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言浅近说》/(明)张三丰第四讲 元气的概念与作用

昨天说到现代科学所说的肠脑

他虽然被医学界称为人的第二大脑

但实际上,从演化上来说,他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脑

他才是生命最初的地方

而肠脑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小肠了

小肠是营养吸收最主要的地方

小肠的中心位置,正是道家丹田的位置

常说的气海,也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气海呢

这地方,就是源源不断的为身体提供各种所需要的物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所有的气的出处

因此称为气海

显然,这个气,就是水谷精微之气

身体的构造,完全得益于肠道吸收了什么

即然这个气,是最为本初的生命之气

所以,就需要一个名词

于是,古人就想到了元气这个概念

元,就是开始,最初了

任何形体,无论是胎儿还是成年人,最初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胎儿是通过脐带血的输送

才得以长大

成年人是因为肠道对物质的吸收功能

才得以成长

所以,将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称名为元气,是很有道理的

元气这一个词,最早并不是医学使用的

而是出自战国末期的一个楚国人

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鹖冠子》

在这里面的《泰录》篇

就明确记载了元气一词:

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也就是说,天地未分之前,一团混沌之气

就是元气

正是元气中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才形成了天地

有了天地,万物才在天地之间生长。

这是解释天地大道的理论

后来被医学借用

到了《难经》的时候

就正式进入中医领域

成为中医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从混沌之气来说,小肠无疑是最为合符的

一切饮食,混沌成团,进入小肠

然后小肠开始进行识别

分类

输送到不同的地方

黄帝内经将小肠这一功能,直接描述为分清泌浊功能

后世医家不解,以为是把有用的吸收,没用的变成大便排出去

其实不能这样解读

小肠的分清泌浊,就是分开天地的意思

在小肠吸收的所有营养物质中,也就是元气里面

他需要作出选择

让清气上升为天

这就是能量

再让浊气下降为地

这就是形体

他才是天地产生的地方

一个人的形体是胖是瘦,也就是形体与能量的占比,完全是小肠决定的

明白了小肠是元气之地

经过小肠的分选

就有天清和地浊

其实,小肠不止分出了天清地浊二气

他还分出了人气

这三者,就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固体的就是地浊之气了

气体的就是天清之气了

而液体才是最为重要的人气

他被称为精华

是输送到肾,被选择出来的

这就形成了肾精的概念

所以,丹田就是小肠

丹田之气就是元气,就是小肠吸收的一切物质

而精气则是元气中的精华部分

孙思邈所说的神气,其实就是道家所说的神精

或者我们常说的精神

明白了这些概念

对于我们理解肠脑来说,极为重要

肠脑和大脑一样

具有很多的共性

而肠脑里面,是可以分泌神经递质的

不仅分泌神经递质,而且能分泌40多种

这里面,即有掌管快乐的多巴胺

而血清素更是了不得

95%的血清素,都来自于肠脑

人为什么吃甜品,就感觉到快乐呢

大夏天的,吃点西瓜,很爽

天南地北中外,都无法抗拒

之所以之样

就是因为肠脑分泌了多巴胺

控制了意识

让人产生了快乐的感觉

你以为是大脑的作用,是大脑想吃

其实只是肠道需要,被肠脑控制了大脑

而血清素,更是被称为"感觉良好分子"

因为他可以防止抑郁,调节睡眠

食欲和体温

血清素还能进入血液

参与肝脏,肺脏,心脏的受损修复

到了2006年的时候

一项研究指出,刺激肠道神经,能够治疗慢性抑郁病

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仅是大脑出了问题

更多的是肠脑出了问题

以帕金森病为例

帕金森病的原因是中枢神经出现了毒性蛋白质小块

你说你活得好好的,没事长这玩意儿做啥?

就是剥夺大脑的指挥权?

结果,科学家在肠脑中,观察到了相同的蛋白质小块

以此为原理

科学家就找到了治疗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的新方法

去修理肠脑

从肠脑里面提取所需要的物质

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患者的脑神经元出现损伤,是患病的原因

只需要从肠道中提取神经元

植入到脑神经中

发现部分患者的神经元得到恢复

发现部分患者的神经元得到恢复

意识情况得到缓解

严格来说,这些科学家真是脑洞大开

直接将中医认为元气的地方,给接到大脑里面

来治疗脑子的疾病

对于道家的性命双修功法来说

显然不需要这样做

平时修练命功,足可以防止这些问题

保护好自己的肠道,大脑也就保全了

问题出在抗生素和激素的乱用上面

人们总是喜欢没事吃点抗生素

啥病都吃

而抗生素一下去

肠道有益细菌,几乎就是寸草不生

严重的,就直接拉稀了

不严重的,就坐等老年痴呆

显然,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不仅仅是超级细菌的问题

这些年,管控越来越严

也算是国家对人们生命的负责

肠道益生菌,显然是要算在肠道功能里面的

他是帮助消化的极重要的因素

人体在肠道的分化过程中,分为了小肠和大肠二个主要部分

小肠主要吸收肉食的

不需要太多细菌

但大肠也就是结肠,主要是消化素食的

素食,就是那些草头木根种子叶子之类的

极难消化

因此,就需要细菌帮着分解

大肠就是养殖细菌最多的地方

在大肠有益菌的作用下,这些素食被消化

被吸收

但有一点

细菌在分解素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

放屁就是这么来的

小肠主要吸收肉食,大肠主要吸收素食

二者的分工是略有不同的

我们的结肠,也就是大肠,在肠道中的占比,只有20%左右

从而证明了,人类之所以成为人,是与吃肉食相关的

而与人类相近的猿类,大肠占比达到50%

他们就是素食主义者

所以需要更多的大肠来消化素食

到了马,牛,羊这些动物

纯素食主义者

已经不能简单的依靠增加大肠来消化了

就只能不断的拉长小肠的长度

人的小肠只有5米多

而羊的小肠,达到25米左米

牛的小肠,更是达到了30米左右

才能达到相同的营养吸收

就算是这样,还是因为牛和羊长了四个胃

在胃里面发酵之后,才达到的效果

可见,纯素食,如果从健康的方面出来,其实并不适合于人类的健康

人类的生理功能还没有达到纯素食的进化状态

不过,因为迷信,因为信仰,或者其他原因,就不一样了

不在讨论范畴之内

这儿仅仅是从命功的角度出发,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

演化论的结果而已

真要想炼好元气

还是要吃一点点肉食

这事吧,挺不好说

宗教与科学

迷信与理性

得看个人的决策

但现代健康饮食,都是提供的多素少肉

很少提倡纯素的

这还是很有证据的

我们只需要知道当下演化的结果就行了

继续肠脑的元气

肠脑独立于大脑

肠脑与大脑,可以简单的进行总结

生存靠肠脑

生活靠大脑

如果非得区别大脑和肠脑二者所主管的区别

也有办法,越是微小的物质,越归肠脑管

他是微观主义者

越是宏大的物质,越归大脑管

他是宏观主义者

命就是精微细小的物质组成,因此归肠脑管

而人活着的意识,则来自于一些宏大的综合体

比如人,猪,狗,房子,车子,月球,太阳等等

本质上,他们并不存在,都是一顿微小物质的杂合体

但这些因缘综合体即然已经存在了

就不可能视而不见

需要进行处理

这就归大脑管了

称为性功

也就是一个虚妄的,宏观的特性,如果在宏观里面和宏观世界打交道的问题

我们的意识,就是这个虚妄的性

肠脑是拥有记忆的

他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化学家

几乎能分别此世界的一切化学分子

对于人类的记忆来说,极为重要

小肠功能好,记忆力就好

小肠功能差,记忆力就变差

为此,抓住别人的胃,让别人记住你一辈子,是有道理的事情

中国人善于请客,也是传统

肠道还有抗压能力

抗抑郁作用

肠道菌落是肠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这一整套完整的系统

形成了人体的元气体系

出现了丹田

又因为肠脑轴的存在

肠脑与大脑相互影响

所以,为修练元气提供了依据

如果大脑不能影响肠脑,则修炼就是伪命题了

那丹田的真正位置在哪儿呢?

当然不是脐下体表的位置

他就是肠腔

如果让你意守丹田

其实是要意守在腹腔里面

而非浅表的脐下三寸

说了这么多

我们回到孙思邈的存神炼气铭

就好理解多了

孙思邈所说的气,可以理解为精

本质上是指元气

说要安神,就要炼神之母,也就是元气

或者说精气

原文说道: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圣。

气在身体里面

尤其是在肠道里面

所以,神凝于气海

气海就是肚脐下面的一个穴位

这都不需要精确

其实就是小肠位置就行了

将自己的意识集中在小肠中心

气海得以充盈

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开始恢复

人反过来就心安神定了

如果这样的心神大定而不散开

身心凝静

达到静定俱在的水平

必然就身体健康长寿了

所以说,经常注意到道元,自然而然就会成圣

道元,就是道的始点

道就是思维

思维的始点,也就是天地的始点,即肠脑

我们继续往下看存神炼气铭

气通神境,神通慧命,命驻身存,合于真性。日月斋龄,道成究竟。依铭炼气,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净虑。气海若俱,自然饱矣。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

精气如果俱足,则必然神境灵通

也就是肠脑如果健康,没吃过抗生素

经过修炼

大脑就会越来越灵光

这样性与命都越来越健康

反过来就有了智慧

慧命,就是智慧之命了

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只有命在了,身体才会存在

这是简单的道理

但世人却极为颠倒

总是认为性比命重要

而流散于性

随着大脑纵欲伤命

这是不合符真性的

如果以命为中心,去改变自己的思维,这才是真性

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就达到了究竟的道

日月斋龄的意思,就是长时间的持斋修行

那具体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依照这一篇铭文来炼元气就行了

如果想要学习这样炼元气的方法

首先就是要少吃饭

先须绝粒,就是辟谷少吃食物的意思

如果想要吃得少,又要提供足够的营养,那可能就少不了肉食了

绝粒,也并不是一粒都不吃

而是少吃的意思

重要的是控制欲望

但凡吃太饱了,人就会东想西想,静不下来

饱暖思淫欲

而没吃饱,人的意识就会一直注意肠道

甚至肠道本身也咕咕的叫

提醒你注意到肠道健康

当人能够安心气海的时候

把意识注意到丹田位置

如果能够管住自己的心,没有其他杂念

则气海里面自然充盈精华,自然就饱了

专心修炼这个意守丹田的冥想方法

一百天,就筑基完成,小有成就

三年就大成了,精神合一而不散,成为神仙了

一个崭新的自己,脱胎换骨的自己,就出现了

称名为炼己成功

初入五时,后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存,峭壁千里,去住无碍

最初,是要经过五个阶段,称为五时

最初,是要经过五个阶段,称为五时

然后才能达到七候

七候,就是七种状态

这些状态,达到了就达到了

没达到就没达到

只能静候

而不可强求

所以叫七候

通达七候之后

神灵变化莫测

想生想死,极为自由了

那些峭壁千里,也能去住无碍

炁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

只要元气不散

气海充盈

神静守在丹田

身心必然永固

也自然越活越年轻

最后变体成仙

隐显自由,通灵百变,名曰度世,号曰真人,天地齐年,日月同寿。

想隐世也可以

想出来升官发财讨老婆,也可以

通灵的人,自然穷尽变化之道

到世间巧妙说法,种种点化

这就是度世了

也能称为真人了

他们和天地一样永存,和日月一样长寿

意守丹田这样简单的恢复元气方法

不用吞齁食气

也就是没必要真的不吃任何东西

更没必要没事吞口水

此法不服气,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须休即休,自在自由,无碍五时七候,入胎定观耳。

也一点不辛苦

想吃什么就可以吃

想睡觉就一定要睡觉

必然要解放思想,自由自在

一切正道,应该以解放思想为主旨

而一切邪道,则以囚禁思想为主旨

让你这不能做那不能做

解放自己的思想,意守丹田,自由自在,才是存神炼气铭的精华所在

众生之所以得道者极少

就是思想束缚太多

被各种限制

又怎么能返朴归真呢

只要精神通达无碍

自由自在

五时七候

不过就是入胎息而定观罢了

胎息就是长而深的呼吸

腹式呼吸法

定观,就是止观

那究竟什么是五时七候呢?




课后

问: 师父,肠吸收分清浊得元气,肾再度选择取精气。那现在老说的补肾 说的是什么?

 补寂寞啊

 一般是用来补生殖功能

 这里面,还有点小误会

 但难经认为,五脏都只有一个,肾为什么有二个呢

 就假想了肾也只有一个

 另一个就主生殖这些东西了

 而两肾之间就是命门

 这显然有点想当然了

 但是

 难道又有极科学的一面

 他认为肾主生殖

 那命门之精气,应该叫原气

 原文写的就是原气

 而不是元气

 原气,那就是本原之气,想当于做人的全套

 形成卵胎的全套装备

 然后开始新的生殖

 后世认为这个原气,就是元气

 这其实是有误解的

 无论是卵胎湿化,都需要吸收天地万物,化为己用

 才能成就自己

 肠胃如此,大脑也是如此

 肠胃需要吸收天地可食之物,才能组成身体

 大脑需要吸收天地众生的知识,才能成为大家

 拘一家之言,守一门之见,自是自伐自彰,都是离道很远的

 道德经专门告诫这个问题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见,就是自以为是的见解,只是自己的一套道理

 不与人交流

 其实就是不明之人

 自是,就是自认为正确,其实就是固执己见而已

 自伐就是自吹自擂,终究无功

 自矜就是自我夸耀,必不长久

 要合百家之长

 主动与人交流

 谦谦君子

 才能不断的进步


  • 《道言浅近说》/(明)张三丰第三讲 由无明因缘到性命是什么
  • 《道言浅近说》/(明)张三丰第五讲 意守丹田与初道五时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