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世人其实都被名束缚了
人心不得自由,就是因为名的原因
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论点:奚遑死后?
也就是让人们自己去想一个问题:
假如人只有今生,只有活着,你完全不考虑死后的事情
你还会象现在一样活着吗?
显然,对于人性来说,如果死都不管了,死后不管了,那活着就快意恩仇,想干嘛就干嘛了
完全没有拘束了
有了这样一个论点
再反过来一想
那人为什么活成当下不自由,有烦恼的样子呢?
显然,就是因为在意死后的名声
活都没有活明白,却被死后的事情所支配
太可怜了
杨朱为了证明这个论点
就讲了一个子产与他二个兄弟的故事
说子产这个著名的宰相
有一个好酒的哥哥和一个好色的弟弟
二人完全不理世事,不顾死后
只管当下的快乐
得过且过
这让子产非常的为他的二个兄弟担心
日夜都在担心这二个活宝
终于忍不住了
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有一天,他就悄悄的去拜访名家的著名人物邓析先生
邓析这个人,实在太牛了
对于名相研究非常透彻
如何利用人性,奴役众生,从众生取利那是玩得贼好
什么换天气然表啊
制定油价涨跌公式啊
等等
都是邓析的拿手好戏
深知世人为名所累
大部分人都会息事宁人
子产就希望邓析先生给自己出个主意
能不能用他的学问,唤起二位兄弟的良知
他对邓析说道:
我听说一个人只有自己管理好自己了,才能带好妻子丈夫,管理好家庭
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治理国家,和气生财
这话说的,就是人们应该从自己容易改变的地方开始,由近及远
但是吧
我现在却很糟心
我治理国家,治理得很好
但我自己的家呢
家里有二个活宝
天天贪酒好色
难道这道在我这儿就反过来了吗?
我应该怎么去唤起我二位兄弟的良知,来救他们出来,当一个正常人呢?
希望先生告诉我方法
我实在太郁闷了
邓析回答说:
我也很好奇你的这种情况
但毕竟是你家里面的事情
我也不好多问
即然你现在先开口问了
我认为你可以这样
你可以等到哪天他们又在喝酒好色正盛的时候
用轻重的学问去告诉他们:贪酒好色,与性命谁轻谁重啊?
人一般会去轻而就重
也可以用礼教来教化他们,被别人说三道四与受到别人的尊重
哪个更好?
世间人,但用轻重之学,贵贱之道
没有不听劝的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子产听了邓析的话
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就去见他们的二个兄弟
告诉他们说:
兄弟啊,你们要想一想,人为什么会超过禽兽呢?就是因为人们能用脑子思考问题啊
人为什么要想问题呢?
以什么问题为主题呢?
显然就是礼义
克已而复礼
如果一个人,能够自我线束
自我管理
这样就会接近礼教
礼义学会了
人的名利地位也就有了
如果人们只是放纵自己的情感
只是沉迷于自己的欲望
完全被情绪操控
那人必然性命堪忧啊
你们如果听了我的话
早上改正,到晚上就必然受到国家的重用
可谓立竿见影
性命,爵禄,地位,名声和你们当下的得过且过,沉迷于欲望之中,应该懂得怎么选择吧?
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矣,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
公孙朝和公孙穆二个人说道:
你说的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而我们选择当下无拘无束的生活,也是很理智,很久远的选择
并不是一时兴起
哪里需要你来告诉我们,我们才会知道呢?
你倒是要想一想
人,活着是非常难得的
百年不过一瞬间
如白驹过隙
眨眼即没
而死亡呢
却是那么容易到来
每个人都必须死
也都会死
如果不比较死后的名声
只比较活着的时候
一个人活着想做什么就什么,想干嘛就干嘛,过得舒舒心心。另一个人活着严格约束自己,天天锻炼身体,四点起床,看书学习,一天到晚,无有休闲,是典型的时间管理大师。最后他们都死了,死后不比较,你选择做谁呢?
以非常难遇的活着,与极其容易到来的无常死亡
去掉一切洗脑的教化
你真的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么?
如果想尊宠礼教,用来取悦于别人
改变自己的情性,严格约束自己,来换一个好的名声
我认为不如死了算了
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为了自己活得痛快,而尽可能的让一生过得欢快
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开心时光
我们如果有担忧,那就是担忧自己身体不行了,不能纵欲喝酒了
或者担忧自己肾不好了,不能夜夜新婚了
而我们肯定不会去担忧自己的名声变坏了
别人都说我们的坏话
或者说我们这样下去,容易早死,容易三高,容易生病啥的
那难道天天吃药,就不死了吗?
天天吃药,吃一辈子,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然后生病去死亡,应该有的苦,一点也不少
和不吃药,不打针,天天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怎么过就怎么过,然后就早死几年的人比较起来
哪个更值得呢?
可见
你想用治理国家,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
这一套陈辞乱调,来改变我的想法
用那些完全不靠谱的尊荣富贵,来改变我的欲望
由一个自然本生的欲望,变成一个教化的,奴化的欲望
这难道不是可耻又可悲的吗?
我又欲与若别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苦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我再给你详细的分别一下这二者
一个人,最善于治理外面的事情,处理公司的事情,处理国家的事情,处理朋友关系等等
这些人忙于处理这些身外的世事
世事未必弄得很圆满
但自己却在各种交际中,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身心俱疲
还不得不陪脸欢笑
而一个人只是修治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自己的内心过得称心如意
找回自己的如意宝
而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质帮助
这样的人
他外在的环境未必就乱成套了
但自己却活得很自在,很自由,很舒适
用劳苦自己来治理外面的烦锁事情
这样的方法,可以暂时让一个国家执行
但想一想,这真的合人心吗?
天下的人心,个个不同
哪个政策能让所有人满意呢?
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如果用我治内的办法
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发挥
拥有自由
你不干预百姓
百姓就会活得很好
谁需要你假借好心来剥削他们啊
乱政恶政好政,都不如百姓的自由重要
以此来治理天下
首相主席也不需要过多的操心了
地方百官,也少了很多的事情
而百姓却充满了活力
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暗示你
你竟然还用你那一文不值和礼仪之邦,来准备劝说我
这也太搞笑了吧?
难道我一说自由,你就说五千年礼仪?
我一说科技,你就说请客吃饭?
天天会场拉线放水瓶
笑露八个牙来迎接领导?
这样礼教换来的国家大治
真的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人心的自由么?
子产听了这话
茫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过了几天,他就拿他兄弟的话,告诉邓析
邓析听了
说道:
你啊你啊你啊
天天与这二位真人,思考世界本质,想透人生致理的人在一起生活
你却不知道他们的思想,已经穿越了时代
也不知道这世人怎么就传言说你很有智慧呢
就你这水平
治理好郑国,不过就是偶然碰巧罢了
拿着人们好的一丢丢,说是你制定政策制的好
这完全是恬不知耻啊
人们哪需要你这么多政策?
这根本不是你制定政策的功劳嘛
你制定政策,不过就是让人们更不得自由,弄得更糟糕而已
礼教与自由,这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话题
礼别尊卑
讲究秩序
约束自己
而自由,却是人类的本性
可以见领导不哈腰
可见只讨论工作
而不必顾忌人情世故
谁是谁非
也不是很好说
杨朱就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藉其先赀,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无不玩也。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嫔御,拟齐、楚之君焉。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犹藩墙之物也。及其游也,虽山川阻险,途径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
卫国有一个端木叔的人
他是子贡的后代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
是非常富有,非常善于经商的人
凭借着祖先留下来的巨额财富
家里面也是吃不尽,用不尽,累万金在家
端木叔这个人呢
就向往自由的世界
而不理人情世故
放纵自己的欲望所好
凡是人们想要做的事情,人们想要玩的玩法
没有他不做的
家里面,也是豪华别墅
亭台楼阁
还有花园草园
吃的东西
开的豪车
穿的衣服
听的声乐
家中妻妾
都和齐国和楚国这样大国的国君一样了
享尽人间富贵
但凡他所喜欢的东西
想听的事情
想看的事物
想吃的东西
就算是在最偏远最偏远的地方国家
甚至都不在本国
不是本国出产的
他都会去
一年四季都是满世界享乐
取这些稀有的东西
就如同普通人扯自己墙上面的草一样
非常简单随意
他想出去游玩
就算是再远的地方
山川险阻
他也必然会去
想去就去
想走就走的旅行
就象人们走一二路一样,从来不需要多想
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奉养之馀,先散之宗族;宗族之馀,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 瘗yì埋之资。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反其子孙之财焉。禽骨厘闻之,曰:"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段干生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家里面的宾客,每天都是数百人
后面的厨子,从来没有休息过
庭堂里面的声乐,从来没有停止过
除了他自己用的钱财外
多余的钱财,他先是给了宗族里面其他的人
后来还有多的,他又给了自己的同乡
发现还有多的
又捐给他国家其他需要的人
这样纵情声色欲望
到了六十岁的时候
身体就不行了
气衰力微
他干脆把自己所有的家产,收藏的名人字画,珍奇异宝,下人仆人等等
一年之中,就全部散尽了
这样祼捐
没有给子孙留一丁儿财富
到他生病的时候
已经没有钱买药吃了
他才发现,自己活了一辈子,没办理医保
等到他死的时候
他的后人,竟然连埋他的钱都没有
到了这样的地步
一个国家,曾经受到他帮助的人
也非常感动
就把自己还余下的库存,又捐给他端木叔的后人
让他的子孙后代也有钱财能活下去
禽骨厘听了这件事
就评价说:
端木叔这个人吧,就是一个狂徒,太侮辱他的祖先了
段干先听了这件事
在评价端木叔的时候
完全相反:
端木叔这个人吧,是一个活明白了的人,通达的人
他的德性远远超过他的祖先子贡
他所有的一切行为
看起来荒誔不径
让人意想不到
但实际上,都有一个理贯穿始终
这就是自由自然和本性
而卫国的那些君子们
都基本上认为自己读过几天书
学过几天文化
知书达礼
实则被礼教给奴役了灵魂
他们以被洗脑的礼教自认为是正道,站在道德的致高点去看
因此,不可能真正的理解象端木叔这样的人的内心世界
也活不出端木叔这样的人生精彩
但凡不考虑死后的事情
又不被名利所奴役
则人人都能获得足够的自由
远离礼教的教化
做一个平凡而真实的山人
做回真正的自己
然后,一念礼教之执,一念名相之心
则此生他生千万生
难有出期
还认为别人逍遥自在洒脱的生活,是不对的
天天劝别人努力工作,努力加班,996的活着,三年打三份工赚百万。
认为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
正常人,真应该这样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