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五行本身是厌胜之学
相胜之学
后来越来越来完善
才形成后世生克制化理论
《黄帝内经》里面说道: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这一段话,就是说相胜之道的
岐伯说:
当某一行之气,很有余的时候
就会自然而然的去欺负那自己容易被自己克制的对象
如同狼吃羊一样自然
也如同人们吃白菜,萝卜不认为是杀生一样
吃大米,小麦,不认为自己是吃婴儿一样
充足的能力,会让这一类众生产生错觉
总感觉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
与运气无关
因此,也会去挑战那些曾经欺压自己的对象
天王老子都不怕了
弄不死你还不能骂死你啊
至少要羞侮羞侮
总结起来,就是乘侮之道
乘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
但如果运气一背再背呢
这一行众生,又会非常怀疑人生
全面否定自己的能力
从而让别人骑在头上拉屎
而不敢反抗
那些平时就比自己强大的人来欺负自己就算了
就算是那些明明比自己弱小的人,也敢来骂我侮我
而不敢出气
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己所胜,轻而侮之
总之,这世界,说到底,就是一个食物链和鄙视链
别认为这世界多美好
大家都一个德行
得意就狂傲不桀,失意就怀疑人生
完全以为是个人的能力
把能力凌架在命运之上
从而形成的种种错觉
殊不知,这一切,皆是运气使然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半点不自由
比如冬季
冬气为水气
万物收藏以保暖增温
水行得旺
谁藏得厚实,谁房子大,车子好,谁就是王者
便于收藏
然后有房的人
就会鄙视那些没有房子的人
努力读书的人
等等
乘势去欺负火行
火行,就是努力考公务员,努力学习的人
当然也没事去欺负土行
土形,你不是很牛逼不?
曾经在我面前不是很牛吗?
咋啦?不出声啦?
土行就是祼行众生
那些没有房子,贪图享受的人
但房地产一失速呢
是个蚂蚁都在看他们的笑话
世间一切众生
就是争这一口气而已
显然
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的状态
究竟是有余,还是不足
有余,就财大气粗
不足,就气息低微
有余是病,不足还是病
只有不动身心,才是道场
明了一切,皆是运气使然
而非能力
也就顺其自然之力,乘风而行了
如果按照五季相生的顺序来排列
也就是木火土金水这样的顺序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只是季节自然的更替
春,夏,长夏,秋,冬
我们以长夏的土行当作自我
就能画出一个图
在这个图里面
就能看到相克的究竟是什么
任何一个行类
都会有左右
这左和右,就是季节上相邻的二个季节
左右二边是带有兼职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化之所
孤虚之地
这是属于自己的
一家人
左膀右臂
前面一个生我的,就如自己的父母
后面一个我生的,就如自己的子女
这称之为内
余下的二个,隔得很远的
就是外了
很多人在术数测事方面,总是搞不清楚究竟是内还是外
其实就是不明白这个基本原理
一切克和被克
其实都是外应
克者为妻财
妻财都是从外来的
从丈人和公司弄回家的
克我者为官鬼
表示女婿
丈夫
这同样是人家家里面的
内外之合
而有五行平衡
总之,左右之食印,是由内向外的
乘克之官财,是由外入内的
这就是近生远克,五气传变的基本规律
什么叫近生远克,近内远外呢
为什么有竞有克有胜呢?
不过就是按照季节交替的规律
气的传递顺序而已
以上面的土为例
从火气而生
即为受气
受气于其所生
然后到土的时候,达到最旺的状态
再继续往前走
土气就会生金
如果土气很旺呢?
就还会继续前进
达到水的季节
这就太过了
欺负到远处了
再继续前进呢
到达最后一个季节
已经是强弩之末
也就是木这个位置了
说到底,这都跑这么远了
已经根本没有战力了
也就是自取其侮的地方了
然后新的一轮又开始了
就这样循环往复
可以看到
任何一个季节里面
其实都是五行具全的
只不过大家的状态不同罢了
有王有相有休有囚有死
如此而已
不存在没有的问题
为什么五虫之间,要这样生克制化,形成地位的差异呢
究其根本,这些五虫,本就是运气之所生
是运气的一部分
也自然随着运气的变化而化现
本无所有
皆是一阵风
风过了,了无痕迹
杀与被杀,生与被生,皆是气之使然
不过固化,虚妄出一个自我罢了
但中国的古人,并不是完全认同命运的安排
关于运气学说,全凭自然的做法
当然也得不到主流的认可
这时候
中国大地上,另一派别的五行大师出现了
他们同样说五虫
同样是说鳞,介,毛,羽,祼五虫
但他们的认知,却和运气学说完全不同
首先在类别上面,就不一样
我们来看一看《礼记》
在《礼记.月令》里面,记载了一个中国人普通认同的五虫归类法
这一归类法,远远超过了运气学说的影响力
迅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而运气学说,则退守到了医学,命学这样下三流的领域里面
成为一些下里巴人饭后茶余的谈资
礼记以他高高在上的姿态
说道:
春,其虫鳞
郑玄注解到:龙蛇之属
夏,其虫羽
飞鸟之属
中央,其虫倮
虎豹浅毛之属
秋,其虫毛
狐貉之属
冬,其虫介
龟鳖之属
按时间上的五行进行整理一下
也就是鳞虫属木
羽虫属火
祼虫属土
毛虫属金
介虫属水
那《礼记》为才能要进行这样的分类呢?
这种分类法的好处,就是不再认为运气和自然,决定了众生
而是认为众生的进行,改造了自然和运气
是这根据众生自我的特点来进行划分的
根据附属物的轻重问题
最重的就是介壳类
当然就沉到水下面了
其次重的,就是鳞甲类
这就沉到陆地上了
而最轻的就是羽类
这就飘到天上去了
成为火
次轻的就是毛发了
按照五行的高下地位,最高为火,其次为金,其次为土,其次为木,其次为水的顺序
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类别
也就是在问自己:你,自重吗?
你,在修改自己吗?
不要怨天尤人
点背不能怪政府
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很儒学
就在同行之中
也要分个高下贵贱
鳞虫属木,龙为之长
龙就是鳞虫里面的老大了
羽虫属火,凤为之长
凤凰就是羽虫里面的老大
毛虫属金,麒麟为之长
麒麟就是毛虫里面的老大了
介虫属水,龟为之长
龟就是介虫里面的老大
倮虫属土,人为之灵长
灵长目里面的人属,就是这取名的
人有了灵
是倮虫里面最牛逼的,还能凌驾于其他四行之上
由于儒家在传统文化中的统治地位
这一说法,被广泛引用
告诉人们,要自尊自爱自重
一切都从自身找原因
而不要怪环境,怪运气,怪政府
西游记,也是延续这样的分类法
礼记,其实是强调一种秩序的井然有序
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
稳定不变
如果要变,只有自己变了
在这样轻重学的影响下
就形成了天尊地卑的思想
阶级固定了
轻重固定了
形与质的状态也就固定了
但反观黄帝内经的分类法
则是以生化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各种虫之间,可以自由进化
只看自己愿不愿意
甚至还有方有法
可以去改变现状
而不是认命
实际上,五虫的分类法
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
分宗分派,各不相同
只不过,最终只流传下来了这样二个主要派别
为什么同样是自然现象的解释
五虫的差异就这么大呢
鳞虫一会儿为水,一会儿为木
毛虫更奇葩,一会儿是木,一会儿金
介虫一会儿是金,一会儿是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就是古人对于全世界动物的认知,是及少的
根本不可能象我们现代科学一样,有如此众多的样本
同时
他们对于皮肤及其附属器的认知
也根本不科学
归类上面,没有系统的标准
我们按现代知识体系
按古人的研究思路
进行一下整理
才能整个明白
在五虫里面
羽毛,相对来说,是很容易鉴别的
基源也很清楚
就是恐龙进化出来的一个分支
这一点,内经派,礼记派,现代科学,都没有岐义
都归于火类,不会糊涂
归于火类,仅仅是因为他轻清向上,材质最轻
里面中空
用文化装逼的说法,可以说是:离中虚
离卦里面就是空心的
羽毛长这个样子,就是离卦的样子
就是火的样子
但随时随地,都不要忘记五行与季节地理的相克特性
羽毛属于火,并不是说他在夏季最旺
而是说他在冬季最旺
最保温
羽绒服就是这样来的
一旦认为夏季羽旺,就气和形弄混了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同于羽类的好鉴别
鳞虫类的动物
其实就是有三个不同的种类
这是古人没有想到的地方
总以为鳞虫是一样的
其实不同
基源都不一样
在没有分子学的古代
当然就搞不明白了
鳞虫的三个类别
首先是鲨鱼类的鳞片
称为盾鳞
盾鳞,其实是和牙齿同源的
鲨鱼与其说他长了一身的鳞片,不如说他长了一身的牙齿
这玩意儿少有天敌,也就是这个原因
谁没事去吃满身是牙齿的东西呢
除了人类这个奇葩物种之外
牙齿,古人称为骨之余气
是属水,属肾的
质地最为坚硬
显然,盾鳞的鲨鱼,归属于水类,这是没有问题的
合符古人的归类法则
其次就是鱼鳞
这也是鳞类的主要类别
鱼鳞出现的原因
是因为鱼就是一层真皮
皮肤太简单
容易被敌人伤害
怎么办呢?
最初这些水生动物,就是分泌沾液
比如泥鳅,鳝鱼之类的
一身的沾液
敌人就不容易抓住自己
滑不溜湫的
纵然被敌人抓住,一口吞下去
想一想,这全身都是千年老痰
还不恶心死敌人?
后来,发现这沾液的弱点
不能抗击一般的硬性攻击
就从粘蛋白进化到了鱼鳞
因此,大家去刮鳞片的时候
就会有一种感觉
这鱼鳞就象粘在鱼身上一样
其实是真的
真的是粘上的
他和哺乳动物的毛发一样
掉了,也能再长
并不是说掉一片就少一片了
即然直接来自于真皮
具有生长的属性
我们就容易理解,这鱼鳞,其实就和人的指甲盖是一类的
都是由真皮长出来的
而指甲盖,在中医里面属于木
鳞虫属于木,是指鱼鳞
这是有理论基础的
在进化的过程中
温度越低,则物质就越坚固
密度越高
也就是热胀冷缩的基本物理
在最冷的冬天和春天
动物还需要潜藏在水里或者土里面
因此属于下
地下的意思
利用这种冷的特性
就发明了进攻与防守二种武器
如同矛和盾一样
最为坚硬的寒冬
水行
牙齿就是进攻性的武器
而盾鳞就是防守性武器
而到早春的寒冷里面
木行
就进化出了次硬的武器
爪甲,角,都是进攻性武器
他们没有牙齿坚硬
但可以生长
漏在外面
断了还能再生
而鱼鳞,就是防守性武器
生物往往需要攻守坚备
才能战天斗地
鳞虫的第三类
就是蛇,蜥蜴类
这一类鳞片,其实是整体的
根本不可能一片一片的拧下来
他们并不是来自于真皮
而是来自于表皮
其实就是死亡的细胞形成的
虽然也是由角蛋白组成
但实际上没有生长功能
只能长到一定的程度,就蜕皮
蛇蜕,就是蛇蜕下来的皮
还是一味中药
即然来自于表皮
没有生发功能
我们就能发现,他其实不应该归于鳞类
而是介类
鳞和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介是整体性,只有几个大片
而鳞则是小片组合而成
显然,类属都错了
说蛇龙之类,为鳞虫的礼记,在这儿,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运气里面的鳞类,恰恰不包括蛇,蜥蜴类
至于介壳类
也是乱成了一锅粥
同样也分为三大类别
是哪三个类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