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白论第五
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
坚白石这样称谓,可以吗?回答说:不行。
曰:二,可乎?曰:可。
说:只称呼二个比如坚石或白石,可以吗?回答说:可以。
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问:为什么呢?回答说:没有坚但有白,所以有这样的复合名词。没有白有坚,所以有这样的复合名词。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
说:见到白色,不能说没有白色,摸到坚硬,不能说没有坚硬,而且石的特性也就是这些,难道不能将他们并在一起称呼吗?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回答说:眼睛不能见到石头的坚硬,但可以看见他的白色。所以没有坚。感觉不能得到石头的白色但能感觉到石头的坚石,所以没有白。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回答说:天下没有白,不能看见石头,天下没有坚,不能称为石头,坚白石并不分离,说他藏有这三种特性,可以吗?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回答说:是自己的特性在收藏,而不是石头的特性在收藏。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盛盈。其自藏奈何?
问:其白色,其坚硬,石必须兼有才能显现这种形象,说是自己的特性在收藏是什么道理呢?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回答说:得到石头的白,得到石头的坚,得到与不得到是出现了分离,不得的分离出去,因为他们不能兼有石头的形象,所以才分离,分离,就是指的收藏了。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
说:石头的白,石头的坚,见到与没有见到,二种特性与三种特性,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相互兼有才具备形象的,这难道不是石头显现出来的吗?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说:物体的白色,并没有说只有那一个事物有白色,物体的坚硬,并没有说只有那一个事物有坚硬,没有固定是因为天下物体所兼有,怎么可以说是石头独有的呢?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已。
问:寻找石头,并不是他没有石头,没有石头,又还怎么称为白石呢?他们不能分离,否则就没有石头这一本体了。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回答说:说石就是一个体,坚白是二个性,他们表现在石头上,所以才有的能感知,有的不能感知,有的可以见到,有的不能见到,感知与不感知是相分离的,见到与不能见到是相互收藏的,即然有藏,怎么可以说没有离呢?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
问:眼睛不能看到坚硬,手不能摸到白色,但你不能说没有坚硬,没有白色,只是人体不同的功能,不能互相取代,坚与白在石头上,怎么可以分离呢?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为坚。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回答说:坚硬没有加在石头之上才是坚,是所有事物所共有的,并不固定为那一个物为坚硬。而坚硬必然是坚硬不坚硬的物,石物如果独有坚,天下没有同样的坚,这才能称为石头的坚藏。
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与之然。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力与知果,不若因是。
白自然也不能有单独存在的白色,怎么能说白为石物所有呢?若是白色的必然是白,那么就不需要借助白色的物体而应该有白。黄色,黑色也是一样。石中间本就没有,怎么能叫坚白石呢?所以才分离,离开的原因就是因为知见的结果,不是因为石头(不若因是,是,代指石头)。
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
而且白,是因为眼睛和光线的综合作用,如果光线没有了,则光线与眼睛都不能看见,但人却能感知,如果人也不能感知,这就是见离开了。(火,五行之一,代表各种光明,光亮,如太阳等。可以翻译为光线,比较容易理解。)
坚——以手,而手以捶;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坚,是因为手,用手去捶,是捶到了手,知道与不知道那是神的作用,如果人感觉不知道,这就是离。分离出来的兼用天下,他才是独一而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