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信用资产
就是忠信二个字
忠信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但恰恰是忠于事,信于人,这样的内心状态,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
他若有若无
不经历,则不容易知道
普通人看人,往往都是通过表现来判断人的
而真正的智者,则是通过内心的忠信之道来观察人
只有忠于事,信于人的,才是大将之才
有了这样的品质,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我们来看二个例子
一个是列子说的相千里马的例子
一个是当今的例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秦穆公对于伯乐说道:
你年纪已经很老了
在你的子弟辈里面,有没有非常出色的相马的人呢?
这是秦穆公在问伯乐的继承人问题了
伯乐回答秦穆公说道:
如果只是好马良马,这是可以的
什么是好马良马呢
通过物理来分析
肌肉是不是健壮
骨骼是不是粗壮
各部位是不是功能到位
甚至还可以测一测肺活量
很科学的就能找到一匹能奔跑的好马良马
即然是形态可以观察的
那我的学生里面,基本上都还是能搞定的
但是,如果说寻找那种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这样的马,之所以超越物理极限
完全是因为心神的问题
内心始终尽忠于事,忠信不疑
才能无往而不利
恰恰这样的心态心神
是非常不容易观察的
就象根本没有,根本不存在,根本无迹可寻,根本不可考证一样
然而,这样的马,可以说是真正的一骑绝尘
是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里,就是把千里马,良马和劣马来比喻世间不同的人了
普通人就如同普通人
而良马则如同那些技能很强的人
常常侍才傲物
而千里马,天下少有之马
则是那些心神稳定,不偏不斜,始终坚定的人
伯乐说道:
我的子侄弟子辈子里面
都只能告诉你哪些是良马
是找不出天下少有的千里马的
但是
有一个曾经天天和我一起挑柴捡菜的人,他的名字叫九方皋
这个人,阅尽人间
他是可以观察到这样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他识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
希望国君您可以见一见他
秦穆公听了,就招来九方皋,让他去寻找天下罕见的千里马
过了三个月
九方皋回来说,我已经找到了这样天下少有的千里马了
这马就在沙丘那个地方
秦穆公非常高兴,就问他:你找到千里马是什么样子呢?
这正是我们普通人第一观察的视角
总是在乎样子
而不在乎心智
这一问,把九方皋给问楞了
努力回忆自己找到的千里马,也记不清样子
依稀记得好象是黄色的母马
便回答秦穆公说道:黄色的母马吧?
秦穆公听了,就安派人去把这千里马弄回来
结果去了一看,根本没有什么黄色的母马
只有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了
又要表现出涵养,不好意思直接说九方皋
就召来伯乐来数落他:
你硬是个混蛋啊
你给我推荐的寻找天下少有的千里马的人
连什么颜色的东西,是公是母都不知道
这都是什么傻不拉叽的人啊
哪里会懂得相马呢
伯乐非常可惜的叹息道:
哎
想不到九方皋相马的技术竟然达到了这样高的境界
这正是他强过我千万倍的地方
若皋这个人,竟然能观察出马的心神智慧
天机,思想的动机,忠信之根本
能守其精华,而忘其粗形
注重内在的品质
而忽略外在的形态
只寻找自己需要的特性
至于其他不影响千里马特征的形象,却完全可以一笑而过
只观察自己应该考证的一方面
而不是做KPI,做什么绩效,做什么末位淘汰
这都是傻子才学的用人之术
若皋这个人相马的方法
才是真正的看中马最贵重的品质
最后,秦穆公让人把马给弄了回来
经过实践
发现这真是天下绝无仅有的千里马
也从而证明了贤人观察人,在智不在形
如果忽略了心理因素,而只注重外在的技术和能力
则必然是粗俗的
只有明心证道,修身养德,观察此四者的人
才能达到上等识人之能
列子讲完这个故事
现实版其实也有相同的例子
1996年,孙彤宇开始跟着马云创办黄页
后来孙彤宇又建立淘宝网
并迅速找败了易趣
被称为淘宝之父
然后就是这样一个人
却有很多不合符管理的地方
最终在2007年,被免职
2008年,正式离开了淘宝
最终孙彤宇投资拼多多
力主市场下沉
在孙彤宇的总体设计下
短短几年时间
拼多多终于战胜了淘宝
辞退孙彤宇,可能是马云最后悔的事情
但这样的事情,在拼多多没有在市值上打败淘宝之前,是不可能后悔的
人们总是按良马的要求去观察人
却不知道,大智慧的人,在心神而不在智力
在忠信而不在技巧
有忠信的人,必然会拥有极高的,无可攀越的技巧
而只求技巧的人,开始可能很快
但终归无法突破自我
而永远无法做到极致
因此,务必要从自我做起
从自我开始
去改变自己
才能真正的改变环境,治理好外在的世界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楚庄王有一次问詹何:
治理国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詹何回答说:
我只懂得如果做好自己的道理,而不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
楚庄王说道:
我也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好用来管理和继承江山社稷,祖宗庙宇
愿意坚持学习你的修身之道
詹何回答说:
我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管理得很好,但他管理的国家却混乱的
我也没有听说过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而把国家治理的很好的
因此,根本在于自己
至于治国的政治,经济等等,这都是末位的
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就是1
而政治,经济,一切拥有的其他事物,就是1后面的0
如果没有了1,后面再多的0也不起作用啊
楚王听了,不由自主的赞叹:真是这样。
人应该从了解自己出发,开始修行
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
这样的人,孙叔敖就是典型
孙叔敖是楚国非常出名的臣相
狐丘的一个男人,曾经告诉孙叔敖说:
人一生,有三种容易招人怨恨的方面,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答说:你说说看,是哪三方面呢?
狐丘丈人说道:
如果一个人的爵位名声很大,就容易招人妒忌。
如果一个人位高权重,则领导会非常害怕你取代他
如果一个人工资太高,财富太多,别人就容易造谣,招人算计
就是这三个方面
孙叔敖说道:
我的爵位名声越高,我就越让自己变得平易近人,礼贤下士
我的官位越大,我就越谦虚谨慎,小心做人
我的工资越高,财富越多,我就越广施善行,到处捐款做善事
我通过自己的这些改变,可以免于世人对这三方面的怨恨吗?
其实没有答案
但这样修养了自己的道德
总归会有一些好处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孙叔敖38岁的时候,生了重病
在快要死的时候
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告戒他们说道:
楚王无数次要封我土地,但我都拒绝了
我知道,财富,地位,土地,并不是什么好事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多少
而在于内心的宁静
我死以后
楚王必然还要给你们封地
你们千万不要那些好地方
凡是有利的好地
都是别人记挂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招来了灾祸
在楚国和越国之间
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
那是鸟都不拉屎的地方
谁都不会正眼看那地方一眼
如果能够穿越,那地方就类似于毛主席选的延安
到前几年才脱贫
这些地方,没什么利益,大家都知道这地方不好
楚国人讨厌,赵国人也绕路
只有这地方,你们可以长久拥有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以各种好地方来封孙叔敖的后人
孙叔敖的后代,统统拒绝了
最后要求把寝丘封给自己
楚王无可奈何,就答应了
一直到秦王统一六国的时候,这地方仍然是还是孙叔敖的后人
在列国分争,战火不断的年代里,孙叔敖的后人,得以保全
可见,智者的眼光,并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智者的所见之远,也不是众生能够企及的
世人总是希望别人告诉他,我应该怎么做?
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他们总以为,只要有一个做法,就能无往不利
而忽略了心智与环境的变化之道,才是永恒
那种死搬硬套的经验,不过是送死之门
是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罢了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箸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有一个叫牛缺的人
是上地这个地方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
有一次,他去邯郸
在耦沙这个地方,遇到了强盗
这些强盗把他所有的衣物都抢了,装在车上,拉走了
但再看牛缺这个人
发现牛缺没有半点忧伤
仍然面不改色,一如即往
就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这些盗贼就追上牛缺问道
是牛缺,不是牛顿
你为什么这样镇静呢,失去了这些多财富衣物,都无动于心
牛缺回答说:
衣物,钱财,房子,车子,食物等等,都是用来养身体的事物
有他们,身体能够过得更好一点
但身体才是根本
不能因为失去了这些养身体的东西,反而再伤害被养的身体
这不是身体还在吗?
有什么值得忧伤的呢?
盗贼一听:了不得啊,这是贤人啊。
然后这一群强盗就商量:
牛缺是一个大贤能的人
以他这样的智能,如果去见了赵国的国君
必然会得到重用
再告诉赵国国君,我们抢他的事情
赵国国君必然会派人来捉拿我们
不如我们现在就杀了牛缺
免得他去见赵王
这群盗贼达成了共识,就一起追上去,把牛缺给杀了
有一个燕人听了,就把自己一个大家族聚在一起
很谨慎的告诉族人们这件事情,要大家引以为戒
说道:遇到强盗,千万不要学牛缺这样的做法
经过政治局扩大会议
大家都理解了,不能这样做
大家都受到了教化
获得了经验
受益非浅
过后没多久
这个燕人的弟弟去秦国
到了关下的时候
也遇到了强盗
他想起来燕人哥哥的告诫:不能学牛缺
就反过来做
与强盗苦苦相争
但抢不过强盗
抢不过强盗之后
燕人的弟弟又追上去,又是下跪,又是陪礼,又是痛苦流涕的哀求强盗归还自己财物
强盗大怒
老子曾经给你活命的机会,你竟然追我这么远,搞得老子现在行踪都快暴露了
老子一个做强盗的,做的是杀人越货的事情,哪里有什么同情心?哪里有什么仁爱?
于是,将燕人的弟弟给杀了
并且把他同行的四五个人,也都杀绝了。
这就是世人所谓的经验
世人总是希望有一个明确的经验,怎么做,能做,还是不能做?
是涨还是跌?
然后,这在现实的世界中,这此经验,永远跟不上无常的变化
一切贤者,都在随要应变,此一时,彼一时而已
不变的,只是内心的信念与忠诚
变化的,是无所不为的世界万象
这才是学道修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