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想极其自由的杨朱和列子
他们本身并不排斥名利
也不排斥外物
只是认为,人不应该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
当一回事
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需要休息的
就是追求安逸的
杨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民也。
杨朱说道:
这世界上活着的人民啊,之所以不能休息
要拼命的去工作
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有四种事情的原因
他们放不下这四种事情
从而终身不得解脱
第一种,就是生死寿命
害怕死亡,希望长寿
执著的内心,无法放下
从而迫于医药,迷于鬼神
天天锻炼
在无数的劝说之词之中
最有杀伤力的,就是送健康
按我说的,你就没有病了
各种邪教,也基本上都是利用这个来诱拐人们
人要是看淡了生死
世间的事情,就清静了一多半
第二件事,就是名
人被三种名所奴役
只要别人表扬几句,就飘到天上去了
而批抨几句,则就心中纠结,想杀人了
名,左右了一个人的情绪
每天在各种别人的看法中沉浮
无有出期
第三件事情,就是位
在一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面
地位是那么的重要
人人希望成为人上人
获得别人的尊重
而俯视众多平民
为了地位,勾心斗角
一点智慧技巧,全用在了这些与他人的竞争上面了
四为货,也就是利
为了钱财,放弃尊严
放弃休息
放弃亲情
没有什么不能放弃的
钱,能让人失去所有的底线
人的第一追求,就是希望有钱
有钱了,就希望有地位
有地位了,就希望有名声
如果这些都有了
又希望永远不死
贱民劳于财,官员争于位,众生困于名,无明求长生。
人只要心中有了这四样放不下的事情
这人必然就有惊怖畏的心
他们害怕未知
鬼就是未知的
他们害怕别人
因为这一切,都是别人给予的
他们畏惧权势
因为他们还想争名夺利
他们害怕法律刑法
这样的人,取一个名字
就叫遁民
遁民的意思,就是废物
废于物
而忘记了自己是人
自己是需要休息的
自己可以不惊不怖不畏的
即然是遁民,有所畏惧
因此,这些人,是可以任人拿捏的
可杀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天下无对,制命在内,故语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想杀他们,他们会感恩戴德的让你杀
想活他们,他们会终身为奴的听你的话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给了奴役他们的那些暴主
实际上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是永远不可救治的一类病
他们帮着暴君欺负和自己一样的平民
就是为了获得一点可怜的物质
生活下去
一个人,如何超然物外?
如果他顺从命运,生死由命
不去想逆改命运的事情
他又怎么会羡慕长寿长生呢?
要活那么久干嘛呢?
马斯克有一次就激烈的辩论,认为大多数人,没必要活那么久
就算是长寿酶是成功的
这些延长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人如果不想尊贵
要名声有什么用?
又怎么会奴役在虚名之中,而忙碌一生?
人如果不仗势欺人
要地位干嘛?
人如果不是贪图富足
要钱财货物干嘛?
能够不逆命,不羡贵,不慕名,不要势位,不贪钱财
这就是顺应命运的顺民了
天下对于这些人,是没有办法的
这些人,永远不会受制于这个世界
更不会受制于寿名位货
他们的生命,由他们自己作主
而不是寄希望于假日办给他们延长假期
不是寄希望于领导宽容他,多让他休息
因此,有句话说的好
人如果不结婚不生娃
情欲就减半了
受到的牵挂就少了一半
人要不是吃人家的,穿人家的,用人家的
则人不求人一般大
哪里还有什么君臣之道?
凭什么要委身求全?
终归是衣食二字,建立起了社会的秩序
而中国的始作俑者,就是黄帝
一说,就是炎黄子孙
其实黄帝是最坏的那个领头羊
黄帝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垂衣裳而天下治
何谓垂衣裳?
就是制服
人本来没有区别
不象蚂蚁,蜜蜂这些群体动物
这些群体动物,各工种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天生就有等级
但人不一样
人都长得差不多
为了创造不平等的等级
黄帝就创造了制服
各种不同阶段的人,穿不同的衣服
从此天下无平等
中国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直到现在
全世界都是靠各种不同的服装
来区别地位
强化等级
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自垂衣裳开始,人们就开始追求不同的衣裳了
君巨之道,也就大行天下了
周谚曰:"田父可坐杀。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 肌肉粗厚,筋节<肉卷>急,一朝处以柔毛绨幕,荐以粱肉兰橘,心悁体烦,内热生病矣。商、鲁之君与田父侔地,则亦不盈一时而惫矣。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麻 贲>,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周朝的时候,有一句俗话:
说田父可以坐杀
田父,就是有资产的人
坐杀,就是可以让他们坐在家里面,等着你来杀他,还感激不尽
为什么田父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他们有资产,利用资产,就能控制他们
尤其是,他们本身,也是坐井观天
是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
他们每天都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中
天没亮,就起床去上班了
天黑了,才回到家里
拖着一身的疲惫
还得洗衣做饭喂娃
他们认为,他们肩负着责任
虽然不知道这责任从哪里来,是谁压给他的
但他们还自我感觉良好
认为自己有持久的恒心
能这样过完一辈子
如果可能,还可以吃点长寿酶,多活几年
多干几年
他们吃着粗粮
甚至赶时间的时候,就泡一碗泡面
自认为是美味之极
他们肌肉粗厚,筋节有力
自认为自己就是适合劳动的
已经给自己定性了
这样的人吧
如果真有一天,你让他们处在舒适的房间里面
品着香甜的茶点
休息一下
让他们去高档的餐厅
享受一个美好的下午
再去放松一下自己
他们会心烦意乱
然后,就会全身不自在
内积大热而生病
一门心思的,就是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去打镙丝
同样的道理
如果让那些富贵人
比如商朝的国君
鲁国的国君
与这些田父,就想挣钱还房贷的人一样
去穿上粗厚的工作服
去做最基层的工作
也过不了一会儿,就行不通了
全身疲惫
由此,我们能够看到
那些见识短小的,边地受生的人民
也就是野人
他们安于自己的奴役生活
正如牛马适应了劳役一样
他们以此为美
认为天下没有比他们更好过的日子
别人过的生活,都不如他们
说到这儿,就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宋国的田夫
经常穿着一件破麻衣
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一到春天,就努力工作
天天在太阳下,晒得象个非洲人
他从不知道天下面,还有高楼大厦
还有各种皮草,高档的衣服
他对自己的妻子说道:
这光着身子晒太阳的日子,实在太好了
别人都不知道呢
我应该把这样上好的日子,告诉我们的国君
国君听了,肯定会重赏我的
同乡里面有一个富人
就告诉他说:
过去有一个人,没饭吃,去找野菜吃
吃那些野外的豆子啊
苍耳子的根啊
浮萍啊
等等之类的野菜
却不知道,人们几千年的进化,就是从野菜里面优选出来了现在的菜
他总认为这野菜味道很好
就天天给同乡那些富贵人们吹
这些富贵人真的去吃了这些东西
才发现根本无法入口
有的还造成腹痛
拉肚子
大家都责怪这人
这人因此非常惭愧
你这个田父,就是这一类人啊
说道底
没有休息过的人,永远会赞美劳动
而且会代代传承
告诉他们的子孙,你继续努力打工
杨朱曰:"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有此而求外者,无厌之性。无厌之性,阴阳之蠹也。忠不足以安君,适足以危身;义不足以利物, 适足以害生。安上不由于忠,而忠名灭焉;利物不由于义,而义名绝焉。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鬻子曰:'去名者无忧。'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趋名不已。
杨朱说道:
如果一个人,有一个栖身之所,就可以满足于当下
有衣服穿,就行了
有吃的,就感觉这是美味
还活着,就感觉到幸福
有这样好的心态
自然不必要外求
也就不会被物质所奴役了
如果已经有吃有穿也没有露宿街头
还在拼命的工作
这就是贪得无厌的心性控制了自己
成为物奴
就需要注意了
贪得无厌的心性
本身就是混乱阴阳的害虫
他们已经无法区别家庭与工作,是需要两全的
无法区别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
而不是为了更忙碌的
当他们被控制的时候
他们是不醒悟的
他们只是一味的为了钱财物质去奋斗
没有忠诚
忠不足让领导放心
反而让自己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让领导一看,就没有格局
他们的本事,也不足以真正获得财富物质
反而会因为忙碌,加班而害了自己身体和生命
如果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上面,不是基于信任
而是基于给钱就是娘
则忠诚,信任就失去了
如果一个赚钱购物,不是因为义
也就是没有节制
则义也就不存在了
上下级都相互信任
大家一起获利
这是古人认可的道理
楚国的先人鬻熊就说过
人如果真的内心不在乎名
能去掉名利的困绕
则必然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这样的人,必然是快乐幸福的人
老子也说过
名,只是实的影子
没必要把名放在实的上面
但天下芸芸众生,还是浮于虚名
不得理解实相,不得理解自己究竟要怎样的生活
只是无意义的活着
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邪?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斯实之所系矣。名胡可去?名胡可宾?但恶夫守名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之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那么,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真的不能去掉名的束缚吗?
真的不能把名放在次等的位置吗?
现在这个社会吧
管他阿猫阿狗
有名就有流量
就会获得尊荣
因此,都去直播
想弄点名声
没有名呢
则只能努力打镙丝
天天疲于上班
可见,有名声能得到尊荣
得到尊荣,有钱了,又能安逸生活
过上想过的日子
没有名呢,就卑贱
没有底气
看一看空空的口袋
也就忍了
继续上班去了
因此,没名则忧苦
众生就困于缺钱的处境中了
忧苦吧,又违背了人的本性
逸乐,才是顺应人性的
而究竟是安逸的享受生活,还是忧苦的上班打工
这又是生活的实质了
那这样看的话
名其实并不是坏事
名其实也不是次要的
名对于人生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在于
那些终身为了名,而伤害了生命身体实相的人
为了名声,而累伤实质
这就不值得了
洋洋洒洒,说完生死与名的关系
不是否定名利
而是否定为了名利,把自己置于危亡劳累之中,而不醒悟,不自救的这些恶夫俗子
哪里只是简单的说逸乐忧苦这些事情呢?
根本上,还是希望人们,超然物外,却不排斥外物
内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却不影响世间法则
能够随心所欲,却从不违背这个世界的规则
这样,生活,则是值得的,死亡,也是能放下的
从而旅途愉快
最终,从哪里来,回哪去
了无痕迹
在自己象一阵风,刮过之后,就象什么都没有经过,让后人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