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个重要的话题,究竟是什么虚
也就是孤虚派的宗旨
以及他错综复杂,神出鬼没的知识要点
要明白这个流派
还得从十二地支说起
十二地支,本质上就是三度六气,再次复变而来
将六气,再进行二级分化的极变
二乘六,就得到十二支了
子和午,就是火的极变
单纯从天气来看,子就是最小的火,午就是最大的火了
但实际上,子还可以理解为地下的火
午是天上的火
丑和未,是湿之极变
丑是寒湿转热,湿气渐胜
未是湿热转凉,湿气渐少
其实也是天地之分
丑是地上的湿
而未是空中的湿
寅与申,是暑之极变
寅是地暑开始出来
未是暑天渐渐形成
天和地,贯穿于整个时空体系中
再继续
卯和酉
就是天地的分界线了
卯为日出
酉为日落
这是燥之极变
卯是燥气渐少
而酉则是燥气转多
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辰和巳
从冬至子时开始,至辰巳,六气就结束了
辰戌是寒之极变
辰是水化为气
开始转温了
戌则是水开始变凉了
地下的水了
巳与亥,则是风之极变
巳为热风之始
亥为冷风之始
为什么辰巳这二条线很重要呢
看名字都容易知道
辰戌是太阳寒水,巳亥是厥阴风木
一个风,一个水
太牛了
但最为根本的原因
还是因为辰巳的东南和戌亥的西北,已经要变化了
从子开始,至巳之后,又回到午火了
十二地支是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表述
十二地支本身,都是指太阳某个时间在某个方位
这是有明显的天地分界线的
也就是我们讲的卯酉线
在卯酉线之上
就进入了天的范畴
归属天气管了
辰巳就是地之上,天之下
而戌亥就是天之下,地之上
一个在卯上面,一个在酉下面
也就是明与暗,天与地的区别
明的归天
暗的归地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里面讲了这样一句话:
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
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在阴暗的地下,这就是阴处了
太阴之地
薯类作物的产品,都在太阴之地,阴处之中
包括的地支,就是子丑寅卯四个地支
但这四个地支,又有区别
如同地下部分,又分根和茎一样
子丑是阴中之阴
而寅卯,是则出地者
这是发芽了
要破土了
子丑如根
寅卯如茎
寅卯就是阴中之阳了
与之相反
显然还有阳中之阳,阳中之阴
这就是指午未申酉了
午未是阳中之阳
而申酉则是阳中之阴
午未申酉,这完全是长在空中的
天气使然
比如叶,花,果实
叶花就是午未了
申酉就是果实了
明白了绝对的地和绝对的天
我们再看东南方的辰巳和西北方的戌亥
这显然就是天地交互的地方
天地之气,在此交接
成为命学中的黄庭
但凡天地气交,名之曰人的地方,都可以叫黄庭
这样去看这四个地支的字
就容易理解了
辰这个字,就是动的意思
本意是性生活的象形字,可以不用理解
知道辰主动就行了
更知道妊娠是指怀了宝宝就行了
孕妇就是辰
里面的宝宝就是巳
巳和子的甲骨文子形很接近
其中的巳,就是胎儿
婴儿
子就是出生了的孩子
东南辰巳
这是生气满满的地方
天地气交,男女婚配
造变新天地新人物的地方
动物在这个季节开始交配
谓之叫春
植物在这个季节,万花竞放
天地交互,一派生机
由地出天,由形化气了
再看戌亥这个西北的位置
戌就是坟头了
最后的守护
亥就是里面有骨殖尸体了
尸骸
这里一片萧条
死气沉沉
万物复归于土
由天下沉到土了
在汉代
有一本胡说八道骗人哄鬼的书
名字叫:《河图括地象》
里面就根据我们说的这个现象
根据易经八卦图的位置
将这二个位置进行了命名
取得了贯名权
将戌亥称为天门
辰巳称为地户
天门,就是天开了门,天门打开后,就出了天,出了天能到哪儿去呢?
当然只能是地下了
地户,就是地之门,出了地的门户,会到哪儿去呢?
当然是上天
西北戌亥,就叫天门了
东南辰巳,就叫地户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卦象的原因
西北方是乾卦的位置
乾为天
因此叫天门
东南方是巽的位置
长女之位
属地
因此叫地户
为什么要把西北方,戌亥弄个乾卦呢?
真要这样问
就得回归天地概念
戌和亥实际上已经出了天,到了地了
如同修坟埋人,已经送到地下
只等到腐烂了
但同时
这只是一个解释
是对动物生命的一种无奈
而对于植物来说
戌亥之月
正好是根茎膨大长成的时节
到了这个季节,红薯就可以挖了
长根茎了
有了地形
一旦拥有了形体
也就是固体状态
这就是实了
实必有相
地,就是厚实之相
阴暗成形
遇地成形
寒冷成形
总之,到了这个位置和时间
形体就成了
实了
健了
乾,其实就是甲乙之木,在埋在地下的样子
下面本来是甲乙
上面盖了点东西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乾者,健也
这是最为强健的时候
最坚固的时候
这种方位上的乾卦
与乾为天的内外是有区别的
与乾相反的,就是巽位了
巽位,出了地,化天气的地方
但凡是气
就虚了
没形了
形实而气虚
这是孤虚派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正是在这个虚的位置
故令虚而生化也
这是生化最好的地方
也是为什么怀胎的原因所在
对于孤虚派来说
就强调背孤而面虚
背孤而面虚,这是孤虚走向命理的关键点
其中的孤,可以理解了乾位
戌亥的方位
形实之地
而虚就是东南辰巳
气虚之地
背孤面虚的源头,就是道德经里面的"万物负阴而抱阳"
背孤,就是负阴
依靠形体,依靠实体
而在气虚之所,生化不息
还记得天空地虚的概念吧?
东南这地方,刚出于地,万物初始
就是地虚
属地管,为地户
就如同胎儿还要归母亲
出土的嫩芽,还完全要地下根茎的营养一样
这是地之虚
而乾位虽然在地下了
但还是归天管
天之空了
刚刚死了人
还得活人去埋
有了这样全面的理念
我们就知道辰巳,作为生命开始的地方
也就是五运开始的地方
古人就以辰巳立五运了
甲己之年
遇到的是戊辰,己巳这二个月
戊和己,就属于土
也就是土运生化了
这一年,都围绕着这个土运孩子的事情,在忙活着
这个其实是固定的
乙庚之年,必然是庚辰,辛巳
也就是金运之年
丙辛之年,必然是壬辰,癸巳
也就是水运之年
丁壬之年,必是甲辰,乙巳
也就是木运之年
戊癸之年,必是丙辰,丁巳
也就是火运之年
运只是生化的关键
而生化,也是运气的关键
人一辈子,不外乎就是活下去谓之生,生孩子谓之化
五运和五行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五运,最主要的是时间上的循环往复
也不需要甲遇到己才能合化成土
这显然是伪论了
所有的甲年,都自化为土
这是取决于月份生化上的归属
所有的己年,也都自化为土
同样是月份生化上的归属
他只是讲述了物体的时间顺序
一辈子是怎么过去的
五运,意味着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的全过程
生,长,化,收,藏
从生开始,后面就是按部就班的演化了
生了,必然要活下去,要成长
活下去,必然要吃东西,要转化,要变化
最后也必然生病,衰老
再最后,回归戌亥
挂了
结束
所以,五运是循环往复的
因此奠定了五年或者五天一个小循环
十年或者十天,一个大循环
这就是周期论
十年一往复
古人将这种记述时间的方法,称为五行历
以一年分为十个月,一个月三十六天计算
在五行历里面
十年等于一个大周期
一年等于十个月
一个月等于三个十天
一天等于十个时辰
都是十进制的
这很不方便
当时,阴历也在兴起
以十二为周期在计时
一年等于十二个月
一天等于十二个时辰
最终中国人用了折衷的办法
将年和日归五行管
将月和时归阴阳六气来管
就形成了阴阳合历
也称农历
这样,就留下来了十年叫一旬
十天也叫一旬
这样的概念
十年一旬,六十甲子,就是六旬了
年过六旬,死了就不能说是少年亡了
算是老人了
到了退体的时候
旬这个字
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是一个指事字
在甲骨文里面
从十字,从回环行
十字,就是甲骨文里面的甲字
也就是始于甲,终于癸
十进制的农历
之所以称名为农历
就是时间,对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是最大的
尤其是农业
医道即农道
而民以食为天
农业影响是运气的根本
国运之基础
年度产物
人人必不可少,日日相伴的
所有人的活动,社会的变革,都是基于吃饭,吃饱饭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他,才是生命之本
到了现代
时间对于生产影响,更是分秒不差
上班下班,都有时间
但凡错一点
就会扣迟到费
扣早退费
想尽办法,用时间去压榨民众
总之,历法对于人们,也就是时间对于人们,是极为重要的
而极为重要的基础,就在于他影响了吃饭
能不能吃饱饭的农业和生产问题
回归正题
后世流传的孤虚派
仅仅是天干和地支配合的术数派
在奇门遁甲等术数中
若隐若现的记录着
这一算法
就是用十个天干去配十二个地支
结果有二个地支,没有天干相配了
就称为孤
也叫空亡
亡是通假字,通无
空无所有,上面没有老公了
成寡妇了,离婚了
与孤相对的,就是虚了
虚而生化之位
这样,每一旬中,都会出现孤虚
孤虚就流动不息了
但这显然连孤虚的冰山一角都不足
孤之所以为孤,在于二个要点
一个是形成了实体,资产
另一个就是空闲
有闲置的力量可以随便使用
即有实力,又有空闲
那就可以等机会了
这就是负阳或者说背孤了
而虚之所以成为虚
也同样是二个条件
一个是化气了
用了
你投资了,生化了
都怀孕了,你还要彩礼?
另一个,就是忙活,没空
事情太多了
要交班
无论是孤还是虚,都发生各种交界的地方
交班的时候
孤虚之时
交运的时候
交年的时候
交月的时候
交气的时候
所有所有世间,一切交接,都会产生孤虚
而世间一切吉凶福祸,都只可能发生孤虚之时,孤虚之地
不可能出现在其他时间和其他地方
这就成为命学的金科玉律
虽然各门各派,用了各种名词来掩盖这个事实
吹自己的流派和技术如何如何的神
都不外乎是引用了孤虚论,找到了某个方面的孤虚变化而已
比如一切植物,都有节和节间
节间称为气
节就是生化之所
也就是虚的位置
不可能说植物长叶长花发芽,不是出于茎节
他只可能出于节
世间交接,无有穷尽
最终,孤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各种具体演算的术数所代替
只留下了一个传说
然而,虚而生化的观点,节才能发芽变化的观点
终于诞生出五运六气这样的根本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