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十二讲 老子铭里的世界

有了丹庐,黄庭以前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些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试着全文解读一下《老子铭》的正文

看看汉代人,是如何评价老子的

人之一生,修行又是为了什么

于惟玄德,抱虚守清

关于我们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做,才合符修行之大道大德

要点只有一个,抱虚守清

抱虚,就是以心灵为主体

而不是沉迷于各种物质世界

守清,就是内心要清净

而不要被各种烦恼躁动的心,支配了自己的人生

简单的说,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但还要不是低级趣味的精神快乐

而是高洁的,高尚的,理性的,清净的精神世界

这是老子一生所追求的玄德

玄德就是私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与明德相对

明德就是公德心了

对外了

乐居下位,禄执弗营

人应该安贫乐道,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要知足

只有对当下的生活处境能感觉到满意了,才没有更高追求的欲望

不断膨胀的欲望,正是毁灭自我,让自己变得躁动不安的主要因素

乐居下位的乐,就是满意的意思

而面对那些高官厚禄,不要去执著

有是自然,无是自然

不要被这些名利买断了自己的一生

当老之将亡,回首一生,不致于就是给别人打工了一辈子

为绳能直,屈之可萦

同时,自己也要有担当

在其位的时候,能够立之规矩

激风移俗

而当退下来的时候

也能委婉从容

能屈能直

这才是道之本性

不是一味的强调屈之柔性

也不是一味的强调直之本性

三川之对,舒愤散逞

三川大地,都能遂顺心意

没有不开心的处境

没有不开心的时候

人之一生,没有愤怒,没有得意,不逞能,不失意

这不就是精神最佳的境界吗

阴不填阳,孰能滞并

只要不被物质和欲望控制了自己的人生

人人都是神仙,人人都是自由的

谁又能够让你停滞,让你失去自由呢

见机而作,需郊出坰

如果问人之一生,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对的,才是合符道德的

这其实是没有标准的

究其根本,只有一个:见机而作

随着个人的处境,去修自己的行

将自己从物质的奴隶中,解放出来

人生不易

潇洒一回

潇洒正是神仙的表现

去掉那些名利是非

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去到乡下郊外

过上闲云野鹤的日子

肥遁之吉,辟世隐声

易经里面的遁卦

其上九说道:肥遁,无不利

一个人,能够安于本分,功成身退

在最恰当的时机,隐退自己

这就是无往而不利的事情

懂得避世的道理,懂得看着别人发声,而不争着去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在修行之中

见迫遗言,道德之经

当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候

被尹子滞留

从而留下了道德经

讥时微喻,寻显推冥

在这里面,他评论了世间一切现象

也微言晓喻的希望人们明白,精神世界的宝贵

根据那些显现的现象

而推理那些内心深入,难以企及的精神

守一不失,为天下正。

从而达到守住精神世界而不遗失

从而作为天下所有人的表率

将人们从世界的奴隶中,解脱出来

处厚不薄,居实舍荣

是如何解脱出来的呢?

二点

让自己多学习,厚积功

而不要轻薄的去从事

只有扎实的功底与能力

才能让人进退有序,一击中地

而不至于动不动就亏本了,被打压了

一切灾难,都起于轻薄而不厚积

当人懂得不断加重自我的修养时,不轻率从事的时候

世间的事情就容易处理了

另一个要点

就是人要务实

而要放弃那些虚而不实,华而不实的虚名

不是为了一个好听好看,就乱花钱,卖掉自己

实属置自己于虚幻之中了

稽式为重,金玉是轻

在人世间,要以法则为重

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只看到金钱

金玉在法则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去遵循法则行事

金玉也就自在其中了

违背法则去追求金玉,祸害也就如影随行了

绝嗜去欲,还归于婴

去掉自己的嗜好,去掉自己的贪欲

让自己回到无忧无虑的婴儿状态

那时候,你什么都不担心,什么都不用思考

没有嗜欲,而自然成长

皓然历载,莫知其情。

这就样平凡平淡的生活,能够数年如一日

安心做一个平凡平常的人

这就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道家高人了

尽管没有人知道你内心的幸福与安宁

颇达法言,先民之和

这样的处境,无忧无虑,无灾无难,处实处厚,可以作为座右铭,来作为一生的准则

他与远古人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是吻和的

这是自由的

不是教化出来,生活在谎言世界里面的,不得不戴着面具,虚伪生活的自己

要以无为,大德用成

究其要点

就是达到无为的内心境界

从而在外在的德性显现上,无所不为

能成就一切

进退无恒,错综其贞

只有这样,才能进退没有即定之规,没有固定之法

完全见机而行事

错综变化,看起来极为复杂

其实都是简单的内心无为情况下的随缘

以知为愚,冲而不盈

在老子看来,那些不顺应自然,而机关算尽的,自以为自己能力超强的聪明人,其实是最为愚蠢的

处处去显现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安上各种责任

强调自己在为谁为谁的活着

好象离开了他,地球都不能转了一样

这样的人,劳而无功,躁而不安,一生愚痴,未见真我

怎么能谈得上智慧呢

纵然是做人,也是要在各种对立的场合与处境中

保持自己的谦虚

不要高估自己

认为只有自己行

只有不盈的地方,才能成为大海

只有不盈的内心,才能成就圣人

任何自以为是的心态,都是病态的

大人之度,非凡所订

这种大人的度量,绝不是那些强调自我能力,自我责任的人所能理解的

凡人,无法想象这样包容一切,明明能力逆天,却还有虚言请教的心态

礼贤而下士,向万物学习请教

才合符易经所说的: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九等之叙,何足累名

何必为了统治者创造的各种阶级,而累死自己

这些阶级,只不过是奴役那些贪执的凡夫罢了

怎么可能成为背在精神的枷锁

人不为名所累了

也就从社会中解脱了

人不为利所累了

也就从物质中解脱了

人为虚伪所累了

也就成就真人了

同光日月,合之七星

这样的人,就象太阳和月亮一样

照耀着一切物质下的世界

也象北斗七星闪耀在夜空中一样

指引着人们幸福的方向

出入丹庐,上下黄庭。

纵横出于复杂社会组成的人间生活

丹庐,这里就是指社会生活了

世间就是一个大火炉

每个人都在其为烧烤

人人都在其中焦虑

焦虑未来,焦虑生活,焦虑孩子,焦虑老人,其实是自己的内心被社会的各种欲望给烤焦了

如果能够在社会这样的大火炉中,还能纵横自在

就是真神仙了

在天地之间,黄庭之中,自然之内

还能如入无人之境

精神充足而自由

无拘无束

此非圣人,谁是圣人呢

背弃流俗,含景匿形

去背弃那些流行的道德法则啥的,去掉那些条条框框给自己的束缚

人本自由,何须他力

舍景匿形

放下对环境的执著

隐藏自己

所谓隐藏自己,就是自己不要去干预自然

凡事别人能干的就让别人干

实在没人做了,再自己上

物我两忘

唯顺自然

就了不起了

苞元神化,呼吸至精

去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守住自己的本心,初心和元神吧

你本不应该这样累,不应该这样苦

这一切,都是教化出来的

婴儿哪来的这一切苦难?

去呼吸自由的空气吧

这样精致自由的人生

才是不虚妄的人间一世。

世不能原,卯其永生

世间人不明白老子的良苦用心,全在精神世界的自由和社会生活的圆满

只是看到老子活得寿命很长

活了几百岁

就去追逐这样的长寿

这不是搞笑吗?

舍弃根本,而去追求成就

这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怎么可能达到目的呢

天人秩祭,以昭厥灵

没有人真正的去祭奠老子的真实思想了

也无法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羡彼延期,勒石是旌。

我也是羡慕他这样一生的幸福生活

因此刻下这块石碑,用作记念

在老子铭这篇铭文里面

我们能看到汉代人对于道德经的理解

不神化

不仙化

并且还知道道德经的本质

中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但又不是阿Q式的自我麻醉

以务实的态度

自于驰骋在天地之间和社会之中

从而不虚度一生

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后世因为不断的造神运动

各门派都要将创造者,打造成人人仰望的神

也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神化路线

经过几千年的添油加醋

也就面目全非了

不过,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洗去老子身上的颜色

我们是要研究颜色

老子铭,只是黄庭经的开胃菜

我们继续五色

颜色主要由大体系构成

一类是红黄蓝这样的彩色体系

另一类是黑白灰这样的亮度体系

二者在中国文化里面,所代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

红黄蓝的彩色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色体系

代表的阳气的变化

没有阳气,就不可能有彩色

其反应的本质,就是离火的状态

而黑白灰体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度体系

代表的是阴形的变化

反应的本质,是坎水的状态

二者是水火之别

彩色体系,在恒温动物来说,就属于气色了

而黑白灰体系,则属于形色

无论是彩色体系,还是黑白灰体系

都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色

肯定还有很多人记得,为什么彩色体系是火色

他是铁烧红烧透之后

迅速放入冷水之中

这一过程,称为淬火

从冷水里面捞出来

铁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或者说是火焰

其颜色就是彩虹的顺序

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依次是火色由高到低

火色的高低,最为直接的影响

就是造成了铁器的性质改变

铁器出现了刚柔不同的变化

越是偏红,铁器的硬度就越大,也就显现了刚性

越是偏青蓝,铁器的硬度就越小

也就是显现了柔性

如果单纯看彩色体系

就会认为红色是造出来的铁器,硬度最大

刚性最大

这与实际情况,略有差异

实际打铁过程中

还有比红色更刚的火色

那就是白色了

白色最为刚火

超越了红色

那是不是越刚越好或者越柔越好呢?

当然不是

刚性很强的铁器,使用的过程中,就容易缺口

折断

这都是火太过了

但如果偏于柔性

铁器在使用过程中,就是一个软的

容易卷

刀刃卷了,就是火色不够

得重新去见火

那究竟应该是刚好,还是柔好,还是刚柔适度好呢?

这要看处境和用途

有些处境,需要最高硬度的刚

才能通过

有些处境,则需要极柔的铁器

才行

现代刀具中

往往会根据用途的不同,制造出各种不同硬度的钢铁制品

供人们使用

人也一样

处在刚柔之间的哪一个位置,就是自己一生的性格

有人至刚,宁折不弯

有人至柔,就是扶不起来

真正让世间万物出现食物链和自然法则的

并不是五行的生克

而是五行的暖冷,打造出来的刚柔

你为什么害怕老虎,甚至害怕狗?

因为他们太刚了

强硬过你

你拼不过他们的硬度

就害怕了

但如果你用了枪

武器硬度超过了他们的骨头

他们就害怕了

世间一切生物之间,都是刚柔在左右着

由此

易经创造了二类爻

一类为刚爻

一长横

一类为柔爻

二短横

刚柔相推,而八卦显现

万物的规律,就尽收眼底了

刚柔在人道之中,是如此重要

是一切变化的先祖和原因

也是生物神性,作出决策的依据

即然如此重要

我们明天就重点讲一讲刚柔之道

古往今来,我们究竟要刚还是要柔的问题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十一讲 天玄地黄生正绿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十三讲 圣人三德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