适的环境
如果你不让他吃
这就是身根被堵了
这叫瘀适
而人的意识吧,就是想放纵安逸
如果你让他承担责任,拼命的工作
这就是意根被堵了
加班加傻了
这叫瘀性
所有这些想做而被克制的淤堵
都叫废虐之主
也就是让人不开心,不能称心如意的主要因素
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 月、一年、十年,吾所谓养。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晏平仲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
显然,人们如果能够去掉这些废虐自己的主要因素
想听什么就听什么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样快快乐乐安然的活到死亡
哪怕只活了一天
或者一个月
或者一年
或者只活了十年
我认为,这样的人生都是值得的
这叫高品质,称心如意的生活
这就是我管仲认为的养生
相反
如果你被各种仁义道德名望束缚
这也不敢,那也不敢
这也不能,那也不能
完全被这些废虐的主要因素给拘束了自己
一生为这些废虐的因素左右,忙碌而没有停止
这样随时担忧的活着
达到长寿的目的
甚至活到百岁
千岁
万岁
这有什么意义呢?
这并不是我所说的养生啊
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消费苦难吗?
为了活着,拼命的克制自己
这不能喝,那不能吃
这不能做
还得定时定量
还得按时吃药
天天就活在死亡的恐吓里面
虽然活了几十年
最终还是一个死
这哪叫人的生活呢?
管仲说完了养生
又继续对晏平仲说道:
我即然告诉了你,我的养生之道
你说一说,人应该如何对待死亡呢?
晏平仲就笑了
这死亡可以忽略不记
没什么可以说的
管仲说道:
我就是一定想知道呢
你给说说
晏平仲就说道:
即然死都死了
哪里由我来处理呢?
都是别人处理呢
一把火烧了,这也可以
扔到河里,喂了王八
也可以
埋在土里面,也行
扔到野外,长蛆腐烂,化成肥料,也可以
穿着简单的衣服,随便找个山沟给扔了,也可以
穿着华丽的衣服,用棺材厚厚的下葬
也行
这些都不是死人能自主的
不过是随遇随缘而已
管仲听了
这有什么需要说的呢
就对身边的鲍叔,黄子二个说道:
要说这生与死的道理
只有我与晏平仲二个人,已经达到了极致了。
应该来说,管仲假想了一种如意的生活
想干嘛就干嘛的生活
但实际上,这并不存在
单从社会上来说,就有很多不容忍的地方
但如果问到生物活着的本质
其实活着,真的简单
就是想活成管仲说的这个样子
但活着活着,人就无法活成这个样子了
被各种淤堵,给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人为什么拼命的赚钱,拼命的投机取巧,沽名钓誉?
还不就是为了活成管仲说的这个样子?
古人深刻的思考了这个问题
最终还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就创造了礼学
为什么要讲礼呢?
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人人都想活成管仲
就必然发生冲突
看到美女,就想要
可美女不想啊
战争就发生了
正因为如此,圣人就制作了礼
礼,就是治疗淤堵六根的药
礼之用,和为贵
说到底,就是大家各退一步,即叫礼
各自尊重别人的意见
就是礼
《史记.礼》: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故圣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也。是儒墨之分。
史记里面的礼篇
也就必然早死早病
就说道
人如果只是考虑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这样的人,必然纵情于声色饮食而无节制
也就必然早死早病
反而不得如意
人如果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人,必然最终为利所害
不容于社会
人如果都想偷懒不干活
这样的人,必然忘记了危险,越活越艰难了
人如果完全由情绪支配,随心所欲
这样的人,必然被灭掉
因为这些原因,人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圣人才制定了礼
当人有了礼义
则两全齐美
大家都能相安无事
而如果放纵于自己的情绪
则所有的人都跟着受苦受难
因此,儒家的人,在对等称心如意生活的时候
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和平共处,实现如意生活的社会化
虽然个人损失了一部分如意的生活
但整个社会却和谐了
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如意生活
墨家的人,提出兼爱非攻这样道理
反而容易让人不知道轻重
失去礼义
人们反而陷入了都不称心,都不如意的生活处境
这就是儒家和墨家的区别吧
关于人如何称心如意的活着的问题
是古往今来,圣人必然思考的问题
任何一个领导,都会给自己的民众洗脑
让他们活在自己以为的称心如意的妄念和假想中
杨朱算是道家的人
这种主张,对于道家的影响非常大
道家就把这种想喝酒就喝酒
想吃肉就吃肉
想结婚就结婚
无拘无束的生活
不知礼节的山野村夫
当作生活的目标
活成自己的神仙
而不在意世人的眼光
内无六根之淤堵
外无名利之诱惑
超然于物外
快然于心中
通达于世界
而修行于自然
这种生活
也成为文学家的一种主流文学
人生苦短,极时享受
李白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属于文学里面的一大类
还有一些宫廷文学
也都是讲这类奢迷的生活
然而
这样的生活,显然是不真实的
说到底,这只是对外界刺激的极限要求
希望无尽的满足自己的刺激
而刺激是没有尽头
人对刺激的反应,称名为欲望
那是无有穷尽
实际上,这正是杨朱借管仲说出来的这种如意宝的不如意之处
他的悖论点在于
人是有六根的
六根对于快乐的感受,并不是统一的
这也就决定了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比如人的口想吃很辣的食物
但人的肛门却火辣辣的不想人吃这样的食物
在这种即要吃辣又不吃辣的两根不否认的情况下
人应该如何处理呢?
杨朱没说
管仲没说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人想看美女,但又不想老婆生气了罚自己跪搓衣板
此与彼不能两全
人应该怎么办呢?
杨朱没说
管仲也没说
显然,人的六根,并不相互承认
你虽然想顿顿吃肉,但身体的偏瘫,痛风的痛苦是身所不想的
人在面临这样的两难处境中
无论怎么选择
都会有得有失
最终就是在患者患失中,度过了一生
正是因为杨朱的论点,本身是有漏洞的
有很多圣人,包括佛家
就指出了另外一个主张
即然一切的刺激,六根不互认
得利者生害
享受者得苦
那就只有一种生活
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意
如果我们向往的,恰恰是不刺激,很平淡,很平凡,很平静,很平安,很宁静的生活
恬淡虚无
以静为美
向往的是无欲无求
这显然六根就突然统一了
都不刺激了
都安静了
而这样的内求宁静的生活,不受一切外界环境的影响
内心毫无波澜
以此为如意
谁又能抢得走这个如意宝珠呢
显然,最为称心如意的生活,是没有心意的生活
是宁静安祥的生活
是内心的平和
粗茶淡饭,足以养生
陋衣茅棚,足以安身
而这样的生活,恰恰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
这种本来非常如意的日子
因为人们对于刺激的追求
对于妄念的执著
反而忘记了本自所有的如意宝珠
人的一切修行
不过就是放下世间的欲念
找回自己本有的如意宝而已
人人皆有如意宝,不识此宝过一生,烦恼一世无所依,但识宝珠自如意。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
当初,郑国的子产在郑国当宰相
主持整个郑国的政务
仅仅用了三年
郑国里面的好人,都服从了他的教化,越来越向往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而郑国里面的坏人,都害怕他制定的法律,而不敢违非作歹
那时候,郑国没有官商勾结
没有造假三年才退市的规定
造假二年零十一个月都安全的说法,也不成立
那时候,郑国治理的非常好
其他的诸侯国家,都非常忌惮郑国
真正达到了国富民强的地步
而不是统计局里面的国富民强,世界老二
但是
郑国子产有二个兄弟
哥哥叫公孙朝
弟弟叫公孙穆
哥哥公孙朝,特别嗜好饮酒
弟弟公孙穆,则特别喜好女色
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麹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
公孙朝的家里面
收藏了上千钟的酒
当时,天下的名酒,估计都收藏完了
不仅品种多,数量也多
而制酒的原材料酒曲
都成堆成堆的放着
自己还亲自做酒
在经过他的门外百步远的地方
那酒糟之气,就已经极浓了
冲击人的嗅觉
公孙朝每天都沉醉在酒中
完全忘记了世界的安危
更不管人间的祸福
家道的兴亡,也抛之脑后
至于亲人的看法,连六亲都不认了,更何况他们的看法呢
至于明天是生是死,也根本不去想
今日有酒今日醉
这天天醉得,就是洪水烈火到了他的眼前
他也不会知道,也不会理会
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乡有处子之娥姣者,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 弗获而后已。
弟弟公孙穆这个人呢
家里面娶的媳妇,那都是几十上百个
而且都是选的那的那些刚刚发育成熟的小姑娘
身材娇好
阿娜多姿
这公孙穆好色,那叫做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境界
他天天沉迷于这些色情之中
完全不管其他亲人
也从不和亲朋好友交往
别耽误他好色的时候
他天天都泡在自己的房子里面
和这些美女共度春宵,通宵达旦
每三个月,才出一次门
出门干嘛呢
就是购点生活用品,卫生纸之类的
但就这三个月出一次门,他都急急忙忙的
生怕耽误了自己和爱人们的交往时间
但凡听到哪个地方,有个小美女又长大成人了
他就不惜重金聘礼
必然把她弄回家
或者找媒人千方百计的去说合
不得美人,誓不罢休
就这二兄弟,伤透了子产的心
子产常常想
我们一家三兄弟
怎么就有了这二个不成气候的兄弟呢?
自己好歹还是一国之相
子产因此,特别想劝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改邪归正
那子产究竟劝说成功了没有呢?
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