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道德经里面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三
这是说了我们思维的世界与外在的世界,是二个不同的世界
之所以这样去解释
当然并不是随心所欲
而是庄子在《齐物论第二》里面,刚好对这段话,进行过解释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我们回顾一下庄子的这段话,加深一下理解
天地与我是完全并列的
同时存在
这是我与天地作能对抗的原因
也是五行学说的根本
当然,庄子是不主张对抗的
反正最后也搞不赢,还是挠性终归战胜弹性
不如不弹
这是题外话
万物和我,其实是一样的
都是一体的
他们,就是我的见识和认知
我们从没有真正见过物是什么
只见过我们心中的物
即然我知道了,万物其实就是我自己的见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所见即所得
但即然已经是一了,都是我的见了,要与人沟通,我们能不取个名词交流吗
我的见与他人的见,肯定是不一样的
就需要沟通了
这就是名词兴起的原因
整体的一,与名相上的一,这就是二个不同的世界
而我们为什么能认识物呢?
比如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我们是怎么认识这个杯子的呢?
名相的思维世界,如何与现象的现实世界联系
认知论就出现了
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给杯子下了一个定义,知道什么是杯子,才认识了杯子
人只是思维是进行了简单的区别而已
当我们能分别杯子与桌子和其他旁边的物的差异
我们的脑子工作就结束了,认为自己认识了
比如这个桌子上只有一个杯子,其他什么都没有
那大脑就只需要将杯子和桌子,空气进行分辨
能分开了,能认识当下环境中,什么不是杯子了
有了这个非是,我们就算认识杯子了
如果桌子上再来一个和杯子很相似的药瓶
我们大脑就得转一会,这二个怎么区别呢
找到不同之后,我们的知识就多了
因此,见多则识广
见识少的人,他们的世界就非常固执
在他们的世界里面,很少有相似物,当然就固执自是了
而在专家那儿,粉尘与粉尘都要鉴别
究竟谁是谁
原子与原子都要鉴别
也就形成专家了
专家,其实就是见过了更多相似的物,还能找出不同的人
这就是实相,名相和非相
从三往下去认识更多的事情
就算是专家,教授,也不容易分辩
巧历,就是指那些非常有技巧的高知识分子
更何况普通人呢
我们可以这样去看
从无差别的天下无物,到有差别的简单认识
也就是从无到有
婴儿生下来,开始睁眼
最初啥也没有
后来慢慢看清女人,非女人
在他眼中,女人就是妈妈了
至到见到其他女人,他才知道更加清楚一点妈妈的定义
女人见多了,妈妈就更清楚了
这已经是很复杂了
更何况,从那些有形的事物,不断变化改造组合而成的万物呢?
数不胜数的万物,让人们一生都穷尽在知识的海洋里面,没有出路
但一生却是有尽头的
这是人们困惑不已的地方
这儿我们并不是要讲庄子的思想
而是说庄子那个时代,对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没有疑惑的
都知道在说思维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
从思维层面理解的世界,与现象中的外在世界,固执的人,总以为是完全相符的
肯定自己的认识,外界世界就定当如此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看任何事物,都是从见的那一个时刻开始片面的认知
根本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个世界
思维的世界,都是将永远变化的现象,分割命名为物
从而以物的名义来认知世界的
这其实只可能是近似值
而不会是绝对值
这样的道理,惠施也用鸡三足进行过解释
一只鸡有二只足
这二只足明显的是一左一右,是不相同的,是有绝对差异性的
但是,鉴别鸡的左足和右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毫无意义
我们看见鸡足,泡椒凤爪
显然就是想吃了它
而是看吃的是左足还是右足
因此,在我们思维的世界里面,鸡足就是一样的
思维中的这个鸡足的定义和概念,与现实中明显不同的二个鸡足,这完全就是三个不同的认知了
可是,我们坚定的认为我们的鸡足的概念,就是指的现实中的二只鸡足
相信这儿只有二只鸡足
这是明显的逻辑错误
此时此刻,应该是鸡三足
你思维中对于鸡足的定义和辩别能力,形成的思维世界里面的鸡足
和现实中显现的二只鸡足的现象
只是人们,自认为自己牛*,自己的名相,就是绝对的实相而已
真的拿起一只泡椒凤爪,问你是左足,还是右足
就蒙圈了
人的这种简单思维定势
认知的世界是非常肤浅的
虽然人们自以为是,斩钉截铁
但常常会出现守株待兔的事情
第一天树上撞死了一只兔子
简单的就想,明天还会撞死一只
一旦人不能接受现实
比如人死不能复生
家暴只有0和无数
人就会在自我的世界里面,受尽痛苦
究其根本,就是耳目口鼻身意,六根十二处十八界的认识,不能接受现实
于是,就到了十八界地狱
人的思维认知,是如此简单
以至于人人都非常固执自是
这样的生活,就显得非常清楚
在者永在,存者永在
你在桌子上看见一张钱,然后出门旅游了
无论是一天,十天,一年
你都会认为桌子有一张钱
这让生活变得简单,清晰
尽管他不是事实
人们试着用最简单的存在和规律,来最简单的生活,如此而已
人们最害怕的,也就是没有规律和路径
一旦人们发现杂乱无章,自己找不到规律,或者无法鉴别
缺乏路径
人就深陷烦恼之中
烦恼,就是指大脑无法找到事情的规律和怎么去行的路径
从而大脑给弄混了
脑子被现实给干翻了
他给人非常不爽的感觉
简单的人,无知的人,是最快乐的人
而稍作思考的人,就会烦恼重重
世界太复杂
远远超过人们的认知
我们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告诉认知论
就是因为古人是非常务实的
一切以人为本
如果没有人的因素,要研究天地规律做什么呢?
终究是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活,让五行更加合符现实而已
五行,只是有情众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知道人在天地之中的重要性了
比如方位
方位有东西南北
这就是人为规定的
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
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方位的方字,就是旁边的旁字的本字
在甲骨文中,就是耕地的时候,土块被翻到了犁的旁边
方位在地理学中,极为重要
也是五行学说开始的地方
没有方位,就更不可能产生五行了
但是,方位,明显的是根本人们的居住地来制定的
也只有有了固定的居住地,才有方位的价值
最初
当人们定居下来之后
就会根据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方位
也就是太阳的视运动
视运动,就是太阳相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表现的运动
在固定的地方
东方,就一定是太阳开始出现的地方
对于北半球来说,南方,就是太阳在正中间的地方
而西方,则是太阳落山的方向
北方,就是太阳转到地球另一面去了。南方正对的位置
这里面如果少了观测者,显然就不存在方位了
地球就是一个圆球状的
一直在自转和公转
那东和西怎么区别?
哪个地方算东,哪个地方算西?
这完全看观测者在哪儿
比如我们现代地理学的概念
东亚,中亚,西亚等等
就是那些欧州人给制定的
并不是说这些地方,就一定是东方
大家都是比较而已
再比如一个城市有东南西北门
那就是根据城市位置来制定的
有些人不到黄河不死心
认为东和西不是固定的
那南和北就是固定的吧
电磁圈呢
罗盘能显示
但实际上,这是有点倒置了
对历史不清晰
人们是先有了方位概念
根据太阳确定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有戌亥十二个方位
子时太阳在子方
午时太阳在午方
方位的本质,就是太阳和观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是因为很多时候,没有太阳出现
比如夜晚,比如阴天,下雨天
人们实在不好确定方位
才需要找其他的近似参照物
这才发明了看北极星,看树皮等各种方法
当然,也发明了罗盘
所以,不是罗盘确定了南北
而是先有了南北,然后有了罗盘,罗盘定出来的南北,只是近似于人们早期规定的太阳位置
在没有罗盘的时期
人们甚至用日昝这样的工具
观察一天之中,阴影最短的时候
那时的太阳,就必然在正南方了
因为这是定义
是人为的规定
而人们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的规定太阳和观测者的方位关系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暖触
暖触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根本触觉
而温热,来自于分子的运动
甚至是无序运动
当然是属于物质的
物象的
因人而定的东西南北,是中国术数的关键所在
究其东西南北创造的实质
其实就是为了掌握寒热温凉四气的变化
如果我们假设地球只有一个地方
那这一个地点
在春季和早上的时候,就必然是东方
因为他是越来越热,是温暖的
而到中午,这个地点就变成南方了
因为他非常炎热
到了秋季或下午,这个地点变成了西方
因为他越来越凉了
到了半夜或冬天
则这个地方必然就是北方
因为他处于一年或者一天之中,气温最低的时候
可见,一地之中,四方皆备
不过就是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外境下,发生了寒热温凉不同的特性而已
但如果加入人的因素
以当下自己居住的房屋为中心点
那就有了东西南北
东边常温,南边常热,西边常凉,北边常寒
明白这个特点
人们才好方便的生活
我需要种点庄稼,可以种得向阳
长势更好
如此而已
由此,地理方位,与时间,就形成了绝对的对应关系
这是不能错误的文化
也就是时间是春季,方位一定是东西
寅卯辰,必然应对的是甲乙
总之,就是太阳在东,地就是东
太阳在西,地就是西
太阳在南,地就是南
太阳在北,地就是北
也就是东方甲乙
南方丙丁
西方庚申
北方壬癸
大地和方位,绝对对应,就是了
由此,就兴起了一门学问,叫地方学
地理方位学
人们在讨论某地的时候
经常会用二个名词
一个是地点
一个是地方
地点,就是固定的一个地
那这一个地,就必然自我体现出寒热温凉,东西南北的时间变化属性
地方,就是相对于我的位置,他在哪儿
这是有我之后的概念
也是我的去处
人为什么要动?去向哪儿?
说到底,众生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去向温暖的地方
天冷了,你去温暖的地方
被窝,火炉边
天热了,超过了温暖的上限,你也去温暖的地方
阴凉的地方,此时就是温暖舒适的
工作,你去人情味浓的公司
温暖
爱人,需要善解人意,温暖
人之所向,必往温暖
人之所背,必因寒心
温暖是地方的重要特性
是人来处和去向的关键要素
有个大教授,据说是北大的
他研究风水多年
就非得杠一下
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要依东西南北而定
是东青龙,西白虎
南朱雀,北玄武
还到处宣扬自己的风水学
可惜,他对人本主义的古典思想,并不理解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就是根据人当下的方向,来定的
只可能是前后左右
而不可能是东西南北
这是因为二者的体系都不同
东西南北,属于地方学了
是地形学,是要整五行这一套的
其根本要义,就是温暖
温度
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却是天之系统
是讲光的
万物都反射光到人的眼睛
是色彩体系
显然是因为眼睛所见
才有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可以详细的这样去解释
人双眼的重合视野,124度
因此正前方,124度,都属于朱雀
而人关注点的度数,只有25度
正前方左右开12.5度,也就是正前方共25度
这就是正前方
别问悬针煞正不正,在前二十五度,都是正对
人两眼非重合部分,左右各60多度
即是青龙白虎
后面看不到的地方,就是玄武了
完全是光的问题
光与明
是人之所向
这和地理的东西南北,体系显然是不一样的
这更是纯纯的人类视角了
那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呢
说到底,就是一点
希望自己能看到万物,而万物看不到我
将自己隐藏深一点,容易得实利
让光线照到万物,就容易获利
比如背后有光
逆光
这就有点不对了
很多虫子和人一样,都有趋光性
就容易在背后出现各种虫子
比如卧室灯光太强
等等
都会让自己不得不增加劳动量
得扭头去对付这些
而如果有强光对着自己
这就是光煞了
自己成为众生的目标了
生活不是舞台
生活是现实的斗争
只有隐藏自己,显现敌人,才能生存
舞台不长久
这扯到天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就有点远了
只是说,别象这位教授一样,误会传统文化的科学性
完全陷入罗盘的玄学里面,吹三侃四,忽悠别人
回到正题,地理方位,也就是热度的问题
热处为南,冷处为北
他究竟是如何发展成了人类的生存学问,成为五行学说的基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