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九十三讲 黄庭经缘起

黄庭经本身是一个单行本

重在记录古人的医理观和修行观

即现在的黄庭外景经

一般来说,历史上或者我们说到黄庭经,都是指的黄庭外景经

为说外景经,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这二个字

比如历代书法家,如王羲之写的黄庭经

都是这个版本

而黄庭内景经,则会称全称

内景经在宗教化的改编中,增加了大量的细节描述

但在理论上,抛开吹水吹牛的部分,其实并没有增加什么

因为宗教的意味很浓

所以,内景经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太上琴心文》

让人一看到书名,就感觉到高大上

我们在解读过程中,凡是黄庭外景经,都统统称为黄庭经

凡是黄庭内景经,都称简称为内景经

二者因为是完全相同的内容

我们将黄庭经和内景经,相关章节放在一起讲解

让大家全面掌握二者的相同和不同

黄庭经,分为上部经,中部经和下部经三大节内容

而内景经则共分三十六个章节

二者的对应关系是

黄庭经的上部经,对应的是内景经的上清章第一至治生章第二十三。

黄庭经的中部经,对应的是内景经的隐影章第二十四至肺之章第三十四

下部经对应的是内景经的隐藏章第三十五至沫浴章第三十六

也就是说,二者的顺序是完全没有错的

我们先看黄庭经的上部经

也就是对应的内景经的上清章第一至治生章第二十三的内容

上部经主要讲的,是修行的部位和功能

包括四大部位

分别是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和琼室四大部分

我们先看缘起部分

关于黄庭经的这些章节名,都是我加上去的

方便大家的整体理解

一般经典,都有缘起

也就是说这本经的来历

黄庭经的缘起很简单,二句话: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

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这就说明写这本书的人,应该还是道家里面的人

比较推崇老子

太上老君,闲坐着没事,就作了这个七言诗

七言,就是指每句话有七个字

诗歌的形式

干嘛呢

用来解说人体的身体和各部分能够运动的原因

即讲有形的命

也讲无形的神

神就是性

不要理解为那此天上的幻想中的神仙

这就指出了性命双修的基础

就这样二句缘起的话

到了内景经,就进行了大量的改装

我们来看对应的内景经,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作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就问服不服

二句话,改装成了十三句

那宗教式的缘起,又是怎么吹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对于太上老君进行了改造

变成了玉晨君

玉晨君就是上清之主,灵宝天尊

道教经典《洞真大洞真经》里面说道:

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辉焕耀,鑫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有形为人

这段话的意思

就是说:

玉晨这一名词

玉,就是指身体

身润如玉

健康的身体就叫玉体

不健康的身体,是不能叫玉的

玉之最初,就是玉晨

身体最初,那一点元神,寄胎母氏,最后化形为人的

形神之初始,就是玉晨君了

玉晨君的地位,在后期得到大幅的提升

与太上老君是并列的

当然,对于上清派来说,玉晨君的地位要高于太上老君

这是派别自己的贴金问题

而《洞真大洞真经》这样的书,本身就是上清派的经典

最早由东晋道士杨羲受南岳夫人魏华存传授后,于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整理成书。后传予许谧mì、许翙huì父子。是上清派比较重要的早期经典之一

到了《云笈七签》的时候

玉晨已经成为大道的化身了

《云笈七签》卷三说道:

玉宸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

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

所以不有而有

不无而无

视之无象

听之无声

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

道君,即审道之本

洞道之元

为道之炁

说道底,其实就是人最初最元始的状态

处于有形无形之间

再详细点,共实就是玄门里面的欲

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

原来称太上玉晨大道君

全称更复杂

一气化三清上清居禹余天真登上清境 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

简称就叫太上道君

他是三清天里面,三清尊神的第二位

在道观的三清殿里面,其塑像居右位

大多都是手捧如意的形象

道教的三清大殿

一般都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

也就是道教最高神,三清

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

这是老大

上清灵宝天尊

这是老二

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

这是老三

9956cad43dd6bf221c695eca17f5cf3.png

三清道祖,有着厚重的历史脉络

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是道家各门各派争出来的布局

早期道教,就是奉老子为教主

道德经为教义

称之为老君

这是唯一的神

但后来上清派的兴起,总感觉得创立点比老子更高的神

才有了灵宝天尊

但上清派本身,并不是很重视传教活动

所以,灵宝天尊最初也不是很出名

倒是到了晋代葛洪那儿

开始创立元君的概念

也就是元始天王

正式成为宇宙的本源之神

用来解释老子从哪儿来的问题

元始天王,也叫盘古真人

反正啥啥的,就是说他是本源

到了唐代,上清派死灰复燃

才想起自己的玉晨君

但这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最终只能排在第二了

这样就定型下来了

道德天尊老子,是人类之祖,用道德来解释了世界

灵宝天尊玉晨始,是身体之祖,用来解释一切有情众生的起源

元始天尊则用来解释一切万物的起点

后来,在封神演义里面,再次神化

认为这三者,都是道教大仙鸿均老祖的弟子

只不过,这暂时还没有得到道教的吹捧

明白了玉晨君的来历,我们就知道内景经是上清派改造的结果 

在上清紫色霞光的至高虚神之前

紫色,就是内宫最高的能量之色

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有情众生

这样的能量之色

虚神,就是无形之神

与有形之体相对应

在这些无形的主宰之中

最厉害的是太上太道的玉晨君

是他创造了形体和神灵

他闲坐于蕊珠,创造这了个七言诗

散化成为了五行,变化出了一切神灵

用来指导身体的运动

这里面,蕊珠就是指花蕊

大家在神像里面,经常会看到一些神啊,佛啊,坐在花蕊之中

963931e5c208f3db9459f6b1c453683.png

这就是玉晨君的画像

坐在花蕊里面

1e3f33fe62ca7ed499ac44fa3b2058f.png

再看这一尊佛像,也坐在莲花的中心

这些神佛为什么要坐在花上面呢?

这儿的花,其实是指世间社会上的生活

花花世界

他们稳坐在花花世界的中心

不动身心

随境变化,花谢花落

内无起伏

传达的是这样一种修行理念

而众生是随着花花世界的变化,动而不息

心中浮燥

总感觉要做点什么

这就是区别了

所以,在创造形象的时候,很多神佛,都喜欢花

世人就如花开花落,不由自主

而得道的人,则刚刚相反

一切自主自由自在

由他花形花落

本来,到散化五形变万神,就与黄庭经相同了

但内景经,还得吹一通彩虹屁

说一下功能

引诱后人

所以继续说下去

玉晨君坐在花花世界的中心,作出了这首七言诗体

就是黄庭内景经

作出来之后

琴心三叠舞胎仙

这句话,我们要重点解释一下

琴心,本来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说的是司马相如,以琴声传情卓文君的典故

核心的语义,就是寄寓于琴声的情思

三叠,是古人弹琴的一种技法

一种演奏技巧

是指将乐曲演奏到特定段落的时候,重复三次的处理方式

所以,琴心三叠舞胎仙,本来是比较简单的彩虹屁

说内景经,能够突破人的心障,至达人的本心

让人们顿悟无上大法的意思

但后人在解释的时候,越来越复杂

以至于将琴心三叠认为是高深的气功

一种牛逼得不行的武功

杀人于无形

这就有些太过了

我们在章节里面的位置也能看到,这个词语,与气功风牛马不相及

纯属吹捧内景经的话

继续吹

九气映明出霄间

九气,就是五大生气,四大成形

12345为生气

6789为成气

生成之气合而为九

得以成为一切众生

生成之九气,在得到内景经后,内心明达,高出霄汉

认知被提高到无限了

神盖童子生紫烟

神盖童子

就是指一切众生的心神,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一切形体

众生有病,是因为心神无法自由支配肉体,才叫病

比如手痛,其实就是指心指挥手的功能受限了

头痛,就是意识支配头的功能,受限了

意识并不想这样痛

但身体不听神的使呼

所以就形成了病

如果神能完全支配自己的身体

那就是健康的

神全部支配身体的象征

就是重新焕花出生命的色彩

紫烟

后面还会提到紫烟

其实就是生命之气

正因为内景经有这样多的好处

所以,是曰玉书可精研

这本书,是值得仔细研读

这还没有吹结束

继续

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将这本书,读个上万遍

就可以上升三清天

人的所有灾难都消除了

所有的疾病,都痊愈了

也不再害怕外面的虎狼

再凶残,也能度化掉了

并且,还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让自己得到永生

吹捧结束

这是常见的宗教式缘起

要吹到功能无限神化

才能让别人心生诚信

也才能当真

尽管内景经的缘起和黄庭经的缘起,相比较来说,就是增加了一大通的吹捧和神化

但其中有很多道家术语,也有厚重的历史,值得我们了解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紫这样一个色彩

0ec35f7b8a1d3c8c23aef08ce9ae4ab.png

我们来看这样一张图

这是常见的玄空里面的颜色图

如果将这个图,比作人体

9的位置,就是紫色的

代表的是头部

乾元之首

2和4为肩

5为黄色,代表的是胸腹部

1为白色,代表的是下丹田

常说的紫色,就是生命内在的颜色

紫气东来,就是生命初生

这知识对于理解古人的身体观,还是重要的

说完了缘起

就来到了第一个正式的章节

下丹田

下丹田,就是指的下腹部

而这,则是黄庭经最为主要的论述点

为什么要以下腹部为始点,开始讲呢?

这是因为,这地方,就是命之所起

整个肠道,就象厚重的土地一样

生命之气,完全起始于肠道

尤其是小肠

如果不是小肠吸收营养,生命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

任何植物,都有根本

ef56953265eca0c33deaa123acda06f.png

根,就是现代植物学上面称的根

植物的营养器官

而本,就是现代植物上学所说的茎

茎,就是本,本就是茎

只有茎才能发芽,才能繁殖

因此,本钱,就是能繁殖的钱

而常见植物的根和本,都是长在土里面的

只有大地才能供养他们营养,让他们翻本,长大

对于动物来说,动物当然也有根本

动物的根本,就在肠道之内

这是生命开始繁殖的地方

所有的健康,都是由肠道健康开始的

但疾病却不一定起于肠道

即然以植物来比喻身体

根和本,在肠道

是能增益长大的地方

那必然还有枝叶

中丹田,就是主干了

头部和外面的运动肢体,就是枝叶了

只要根本还在,枝叶再怎么坏

也能重新长出

常见疾病,一般是枝叶的问题

其实不要紧

扛几天,也就好了

但如果根本出了问题

那就危及生命了

人应该培土固元

以丹田为养命之基础

但是不是枝叶就不重要呢?

当然不是

如果没有枝叶,根本也吸收不到营养

所以,外在的枝叶,也需要养护

枝叶,就是性

神性

根本,就是命

性命双修的意思,其实就是象植物一样,即维护上面的枝叶,让他们得到阳光和雨露

又维护下面的根本,培土固元

根本出于腹

枝叶出自头

头上面最重要的是眼睛

人因为看到什么,就往往迁动了自己的缘心

象向日葵一样,扭动着自己的头

对于圣人来说

为腹不为目

修行之路,以根本为主

枝叶为辅

相辅相成

这正是黄庭经的主体结构

为什么黄庭经要从下丹田,中丹田,讲到上丹田的原因所在

我们能看到,这理论,几乎无可挑剔

那究竟黄庭经是如何描述三大丹田部位的呢?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九十二讲 上清派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九十四讲 丹田与作用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