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第三十九讲 守护自己的权利不舍一毛

杨朱的思想,极其放肆

开放到了极限

连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他都能放得开,想得透

最终,在他的那个世代

点燃了一个世代之争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墨之争

天下非杨即墨

非墨即杨

杨朱怎么和墨子杠上的呢

就在于墨子认为,世间人,需要爱,需要情

指出了兼爱的理念

而且不主张攻伐

非攻

但杨朱并不这样认为

世上一切都是自然显现

爱,只是更多的轮回因素

起不了任何作用

孟孙阳问杨朱曰:"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蕲不死,可乎?"曰:"理无不死。""以蕲久生,可乎?"曰:"理无久生。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孟孙阳曰:'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杨子曰:"不然;既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废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有一次,孟孙阳就问杨朱

如果这儿有一个人,他特别珍惜生命,爱护身体,希望自己能够不死,可以吗?

杨朱冷冰冰的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没有不死的道理。

孟孙阳还是不死心,就说道:那他珍爱生命,爱惜身体,只是想长寿呢?这可以吧?

杨朱回答说:

就没有长寿一说,多长算长呢?

欲望无有尽头

不过就是不死的代名词罢了

人活着,并不是珍爱生命,生命就能长久

并不是爱惜身体,身体就会健康

这中间就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要活那么长做什么呢?

人的耳目口鼻身的感觉好恶,过去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人身体的健康与疾病,过去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人对世事感觉到的苦和乐,过去和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那些你身边的世事变化,好坏交替,过去与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说,其实你活到现在为止

想见的也都见过了

想听的也都听过了

后面活着的时间,不过就是机械的重复前面经历的感受

多打几年工,多受几年苦,多生几年病,多受几次折磨

还能有什么呢?

即然都已经经历过了,还在贪生,这真是贪欲了

如果已经经历过了

活过百十来岁,都赚活多了

哪里还需要什么长生?

活着干吗?没事闲着八卦吗?

阳光之下,就没有新鲜事

人间那点破事

几年就经历了

长寿是非常苦恼的事情

半口气喘着,在医院里面吃着药,还造子女们的嫌弃

真不懂你脑袋里面在想什么

孟孙阳听了,非常不高兴

说道:

那按你这说法

早点死要比长寿还要好

你去拿刀抹脖子啊

你跳楼啊

跳河啊

跳火里面烧死

跳开水里面烫死

你不就得偿所愿了吗?

想早死还不容易啊

杨朱回答说:

并不是这样呢

你没有守住一之道

总在二维的世界里面转悠

以为世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不是长寿就是早夭

不是早夭就是长寿

却不知有自然的守一之道

人已经活着了,就没有必要去干预活着

废掉自己干预活着的心

任由活着的因缘到达尽头

开开心心的,称心如意的想做什么做什么,以等着缘尽的死亡自然到来。

快要死亡的时候

同样要废掉那些什么抢救啊,吃药啊,打针啊之类的心

开开心心的自然的接受死亡

死个舒服

任由缘尽

放任身体恶化,死亡,结束这一生

而不惊不怖不畏

依从自然之理

死得其安,死得其所

如果一个人真的达到废心用事的地步

显然对于环境,生与死,是没有什么看法和要求的

都是任由他们产生,存在,和消失

哪里还有什么早点死,迟点死之类的心在作怪呢?

有早死之心,终归是放不下

这与有长寿之心的放不下,不是一样吗?

又哪里还有道呢?

如果一切都废心,任由自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以至于如此宁静的看着这一切

不受其影响

这就已经超然物外了

当然也就不存在需要爱,需要帮助这样的话题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说道:

伯成子高这个人,就做得非常好

在自己与他人他物的关系上面

能够知道,不用自己的一毫一毛,来帮助别人

屈从于外事而操劳,这对他来说,是不可能做的

但世人做不到啊

为了买个房子,就要损几代人的劳动,时间,生命和身体来换取

这不仅仅是一毛一豪了

而他们还认为这是正常的

为了豪车,去拼命工作

为了别人,而努力工作

这些伤害自己而利他物的行为,真的行得通吗?

伯成子高,就算是别人给他一个国家

他也不会为了国家而操劳,去伤害自己的一毫一毛

因此,他舍弃国家

而只是隐居在农耕之中

逍遥自在的活完自己的一生

相反

大禹这个人

他从不自私自利

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劳动到中风偏瘫

说大禹中风偏瘫的人,其实不仅仅是杨朱一个人

后人以至于到了现代道家

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步伐

叫禹步

认为是大禹留传下来的

法力无边

基本上,看到道家做法事,就可能看到禹步

但战国那时代的人,对此一笑而过

这就是大禹中风偏瘫,走路不稳的步伐嘛

世俗之人,总是尊圣当宝,以人为师

老师偏瘫了,走不稳路了

他们还是非常诚信的学习这种偏瘫步伐

无脑众生,经常这样

这事就被古人记载了

杨朱认为,这样劳累到中风偏瘫,真的不值得

因此,古人都是和动物一样,向望自由

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

过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

想损一毫,而去追求外物,追求别人的好感,追求世人的认同

 这对他们来说,是不会去做的

把天下交给一个人,他也不会要

只有这样,每个人都没有损失

每个人都活得自由

人人都自私,而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反而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

相反,如果人人都放弃一点权利

好让天下变得更美

却不知道这放弃的权利,最终成为专政的武器

而让天下人受更多的苦难

连自己权利都不能维护的人,还怎么能放心把天下交给他们治理呢

墨家极为反对杨朱这种观点

墨家认为,人就应该听从长辈的话

无条件的服从国家命令

只有人人都讲贡献

天下才会变得美好

爱,没有边界

权利,没有边界

只有人人讲忠义

舍生忘死的去奋斗

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最终,墨家成为黑社会的头子

他们形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讲究忠义,为了领导能赴汤蹈火的群体

称为侠客

领导名叫巨子

后世也有叫革命的

总之,墨子阴魂不散的一直游荡在世界各地

杨朱对此,非常不以为然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苦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 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禽子这个人,有一天就去责难杨朱的学说

他问杨朱:

如果去掉你身上的一根毛

能够让天下苍生受益

你会去做吗?

杨朱说:一根毛,真的可能让天下人受益吗?天下人就缺这一根毛?

禽子只好尴尬的说道:我是说假设

假设这一根毛,能够利益天下众生,你做还是不做?能不能舍此一毛而利苍生?

杨朱懒得理他

都不带回答他的

禽子找了个没趣

就出来告诉孟孙阳

孟孙阳说:

你这样菜鸟一样的水平

怎么可能理解杨朱先生这样高深的思想和道理呢?

我可以告诉你

你这样想:

如果有人,只需要你的一点点皮肤,随便在皮肤上划点口子,就给你万金

你去做吗?

禽子说道:做啊,干吗不做,还能多划几刀,多给几个万金吗?

孟孙阳说道:

嗯,那继续

要断掉你的手脚,就给你一个国家呢?你还做吗?

禽子很长时间不说话了

陷入了沉思

孟孙阳就告诉他说:

天下所有的专制,罪犯,独裁等等,在训练人们的服从性的时候

最开始,都是极其简单的指令

比如去拿一杯水

人人都感觉无所谓

甚至妓院里面,逼良家妇女去卖淫

也都是最开始只让陪着说说话

还有军队,从叠被子入手

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

一毛看起来无所谓

他比肌肤小很多

但你放弃一毛的时候

你的肌肤迟早还是会被放弃

你会想,我一毛都已经舍了,多舍一点无所谓

于是,肌肤也就能舍了

而肌肤小于人的四肢

你最终,就是别人要你生要你死,你都不得不服从

不以为耻,反引为傲

人们训练狗,牛,马

哪个不是这样进行的呢?

因此,积一毛一发多了,形成了人的肌肤

有了皮肤肌肉,才有了肢节

有了肢节才有了身体生命

这里面涉及到的根本,就是一个词:权利

本来都是你拥有的,是你的权利

哪里有轻重之分呢?

火车上,下铺的人,拉上帘子,安静的享受旅行

被人大骂,说没有教养,下铺的人不应该拉上帘子,好让别人也能坐一坐

终归是央视为了下铺的人发声

以正视听

自己的权利,真没有必要去放弃,怜爱和没有边际感

禽子听了,说道:

我确实不能回答你说的这个问题

断我一个肢体,给一个国家

这事吧,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拿你说的这话和杨朱先生的思想

去问老子,关尹子这些道家人物

他们都会认为你们是对的

但如果拿我说的话,去问大禹和墨子

则他们会认为我是对的

孟孙阳一看,这人根本不开窍啊

因此也不再理他

而是回过头和自己的学生说起了其他的事

连看都不带再看禽子一眼

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乃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商钧不才,禅位于禹,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穷毒者也。

杨朱说道:

天下人的,把最好赞誉都给了舜,大禹,周公和孔子四个人

而将天下的恶名,都给了桀,纣这样的昏君

但是

舜这个人,在河阳耕种,在雷泽制陶

从来没有休息过

这比996的生活还要忙碌

忙到了连好好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办法尽孝

自己的弟弟妹妹,都没有时间去串串门

这样的人,竟然被社会鼓励

这都是些什么社会啊

违背劳动法,还能光明正大的得到表扬

活到三十岁的时候

就悄悄的结个婚

连父母都不知道

这才得到尧的传位

管理天下

这成就真的有意义吗?

世人只看到这个成就

却没有看到这个人,根本就没有活出人样

等到他接的国家,可以享受的时候

他已经年纪大了,老了

智力也不足了

力不从心了

这都是做些什么本末颠倒的事呢

尤其是舜自己的亲儿子商均

又因为没有才能,不能继承国家

自己操作一生得来的国家,最后又给了大禹这个外人

那舜的一生,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是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呢?

一生都这样憋屈,小心谨慎,一言一行都要中规中矩的,至到死亡

但凡说错一句话,外交部都要解释半天

想一想,这日子,就是天人都非常痛恨的生活啊

是受苦受难最多的一个人

有什么好值得爱的呢?

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仇, 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忧苦者也。

曾经鲧治理水患

没有功劳

最终被舜杀死在了羽山这个地方

而鲧的儿子大禹

为了事业,去效力于自己的杀父仇人

心中一心一意的只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治理水土

成为工作狂

他生了儿子,儿子长大了,他都没有看一眼

没有尽到抚养的义务

三次经过家门

都没有进去看过一眼

最终弄得自己偏瘫

手足长满了茧子

这才得到舜的让位

又为了节俭,而住在低矮的宫室里面

却为了祭祀鬼神,而把大量的钱财,去花这些仪式上,搞了形象工程

就这样,忧国忧民的过完了一生

然而,仔细一想,这些史书,都是在鼓励些什么啊

就是让人们努力工作,变成工作狂

然后得到领导赏识

 然后得个地位?

最后为了保住这个地位,而不得不唯领导的话是从?

不得不更加小心的度过一生?

象大禹这样的人,就是天下最苦闷的人啊

就没有一个正常人想一想,这些人本身是不正常的么?

杨朱用这些灵魂的发问

去审视这些史家的记录者

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鼓励的,可能并不是人们需要的

他继续思考着人类的未来,究竟应该是什么

生与死,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


  • 列子第三十八讲 礼教与自性之辩
  • 列子第四十讲 身物诸事皆非我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