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言浅近说》/(明)张三丰,第三讲
昨天讲到一个故事,一个师兄为了吃肉而不杀生,就让家人天天杀生
很多人都是去评价这样行为的得失
作为行为,其实并没有对错
真正的内涵是其中的无明思想
而这个无明,就是失去了理性
不再与别人沟通
不再与别人讲理
只是好为人师
去传播自以为是的一套专属于自己无明的道理
在任何有理有据的辩驳下,一旦无法解释,就会陷入狂躁,烦恼之中
因此,十二因缘,是一解俱解,一灭俱灭
一兴俱兴的事情
很难从其中的某个环节去斩断十二因缘
这正是无明可怕的地方
但只有去掉自是的无明
才能回归理性的明心
只有明心,才能见性
明心里面,肯定是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但凡有一点不明,肯定不叫明心
只有达到明心的状态,才叫智慧
这是无数前辈真正追求的目标
成佛也罢,得道也罢,不过是智慧的化身而已
十二因缘如果按小乘来划分,则可以归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部分
过去是无明和行
现在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八个因缘
未来是生和老死二个因缘
但十二因缘还可以划分为无明阶段和情执阶段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七者,就是七大无明的思想思维
属于无理
不讲理性的人,会深陷于这七者之中,无法自拔
他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六入,触觉二大因缘构成
其中的无明,就是想阴
众生的思想,真正的问题,就是偏面性
不求圆满
这我不管,那我不管
我只管自己认为正确的部分
这是陷入迷信思想的根本
实际上,一切正法,追求的是圆满
要求是初善,中善,终善
从开始到结束,从自我到世界,应该都是圆满圆融的
如果留着大量的问题和无明不去参悟
只是一味的去说自认为明了的部分
显然是入魔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
蔡志忠先生是一位艺术家
70多岁的高龄,去少林寺捐出了全部身家
据说的70多亿
然后释永信给他剃度出家
取法号为释延一
这应该来说,信仰是坚定的
也是令人佩服的
但这仅仅只是发心是好的
并不表示结果就一定是善
很多信徒,都只讲发心
说发心好就行了
比如蛇咬了青蛙,救了青蛙
只管发心
至于后面蛇会不会饿死,不管了
比如放生
管他是什么,只管放
至于后面有没有什么问题,不管了
都说自己发心是好的
还有一些家长也是,只管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至于后来是把孩子逼疯了,还是逼傻了
是不管的
发心不是万能的
发心仅仅是一个开始
始善
并不表示这就是智慧
他甚至于是自己愚蠢的标志
真正的正法,应该是从发心,到过程,到结果都是美好的,圆满的
才是正法
显然,无明的起始,其实就是众生只管发心了
顾头不顾腚了
赌博的人,只是想赚钱养家糊口,他发心是好的,错了吗?
一切只论发心,不论结果的人,都是在耍流氓,在精神控制信徒而已
所以,才把这七大因缘,称名为痴
缺乏理性
很多佛经,甚至认为色,受,想,行,识就是五蕴
又叫五阴
正是因为这五者,深深的盖在人们的思维里面
作为思维的道,因为处处受到这些限制,不得自由
才因此沦落为凡人
如果破掉色,受,想,行,识五蕴,就能得到智慧
证得明心
去掉无明
回归理性
不过,这话吧,也就是说说
万人难遇一人
除了无明七因缘之外
余下的五因缘,就是情执五因缘了
即爱,取,有,生,老死
这都是因为动情了
然后不断的循环轮回的结果
情绪的波动起伏,喜乐轮回,才是真正的轮回
其中的贪爱,就是主因
因为贪爱则必生嗔恨
爱美则恨丑
爱此则此破坏此的一切事物
爱彼则恨破坏彼的一切事物
因为爱,我们将世界一切事物,都分为利善二部分
从昆虫,到植物,到山石,到文字,到人们
万物皆在先要有利害的属性,知其是褒义还是贬义,才能使用
贪爱,以及贪爱伴生的嗔恨,加上无明,就形成了贪,嗔,痴三毒
一直左右着一切有情众生
而要证得三清
就得去掉这三毒
在道家,就将这三者,称为三尸虫
人死了,他们都不死
三尸虫不灭,则妄动不休,智慧不生
而去掉情执
则证得清静菩提心,远离惊怖畏
七大无理因缘和五大情执因缘,共同组成了十二因缘
而究其主因,还是无明
在过去世的无明和行中,造就了当下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从而形成了未来的生与老病
在这个过程中,众生是无法停下来的
一直要劳作至死
终身不得止歇
当然,他们给自己的籍口,是五花八门的
这不过是说服自己的心,让自己劳作至死而心安理得罢了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不想清闲的
只是思维的杂乱
清闲成了他们的一个美梦
他们真的一清闲,就恐慌起来
明白这个道理
就知道张三丰祖师所说的第一个无为是什么意思了
显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放下世间一切因缘
放下曾经无明造成的一切行为
先冷静下来
这就是无为了
无世间躁动
无为之后,继以有为
有为之后,复返无为
无为并不是为了自己变得懒惰
恰恰想反
他是为了静下来,好好的思考人生,整理思维
追求人生的甚解
追求明理
而不是为了终其一身,忙碌至死
所以,才有了修道有为
在这个有为的过程中,也就是开始做有智慧的事情,思考有智慧的问题
对于道家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开始了性命双修的功法
最后,达到真正的明心,达到智慧的彼岸
实现真正的自由
这种真正的解放,才是真正的无为
这就是道家的三关了
大部分人修道无成,在第一关的时候,放下世俗,开始思考,就很难做到
众生只是凭着自己的习惯和习气,无脑无明,做着按步就班的工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混到退休
再混死入土
结束
就算是第一关过了
真的想学习了,想改变自己了
也未必因缘俱足,就学到有用的智慧
这第二关,就更难上加难了
最后才能达到无为的至境
这一复杂的修行过程,或者说复杂的开启学习,开启智慧的方法
孙思邈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叫《存神炼气铭》
用来讲述众生修行的不同阶段
分为五时七候
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简小的文章
来理解一下,一个修行的人,需要经过那些阶段
而自己目前,又到了哪个阶段
先看原文第一段
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谢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具,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圣。
这一段是说,我们在乎的身体,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他只是人们神气居住的一个窟宅
人终究是活在意识形态里面
而不是活在身体里面
神,就是思想意识
气就是运动变化
思想意识造成的变化现象和要求,为了完成这些功能,才有了身体
身体就是神气的一个工具
并且是量身打造的工具
正如房子,车子也是我们的工具一样
此世界一切物质,都可以说是人们的工具
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能理解,如果神气正常
则身体会健康有力
就算坏了,神气也能修补
但如果神气没了
就如同房子里面没人住了一样
用不了多久,也就是荒废倒塌了
身体将象花儿一样凋零
所以,真正的保存身体,让身体健康的方法
必然是先要安顿好自己的思想意识变化
而变化的气,是神之母
是思想的起始位置
思想意识,则是变化之气的子
二者算是母子关系
正如我们讲十二因缘的时候,讲名色与六入的关系一样
名色之气在前
六入之触在后
所以,神气如果俱在
则人必然长生不老
如果想要安定自己的心神思想
不再胡思乱想,躁动不止
就需要先炼自己的元气
元气就是生命之初的本气
也就是丹田之气
为什么丹田就是元气呢?
这就得从脑与肠的关系说起
按现代科学的说法
肠道是人的第一大脑
而大脑才是人的第二大脑
没有肠道,大脑将不复存在
没有大脑意识
肠道还能正常运行
比如很多植物人,脑死亡的人
肠道一如即往的运动
这也是医院能不断支撑患者生命的根本原因所在
说到肠脑
现代科学一般比较保守,只是将他称为第二大脑
肠脑是指肠神经系统
他是由大量埋在胃肠壁内的神经元组成
这些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
构成了许多胃肠的神经节
又被称为神经丛
主要有肌间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等等
这些神经节,不同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
肠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不存在血管和结缔组织
神经元的一部分膜表面,直接与细胞间隙接触
吸收营养
神经节内的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包裹神经成分
形成外界性的基底膜
把毛细血管限制在基底膜之外
而为这些神经节提供营养的毛细血的内皮细胞是连续的
没有窗孔
构成了一个类似"血脑屏障"的"血肠神经丛屏障"
肠脑的概念,其实出现很早
早在1907年的时候
解剖学家拜伦.罗宾逊就提出来了肠脑的概念
80年后的神经学博士葛森,发现了肠脑存在的证据
由此,揭开了肠脑的秘密
肠脑本身,就是先于大脑而存在的系统
从演化史上来说
也是先有肠道,肠道神经丛
而这时候,生物根本就没有大脑
还没有想过要长大脑的问题
葛森是通过现代仪器观测
发现肠神经系统存在着1000亿神经元
这一数字,已经和一个兔子的大脑差不多了
他与脊髓内所含的神经元总数相近
按中医的说法
二者最终形成了任脉和督脉
进入肠壁的交感神经节纤维和副交感神经节纤维
只能与部分肠神经细胞形成突触关系
传递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
影响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从而部分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其实大部分肠道神经元都是我行我素的
不受大脑指挥
相反,他们还反过来影响思维意识
指挥大脑
大脑与肠脑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被现代医学称为脑肠轴
也就是大脑与肠脑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双向的影响
明白了这一点
也就说明意识对于肠脑,有辅助作用
是修行的理论基础
但胃肠道从根本上来,主要还是受局部的肠神经系统调节
对于中枢神经来说,是有独立性的
离开中枢,肠道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肠道的蠕动反射,可以离体的条件进行
切断迷走神经或者交感神经,对于胃肠道来说,影响几乎为零
肠梗塞是由于支配环肌的内源性抑制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而肠痉挛和食道弛缓不能症则相反,由内源性抑制神经的功能低下所致。婴儿巨结肠症(Hirscnsprung氏症)的病因是,由于远端结肠、直肠或肛管处肠段的壁内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失,因而这一肠段不能产生正常肠蠕动,而使其以上部位的肠腔扩张,严重病例涉及整个结肠。
这些都和大脑不相干了
从胚胎发育的过程中
也能看出肠脑和大脑的关系
二者是并列的
他们来自于同一个妈
都是由胚胎早期的神经脊发育而来
随着胚胎的发育,一部分进入脊柱,发展成为颅脑
另一部分进入大肠,发展成肠神经系统
凡此种种
都在说明一个现实
那就是对于生命来说,肠脑比大脑更重要
一个植物人,在没有意识后
仅仅依靠肠脑就能简单的活几十年
并且有可能重新被唤醒
我们常说的海洋动物海鞘
就是一种类珊瑚的动物
象蝌蚪一样,在水中游动
等找到栖息地后
就会吃掉自己的大脑
节省营养
并保留肠道神经
大脑消耗了人的60%的营养
却并不是生命的根本
正如管理机构,收取了大量的税收,却不为人们办事一样
简单来比喻大脑和肠脑二者
大脑就是物业公司
本来是当管家的
肠脑才是真正的业主
最初,大脑极为简单
说他是人们的公仆
于是,肠道相信了他
权利越交越多
后来,大脑发育越来越大
肠道就彻底没有权利了
人们总以为没有大脑是活不了的
但无数的事实恰恰相反
自然界没有大脑的生物,比比皆是
由此,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将生命本初状态的肠脑,称为命
黄帝内经等著作,都讲述了这样的事实
得胃气则生
失胃气则亡
认为生命起源于肠道
这一点,对于古人来说,是没有疑问的
而关于大脑
道家就解释为性了
他仅仅是后起的性能
是基于生命已经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明因缘
他并不究竟
这样性与命的解释,显然极为科学
肠神经系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关系到生死存亡
他不仅调节肌肉收缩
让食物在肠道中运动
还分泌40多种神经递质
消化液
最为重要的是,肠道要有肠道本身的意识
他需要识别危险,消除危险
葛森在发现肠脑证据之后说道:我们肠道内的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身体外的世界
肠道是属于体外的
里面接触一切外在的物质
因此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人类有三个渠道躲辟危险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用肠道来感觉
前面二者,是远距离的躲开
而肠道就是近身搏斗了
人一生大概需要吃下30吨的食物,五万多升的水
一旦有食物和饮料进入
肠道就需要识别所有的化学物质,这化学分子不能错一个
成千上万的化学成份
被肠道识别后,分门别类
尤其要识别其中的有毒毒素和病原菌
如果混入了毒素和病原菌
肠道就会采取二个动作
一个是迅速的发生反应,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
在采取这个动作的时候,上报大脑
终止大脑继续进食的行为
肠道拥有绝对主导权
在这个过程中,人脑的意识完全无法左右肠脑的决定
所以,窜稀是忍不住的
甚至当街出丑,也是理所当然
窜稀的时候,不要相信任何一个屁
也就是由此而来
总之,肠道消化功能,对于人来说,才是命之所系
而大脑意识,则是人性
对于性命本质的认识,决定了修行方法的科学与否
也影响了一切修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