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十一讲 天玄地黄生正绿

昨天讲到《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里面的一段话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

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病之且死,必先传行

至其所不胜,病乃死

此言气之逆行也

故死

病之且死,必先传行

传就是传给自己所克的五行了

木之有病,传之于土

也就是木克土

只有不断的传变,才能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也才能确定最后必然崩溃

有些事情,大家都在收藏,就不一定是骗局了

比如文玩字画等等

再比如为了防止特朗普的贸易战,各国央行都吓得不轻,大量贮备黄金

造成的价格不断上涨

这样子持续过二三年也是有可能的

等等

只有大家都是为了脱手而传行

才会造成最后的死亡

等传到自己克制自己的一方,也就结束了

为了怕后人不理解这段话

紧随这段话的后面

素问.玉机真藏论还举了例子进行说明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

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

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

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

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

此皆逆死也

官煞星成了最后一棒

印枭不受官煞的传

就结束了

那有什么用呢?

玉机真藏论说了一个实用小窍门

"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平时说这个生那个死的,不好说

但又想显摆显摆自己的能力

怎么办呢

有办法

你将一天一夜24小时,分为五个等分

也就是每一分是4.8小时

这样一天一夜之间,就有了五个时间段

然后,就可以根据死在印前官煞,来说别人要死在什么时间段了

比如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

是吧

这人好了,心有问题

那就死半夜里吧

睡着睡着,睡死了

以半夜为肾水所主

再比如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

这不肺金有问题嘛

好说

那就中午去死吧

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不过,这是医学的问题

命学可不管这些

渊海子平里面,也对印绶进行了论述

所谓印,生我者也

即印绶也

这句话没有问题,能理解

经曰:有官无印,即非真官,有印无官,反威其福

何以言之?

大抵人生得物以相助,相生,相养

使我得万物之见成

岂不妙乎

故主人多智虑兼丰厚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

如果见到了官煞,克制我的

没有见到印,这不是好事呢

不是真的什么做官做管理

有可能是索命的

官煞重,得有印枭能接盘才行

但如果有印,没有官呢

这就是好事了

至少说明了这个人多智慧并且家境不错

这是首先论述了官与印之间的关系

如果有官无印,那会比较麻烦

但有印没有官,是可以的

继续往下看

盖印绶畏财,主人括囊

故四柱中及运行官贵,反成其福

盖官鬼能生印,只畏其财

而财能反伤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印绶最怕的就是财星了

也就是所传的那外我克的位置

如果命局有印绶

在行大运和流年中,遇到官贵

这是不要紧的,反而是飞黄腾达之象

为什么呢

这官贵不是最后一棒啊

反而吃到了最后的红利

就比如前年黄金已经由三百多人民币一克,涨到了四百多人民币一克

涨幅已经惊人了

但有一个浙江的土豪嫁姑娘

配嫁了八百多万的黄金

现在看来

人家这是飞黄腾达了

而不是成了怨大头

可见,只要不是最后一棒,就没有问题

游戏继续就行了

如果印枭在命

在行运和流年上见到财

这是有问题的

我们继续往下看

此印绶之妙者,多是受父母之荫

承父之背财

见成安享之人

若又以两三命相并,当以印绶者多者为上

又主一生少病,能饮食

印绶并不是坏事

有了这个东西,就能暂时放置一切危险

所以,是一个坐享其成的好命

喜欢吃美食

一生少疾病

或若财多乘旺,必多淹留

但如果财一重,并且财处于旺相,得时得令

这命就坏了

虽喜官鬼,而官鬼多或入格,又不可专以印绶言之

印绶会希望有官煞来生他

但官煞如果太多,则可能就是官煞格了

而不能当印看

假如甲乙日得亥子月生

丙丁日得寅卯月生

戊己日得巳午月生

庚辛日得辰戌丑未生

壬癸日得酉月生者,是也

这举例,就是徐子平认可的

日生印月

即为真印

我们要看的,是最后一句话

其余以类言之

最怕行印绶死绝运

或运临死绝

复有物以窃之

即入黄泉,不可疑也

也就是说,徐子平也认识到,印枭这东西,就是阎王,管生也管死

主成也主败

但他认为,如果印绶走到了死绝的大运或流年上

就需要非常注意了

或者是印绶的运气,再遇到死绝的流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人是不是非死不可呢

不一定

还得看其他的字

如果还有其他的字,来克制印枭

比如见财了

比如见劫财泄印了

即入黄泉

这下真没救了

没什么疑问了

然而,看起来古人言之确凿

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医家,命家,五行家

对于印的判断并不是统一的

是应该以年找印?

还是月支直接作印?

还是日元找印?

甚至还是风水朝向找印?

如果是朝向的话,那都是左边青龙为印,右边白虎为食神了

反而简单了

青龙不厌万丈高

唯恐白虎抬头望

这都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无尽的困惑

到医学也是一样

人往往生病带有随机性

并不知道心肝脾肺肾哪个生病

要病之后,才知道印

知道印,才知道死

这就没有办法预测了

想要提前知道,并且养生

就需要准确的知道,自己的印究竟是什么

要明白这个问题

其实也简单

只需要懂点生活的常识就行了

有一次

我们的领导,大大在讲话中

引用了一句俗语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

这句话的俗语,较为完整的,一般说:绳从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或者麻绳单从细处断

这其实就揭示了世间事物复杂的变化中,是有简单规律的

即然知道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那必然是最弱最细的那一个点

容易断掉

因此,只需要按照相生的办法,找到最弱最细的五行

在任何拉力的作用下,这就是最容易断的地方

而不拘于年月日时

毕竟死人这件事,是不分大小的

各种死法皆有可能

按这样的看法,就极容易真的看准一个人的死期了

不过,没什么意义

当死的终归要死

不死的不看也会活

人生当豁达

而非拘于鬼神

同理

风水上面

也要看最弱的地方

无论是方位,还是房子的布局

医学上,也要看最弱的脏腑

总是趁虚而入

回到气色上面

颜色是与五味完全不同的内容

五味主要是讲水的滋味

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知晓其味

如果在空气中,那就是嗅觉所主了

也就是成了气味了

而不是滋味

颜色所揭示的变化之道

即有气色,也有形色

反应的是气态和固态的变化

其循环往复,也遵循着四时的变化

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颜色

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这个季节的主色调

这些都是气色的变化

但人还有固定的颜色

能变的是气色

不变的是固态的颜色

比如白种人

黑种人

黄种人

等等

这些颜色,染在固体里面了

其变化就比较缓慢

甚至终身不多变化

大不了,就是死了变成一个惨白的脸而已

气色和形色

各有自己的主题

气出于天

天气是通达无碍的阳象

形成于地

地形是阻碍不通的阴象

天主生,地主成

天主气,地主形

差别很大了

我们可以从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得出结论

春夏季节,温度越来越高

因此属于天

属于阳遁

我们是按温度的升降来划分的

这属于气,属于生长

其色就是气色,为天色

相反,到了秋冬季节,温度越来越低

因此属于地

属于阴,属于形

属于收藏

其色就为形色了

为地色

这只是一种分法

我们还要知道另一个形态上的天地分法

夏秋,万物在空中,为天

冬春,万物在地下,为地

这是天覆地盖的模型

为什么出现二种模型呢?

这是因为后一种模型,讲述的是万物的出入过程

地为内,天为外

由地到天谓之出

由天到地谓之入

其本质是乾坤学说的天地化

也就是说,后一种分类法,是内外乾坤学的内容

不算是正儿八经的天地学说

当然天地到了乾坤里面,也就不是正儿八经的乾坤学说了

这二大学问,要随时能切换

才能真正的理解古文化

回到气色与形色

形色之所以成形

就是因为温度越来越低

万物才变得坚硬

行动迟缓,甚至停滞不动

也就成形了

先按运气学说给他们专用名词

上半年,也就是春夏季节的主气,称为司天

管天气的

下半年,也就是秋冬季节的变化

称为在泉

管地形的

司天的植物,从嫩绿变得老绿

青绿色是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而到了秋冬季节

天气变冷的时候

树叶发黄

种子黄了

层林尽染

黄色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金黄的大地,就充满了希望

在古人眼中

天本身就是青色的

青天,是古人经常用的一个术语

这种青,又称为玄

古人眼中的地,就是黄色的

可能那时候的中国古人,没有漂洋过海

不知道地球上还有白种人,黑种人

反正在华夏大地

天青,地黄

就成了古人眼中的现象

或者说,天玄地黄

如果我们将天色的青色和地色的黄色

等份量的混合在一起

模拟天地交互以生万物的情况

会是什么颜色呢?

如果真这样做

将等量的青色和黄色调和在一起

就会出现大地的生命之色

绿色

水也绿了,植物也绿了

生机来了

头绿没绿,不知道

反正天地从此交织在一起

这位置就是形气变化的地方

他处在天之下面,地之上面

天下谓之天庭

大地呈现黄色

将这天地交界的地方

就称为了黄庭

也就是人部

从此,中国哲学有了天,地,人三才三部

再到后来,九州九野

都离不开三才

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对稳定

因此地球的温度也是相对稳定

在一定的区间里面变化

而不是无限的高温或者无限的底温

这样,在天地之间

就总会有一些物质,一直是气体的状态

也就是天的基础 

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总会是固体的状态

这就是地的基础

但黄庭这个位置,最为重要的特点

就是变化

他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在气态,固态,液态之间变化不断

最为明显的就是水了

也就是内环境的主题

有他就有命

无他就无命

天气地气,在此交相,而变生万物

称为气交变

道家将人体也看作一个小天地

因此,在人体之中,也规定了一个黄庭的部位

这个部位,其实就是胃脘部位

上腹部

《黄庭外景经》里面开篇说道: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呼吸庐间入丹田。

这句话就说到腹部的得性

是众神之所在的地方

他上面有上腹部的黄庭

下面有下腹部的关元气海

前面有神厥肚脐

后面有肾区命门

呼吸之气,只有达到这个区域

才是正确的呼吸法则

dabb7b0402bc5d6f50abaa98d896f6c.png

d46501bff6bf5d228e3dc4cfa070710.png

但黄庭和丹庐这样的术语

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位置

在古人眼中,时间和空间就是一体的

有空间位置的事物,必然也有时间位置

只有在相应的时间,相应的空间,才会有相应的事物

不然就都乱套了

当下你的位置,百年前不知道是啥在哪儿

没有时间的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空间的时间也是没有意义的

黄庭和丹庐

也可以在四时循环的八卦图中

找到他们对应的位置

黄庭在时间上面,就是指的冬春之效,丑寅之时

艮位之所,东北之地

在这一时节,正是黄土下面的万物,开始萌发新芽的时期

古人将此引申到生命最初的状态

最早的生机

称为黄芽

成为丹法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

因为处在冬春二绳之间

冬为肾,春为肝

因此,黄庭离不开肝肾

如人之根核

有了他,就有了生命的开始

浆粥入胃,则虚者活

总之,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而与之相应的,就是丹庐了

丹庐位置,就在夏秋之间

湿热交蒸之时

坤土之位

未申之所

西南之方

夏季属于心火,秋季属于肺金

因此,丹庐离不开心肺

处于心肺之间

呼吸血脉

要从丹庐深达艮位

艮者,根也

a36a20a9d37bb88344135b8df80a206.png

这样,我们对于天罡,地煞,天门,地户,黄庭,丹炉

等等古典术语,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十讲 生死阎王看印枭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十二讲 老子铭里的世界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