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舜的一生和大禹的一生,其实都是比较辛苦的一生
今天继续看周公和孔子
武王既终,成王幼弱,周公摄天子之政。邵公不悦,四国流言。居东三年,诛兄放弟,仅免其身,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危惧者也。
在武王去世之后,成王还比较小
此时,周公代替天子摄政
管理天下事务
邵公很不高兴
到处散播周公的谣言
周公为此,不得不在东都洛阳居住三年
以自证清白
后来,终于诛杀了叛乱的哥哥
放逐了想要谋反的弟弟
才得以保全自己的身体
就这样每天这样谨慎的过完了一生
至到死亡
这样的生活,对于天下人来说,显然是最不愿意过的生活
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
孔子这个人,懂得帝王之道
接受当时那些国家国君的聘任
然而
在宋国的时候吧,遭桓魑砍倒大树的暗算。
只得仓皇逃出宋国
在卫国吧,又受到别人的造谣中伤
只好又逃出卫国
一身困在商周的礼义之中
无法出来
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了很久
又被季氏所侮辱
还被阳虎给欺负
就这样,谨慎小心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这是天下人都想躲开的生活
我们来看舜,禹,周公和孔子四位圣人
他们或许有高大的理想
但他们的一生,却不是天下人所向望的一生
活着的时候,没有一天是快乐的
但死了之后呢
却永垂不朽
万世传名
这种名声名相
显然并不是自己的实相所能享用的
死后的名声,对自己毫无作用
一堆枯骨,他也不知道
就算给他再多的奖赏,他也不知道
这死后的枯骨,与那些木块土块,没有什么二样
那用一生,求得的死后的名声,意义又在哪儿呢?
桀藉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智足以距群下,威足以震海内;恣耳目之所娱,穷意虑之所为,熙熙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逸荡者也。
夏桀这个人吧,用自己数代人积累起来财富,地位
当上了皇帝
他的智慧,足够傲视所有的臣民
他的威严,足够让天下人感觉到害怕
然而,他却不去好好治理国家
天天放纵自己的耳目的刺激
完全是随心所欲
想做什么做什么
就这样,在热热闹闹的刺激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这对于天下人来说,是放荡的一生。
商纣也差不多
利用自己家累世积起来的资本
纣亦藉累世之资,居南面之尊;威无不行,志无不从;肆情于倾宫,纵欲于长夜;不以礼义自苦,熙熙然以至于诛:此天民之放纵者也。
也当上了皇帝
自持威严,无所不行
心想之事,必当为之
随意的放纵自己的情感于后宫
纵欲于整个晚上
从不受礼义的约束
也就这样,热热闹闹的,一直活到被杀
这完全是天下人民所认为的放纵的人
这二个顽徒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随心所欲,称心如意的过完了一生
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但他们死后
被世人所唾骂
背上了万世的骂名
成为愚蠢和残暴的代名词
实相,显然不是名相能够依附的
就算是天下人都骂他们
他们也不知道啊
骂得再凶
他们也听不见啊
一堆枯骨,不也是与木头土块一样吗?
如果把四圣与这二恶进行比较
四圣最终受人赞美,那是死后的事情,活着的时候,是苦了一辈子
最后都是一样的结局,死了
二恶呢,虽然最终得了个不好的名声
但他们的一生,是享受的一生
快乐的一生
最后也一样
还是死了
抛开死后名声不谈
那些虚名,已经不被这些人所知道了
不过是奴役后世人的枷锁
让后世的人们,向四圣学习,苦以终生
而不能象二恶学习
贪图享受
如果抛开死后的名声
活着的时候,人们究竟想过哪样的生活呢?
又受到了什么的约束呢?
如果有了这样的大局观
人的一生,就不受约束了
也就自由自在了
心灵的一切束缚,都是名声在作怪作妖
为了虚名而损实
这是人们常做的事情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对曰:"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谓矣。"
杨朱去见梁王的时候
说治理天下很容易,就如同翻动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
梁王就问他:
杨先生啊
你家里面有一妻一妾,尚且不能治理好,她俩还天天争风吃醋的吵架
三亩的田地,你都耕种不好
却说治理天下就如同摆弄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
这是什么道理呢?
杨朱就告诉他说:
君主啊
你看见内蒙古那些放羊的没?
数百羊成为一群
但只需要一个小孩子
拿着一个鞭子
就能让这些羊非常老实
想羊群往东,羊群就往东
想羊群往西,羊群就往西
但如果让尧在前面带领羊,让舜拿羊鞭子在后面驱赶羊
只怕羊群都不会听尧舜的话
而且我听说了
一个能吞下大船的鱼,他在那些小的支流里面,根本游不了
高飞万里面的鸿鹄
根本不在那低下的池塘里面栖身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都是志向极其远大的
黄钟,大吕,是不可用来跳现代流行舞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声音久远而稀疏
是让人宁静享受的音乐
而不是让世人找刺激,找乐子的KTV音乐
可见,能够治理大的事情,显然就不会在乎细枝末节
能够成大功的人,显然不会拘于小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成为神仙的,必然不会拘于礼义
能够思想达到无边识的人
必然不会被眼前的事情所烦恼
终归是心眼太小,才生种种烦恼
才在种种小事之中,不得解脱
杨朱曰:"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王之事,或隐或显,亿不识一;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太古至于今日,年数固不可胜纪。但伏羲已来三十余万岁,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消灭;但迟速之间耳。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馀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
杨朱说
那些远古的事情吧,早就没人知道了
谁还会在意呢?
三皇的事情,也就记录的那零星半点
可有可无
五帝的事情
似真似假
何必当真
这都是些洗脑用的故事罢了
夏商周三王的事情
也只告诉了一些想让人们知道的事情
隐藏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国家机密
在一亿件事情里面,就选那么一二个好的事情
别太当真了
就算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你听到的,看到的
你究竟知道多少真相呢?
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想让你听到的
你真正知道真相的,或许万件事情里面,只有一件
就算是你当下经历的事情
或者存在的,或者过去的
你真的明白这此事情的因缘吗?
不外乎还是凭经验在自以为
千件事情里面,能够正确处理,也只怕只有一件
从远古到现在
过去了多少年,已经不知道了
但从伏羲到现在的三十万年时间里面
无论是贤良的,愚蠢的
好的,丑的
成的,败的
对的,错的
没有不消失的
所有的人,都消失了
所有的事,都没有了
不过就是快和慢而已
那人在计较什么呢?
就为了当下一时的好坏名声,怕别人说坏话,希望别人说好话
就拼命的去不拿身体当一回事
使之过度劳累
就为了累死了,得一个死后几百年时间里面的好名声
这名声能够让枯骨活过来不?
为什么要为此,而劳苦一生呢?
为了这些虚名,一生受到约束
天天讲究太多礼久
哪里来的快乐呢?
杨朱曰:"人肖天地之类,怀五常之性,有生之最灵者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扞御,趋走不足以从利逃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明白了这个道理
杨朱继续说道
人生,是可以正解的
我们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死亡
肯定不是为了一个虚名
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一样的
有五行常在的本性
在所有生命之中,算是最有灵气的了
这是因为,人的爪牙,并不尖利,不象动物,守卫不了自己
人的肌肤,也不是皮糙肉厚
不足以抵抗外在的伤害
人逃跑吧,速度也不是很快
不足以趋利避害
还没有满身的长毛和羽毛
不足以抵抗寒冷和酷暑
因此,人必需凭借自然万物,才能养活自己
生存下去
这完全靠的是智慧
不是依仗的力量
因此,什么才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的智慧呢?
那就是能够保存自我
保存族类
力量实下贱的
为什么凭力气劳动的人,是下贱的呢?
就在于他们只能侵犯其他的物体了
天天去和那些外物打交道
这世界上,过得好的人,并不是使力劳动的人
劳心者,治人
那些用智慧的人,都在想办法怎么管理别人,索取别人的价值
劳力者,治于人
那些下力气的,勤劳的人
总是在听命于这些智能人的安排
而不得不接受无限的奴役
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而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养之主。虽全生,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
我们最好保持这样一个心态:
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我的
但即然已经存在了
就去尽力维护他
外在的名利物质,也不是我有的
即然我已经有了他们
就要随缘,而不要有意去灭掉他们
身体让生活的主要因素
而物质则是养命的主要因素
但是,万不能把身体和物质就放到主要位置
人心,智慧才是本真
因此,想要让一生没有遗憾,想要保全生命的人
反而不能天天在心里面想着身体
越想越出问题
只有放下,给身体自由
身体反而健康了
虽然不必要远离名利物质
但人心中,也不要有存着这些物质不放
物质固然可以养生
但他们来来去去,是他们的因缘
得之不喜
失之不忧
如果能够在内心,把身体和物质都放下
这反而真正的全生养命了
有其物,有其身,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不横私天下之身,不横私天下物者,其唯圣人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此之谓至至者也。"
如果一个人,心中念念不放物质生活
这是被物质奴役了
为车打工,为房打工
为吃打工
为穿打工
而不是为了自由自在而生活
一个人心中,把物质和身体放在首位
这是把天下本有的,不生不灭的,暂时因缘聚合的事物,当作了自己的身体,当作了自己的物质
哪有一个物质永远属于你呢?
哪有一个身体细胞,真的是你的呢?
人啊
如果能够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生是暂时的来
死是暂时的往
从无一尘一土属于自己
不把一堆聚集的细胞原子当作自己的身体,拼命的不放弃
不把自然的物质当作自己,拼命的去搜聚
这样的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
把身体当作天下公有的
把物质当作天下公有的
从而达到无我的境界
所谓无我,就是没有一事一物一沙一尘属于我
这就是那些得道的至人的境界吧?
只有得道的至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至此,杨朱就全面的讲述了自己的主张
人所有的一切,错就错在都当成了自己的
但实际上,都不是自己的
忙碌的一生,却为不是自己的事,不是自己的物在忙碌
名声,是别人给的,别人用的
与自己无关
身体,是古往今来,无限循环的
物质,也是来来去去,很正常的
钱财,有也罢,无也罢,也是命运安排
从来无一事,无一物,是本我所有
都是天地常事常物
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从哪来的,还哪里去
这才是自然状态
也只有理解了这个道理的人
才能超然于物外
不为名忙,不为利往
来之不拒
去之不忧
从而无忧无虑,无烦无恼的过完一个极短的人生旅程
人生,仅仅是一次意外的旅行
住的,吃的,用的,都是旅馆所有
而非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